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出一个基本答案: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或标准的、或绝对的运动量,可以适合每一个人。,因此,不要指望有人告诉你具体的运动量,然后你就可以通过练习变得健康。运动和健康没那么简单。
我们的年龄在增长,我们的身体在变化,我们的运动能力在变化,每个人的运动目标都不一样。所以,运动量也会随着具体情况而变化。
其次,我们应该定义“变老”这个词。本文中的“变老”是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类人群的衰老比较明显,表现为心肺功能差,肌力和耐力差,肌肉流失严重。
所以“变老”后的具体运动量,一定要根据以上身体条件和特点来考虑。
什么是“运动量”?
百度百科的“运动量”条目是这样说的:严格来说,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运动量,还取决于运动负荷(“运动量”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事实上,当我们问“什么样的运动对我们的健康有益”时,我们其实想知道两个问题:
第一,应该用多少运动量来适合自己;
第二,在这样的运动量下,我们能达到增进健康或者增强运动能力的目的吗?
参加有氧运动,如何把握运动量?
来看看《全民健身指南》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中老年人有氧运动的建议:中等强度运动占主导地位,运动时心率较安静运动时增加10%至20%,或控制在每分钟100至120次。
每周锻炼三次,每次150分钟以上。
这个锻炼建议是针对大多数中老年人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常年保持运动健身习惯的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强度更高、运动量更大的运动。
但问题来了:假设一个老人一周锻炼三次。按照上述“每周150分钟”的建议,一次运动的时长将达到50分钟。即使你一周锻炼五次,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也会达到30分钟。
对于刚开始锻炼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参加慢跑,很难一次达到这样的锻炼时间。怎么办?有两种方法:
(1)在初始阶段,你不必强迫自己一步就达到规定的运动量。比如,你不用要求自己一次跑5公里,或者一次跑30分钟。
(2)保持运动时间,但运动强度可以降低。比如跑不动,心肺受不了,就应该换成走路跑步,或者干脆走路,或者在走路和正常步伐之间交替。
总之,无论你参加哪种有氧运动,都要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控制在目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随着身体素质和心肺能力的提高,逐渐得到改善。
小贴士:在有氧运动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说话”。
无论你参加哪种有氧运动,在运动中尽量用短句或短句与同伴交流。如果你能流畅地说话,那速度是合适的。如果你觉得很难说话,放慢速度。
p>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运动,那么就尝试背诵一首五言诗。不要求背得流畅,只要一次能说出一句(也就五个字),说明当前速度可接受。

参加力量训练,如何把握运动量?
力量训练,要比有氧运动复杂一些。运动负荷的大小,涉及的因素很大,主要有阻力大小(负重)、组数、次数、组间休息时间和总容量(一次力量训练累积的总重量)。显然,要考虑这么多因素,对于没有运动经验的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难把握好运动量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老年人,任何年龄阶段的锻炼者,都要严格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宁可保守,不要激进。只不过中老年人,要更加谨慎。
具体做法是,至少在刚开始阶段,多做尝试性训练,原则是“就轻不就重”,即一次练的时长可以短一些、组数和次数可以少一些、负重也可以小一些。而且,从自重训练、徒手训练开始,是非常好的入门训练方式,并非一定要大重量、大运动量。
训练结束之后,看看身体是否有正常的疲劳感,且可以在未来的两三天内自动消除。
如果感觉很累,那就要多休息几天,直到完全恢复。在下一次训练时就要减少运动量。如果感觉很轻松,甚至一点也不累,那么下一次可以适当增加一点运动量。在反复的尝试之后,你就会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基本的力量训练方案。
贴士:国家体总《全民健身指南》中的建议是,老年人应参加小强度力量训练,最大肌肉力量50%以下,每个部位重复8-12次,或徒手力量练习。

结论
中老年人健身,必须从自身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出发,并没有绝对的、固化的运动量。适合自己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运动量,也就一定能够使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更好地改善,同时提升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