原标题: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四个重点明确本报记者赞李秀、张钦锋3月5日在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专家认为,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四个重点已经划定,包括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债券市场法律制度、防范违约风险的背景下,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有望成为亮点。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成立、注册制和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试点顺利落地,意味着主体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既是注册制改革的明确方向,也是行业对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的极大期待。“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在全市场稳步推行注册制。”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此前表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是一项“牵着鼻子走”的工程。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真正把权利还给市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注册制度没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新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框架。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可。但也要看到,注册制长期没有试点,相关制度安排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市场周期和闭环监管的检验,部分制度还需要不断磨合和优化。因此,在全市场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不要过于理想化,也不要急于求成。配合注册制改革,常态化退市机制也在加快完善。随着退市新规的实施,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将更加顺畅。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拓宽和退市监管的加强,a股市场退市率将逐步提升。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关于加强债券市场建设,联合征信报告认为,2021年,我国将加大债券市场改革力度,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功能监管、统一执法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也将继续加强债券市场风险管控,加强投资者保护,促进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联合信用报告预测,2021年债券市场发行量将保持稳定;相关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深化;信用风险暴露趋于正常,但风险总体可控,违约后续处置机制将逐步完善。专家表示,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中最开放、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增加贫困人口比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方面,专家分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内部沟通效率不高等短板需要补齐,要打通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市场与沪深市场的联系。“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要平衡好五个方面,即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均衡发展关系、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协调发展关系、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协调发展关系、中介机构能力与责任的平等匹配关系、激励创新与风险防范的适度兼容关系。”中国证券业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安此前表示。在促进区域股权市场发展方面,证监会近日表示,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导向,继续完善区域股权市场制度供给,进一步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将区域股权市场作为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措施的综合应用平台,不断提升区域股权市场服务能力,有序扩大和便利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