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鲸”——冯云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么一个谐音字。
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适合设计logo的店名或者商标,也是他的好工作。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其他客户,而是他给自己的“订单”。
在多行处理其他几个进度不同的订单时,他零碎地花时间思考这个虚构的商标。几天后,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迅速画了一个草稿,——。鲸鱼上翘的尾巴变成了狐狸头的形状,——。在那之后,他花了一些时间让它留在那里,这样当冯云回头再次凝视时,他可以发现一些他以前没有意识到的缺陷,并最终修补它们。
2020年4月14日,冯云制作了logo设计过程的视频,并发布在Tik Tok,可谓“LOGO设计巧妙”。这是他账号上的第23个视频。发出去之后,他还会继续推其他订单。没想到这个视频获得了近150万的点赞和超过3500万的浏览量。
从学徒到老板
对冯云来说,成为标志设计师的过程混合了两个组成部分:错误和命运。
冯云的家乡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小县城。在中国制造业腾飞的时代,当地发展了繁荣的工业模具工业。考入职业高中时,按照父母的想法,冯云只学习了工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关专业。但这不是他想要的。学习不到两年,冯云就辍学了。
在20岁左右的独特迷茫中,冯云觉得自己还是要学会吃饭。他还记得小时候临摹漫画、涂鸦的快乐,去台州一家小广告公司当学徒,在别人拿着3000月薪的时候,靠着800元起的1200元补贴,一点点学习技能。这是他的第一选择。
从学徒到正式工作,四五年后,他打算自己创业。他对做某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或者灵感,只是简单的发现,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候,对logo设计的需求好像挺大的,但是一个广告公司往往接手什么业务,并没有专门承接logo设计。于是在做了一段时间淘宝详情页后,2015年开始转向logo设计。这是他的第二个选择。
下面的故事本来很普通:公司人不多,但订单价格较高意味着客户允许他们慢慢打磨每一块。一个个完成订单后,口碑逐渐在客户中传播。五年时间,它从一个三四个朋友的小团队发展到一个20人左右的小公司.
在遇到Tik Tok之前,这是给冯云的生活带来不同色彩的第三种选择。
从设计到分享
当我把工作搬到Tik Tok时,一开始我真的很想拓展自己的事业。但是“走出去”的速度让冯云有些意外。
为雷神山医院设计的logo获得了十多万的好评。将白衣天使、武汉首尔、五星红旗、爱心相结合的“武汉加油”标识,被成千上万的网友集体用作头像,成为评论区一股催人奋进的洪流。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LOGO设计匠心”账号已经收获了480万粉丝。在冯云看来,Tik Tok给了他广阔的施展舞台。“只要你能用心做好一件事,你就有可能被Tik Tok看中。”
2020年7月以来,公司在冯云的规模从20多人的团队迅速扩大到100多人,其中从事设计工作的有70多人。标志设计项目持续时间长,往往一个人会同时跟进几个进度不同的项目。冯云估计,每天大约可以完成100个项目,80%的需求来自Tik Tok。
渐渐地,在Tik Tok分享标志设计成了冯云的第二职业。他也在慢慢探索新的内容,比如增加短篇故事,或者传播设计知识。他想,也许是时候在公司里设置一些编剧之类的新岗位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pgc-image/7bc82e58024e44c1b47e70b3b428f833" />
从创作到服务
冯元禛后来总结过,网友们似乎最喜欢这种谐音或古怪的名字,最后又能做出有创意、有寓意的logo设计。而这种“创意”或“寓意”,其实往往是logo设计里最难的部分。
logo设计不像画一幅画,需要把各种元素收纳在方寸之间,还要显得有美感。不过冯元禛并不怕元素多,他相信只要是明确提出来的需求,就一定可以得到满足。
他把自己视作“服务业者”,取代了“艺术创作者”之类的定位,“服务到客户满意为止。”因为他发现,激增的订单背后,是在他之前接触范围之外的、大众对于设计和美的追求。冯元禛觉得,换个角度来看,分享在抖音上那些设计,其实也是把曾经以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为标准的设计,扩展到以大众的满意为标准的设计。他思考着,自己设计的logo怎样才能被更多人所接受,与此同时,假如还能提高一点点大众对于设计的好奇和审美的品味,那就更好不过了。
配色丰富或一笔勾勒,正负形交错或字形延展变化……不知不觉,冯元禛在抖音上已经分享了超过200个自己或同事设计的logo。无数让网友惊叹的寓意之下,他最向往的还是耐克一般简简单单的一个“√”,那么经典又让人难忘,让人惊叹。logo的设计就应如此,用百次的匠心设计,做经典的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