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海宁科创中心有哪些企业 海宁农村创业调查

2018-02-14 09:57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凌

科技城,创新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创新驱动工作在海宁的成效日益明显。一年来,海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全年RD支出占GDP比重为2.9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2%。

新的一年,海宁将牢记抓创新就是抓产业、抓未来、抓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之城。

海宁举办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只有创新者进步,但创新者强大,但创新者获胜。

近年来,海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R&D机构,为创新提供了滋养温床。目前,海宁市科技和经济信息部门联合认定的R&D同级机构有820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73.3%。

“为方便这些企业实施科研项目,海宁市全力推进项目申报‘最多跑一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开发完善新的项目申报系统“海宁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去年海宁市项目申报、初审、专家评审、项目立项、验收全网运行管理成为现实。

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走访海宁企业。

据悉,2017年申报项目116个,立项86个。

同时,海宁市还大力推进经编、皮革、家纺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其中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首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毫无疑问,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是主体。

去年10月,嘉兴市首批大众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公布,海宁两个单位成功入选,其中天通控股有限公司是唯一入选名单的企业示范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拥有海宁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际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并建立了严格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天通是海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海宁市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创新主体的重点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研项目,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科技人才,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

去年,海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截至目前,海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2年的61家增加到201家,不仅数量翻番,而且连续十年位居嘉兴第一。

创新必须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导向,全市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去年,海宁市成立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的意见》,加大对高水平创新载体、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企业创新、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补齐了科技工作短板,提升了全市综合科技实力。

此外,海宁市还制定了《海宁市创新校地合作培育新机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实施方案》、《海宁市关于推动科技型企业股改的实施方案》等规划,以科技体制改革激活科技创新。

海宁通信

>

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去年,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全面启用。海宁市的鹃湖国际科技城将充分依托校区平台优势,围绕“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愿景,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新材料三大产业,推进国际产业技术转移拓展、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城市文化魅力招展。


“未来,顶尖人才、国家级高端人才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最高补助5000万元。”鹃湖国际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人才引进、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海宁市正全力以赴助推科技城发展。


过去的一年,从表现抢眼的各大创业创新平台,到蓄势待发的鹃湖国际科技城,无不折射出海宁以孵化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科技创业平台体系的不懈努力。


据了解,为优化科创中心运营模式,海宁引进向上科技园运营市科创中心三期,部分产业用房已完成移交并开始招商。截至目前,引进并入驻企业16家。


此外,为推进全市孵化体系建设,海宁市推动漕河泾海宁科技绿洲创建海宁市级孵化器,海宁蜂鸟汇众创空间、海论创客空间、海宁科技绿洲众创空间、UP+IDEA众创空间4家单位成功创建嘉兴市级众创空间。同时指导万凯新材料筹建民营孵化器,推进长安镇(高新区)及马桥经编园区科创分中心建设。


当前,市科创中心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科技孵化器平台。(部门供图)


据悉,去年全市新增众创空间5家,海宁市级孵化器1家;科技孵化载体引进孵化项目52项,全市孵化面积总量达到40万平方米。


创新平台建设风起云涌,与之相配套的政策环境也在不断健全。去年,我市制定出台《海宁市科创中心公司招商考核奖励办法》,通过完善招商工作考核机制,扶持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板块崛起。与此同时,继续深入联系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孵化器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招商。


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科研成本投入大、转化效率低是企业开展研发的最大顾虑。因此,怎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尽快破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海宁市正在以技术市场建设为核心,持续深化科技要素改革。


近年来,海宁市依托“淘科技”平台,探索走好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据介绍,“淘科技”平台不仅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对接服务,还能实现技术的“在线交易”。通过全国首创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使平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技术“大超市”。


去年,海宁市加大“淘科技”支持力度,新增科技经纪人(科技专员)55人。制定出台补助政策,奖励额度由10%提高到20%至30%。据悉,全年举办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等活动共6场,平台交易额达到1768.04万元。


此外,海宁市还通过创立科技信贷交流微信群,建立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沟通机制,优化沟通效率。分行业、分类别、分批次为企业提供产业交流合作及资本对接服务,举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和电子信息产业沙龙,多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市科技局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交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宁市在嘉兴范围内首创推行“两张创新券”制度,明确科技经费由项目事前立项向事中、事后补助转变,由支持项目向支持市场转变,科技经费补助重点向企业研究院、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倾斜,惠及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


去年,海宁市出台了新的《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细则》,扩大创新券的支持范围。据统计,全年共有469家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兑现455万元。


同时,海宁市还通过做好一系列知识产权工作举措,鼓励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给企业科技创新再添“安心丸”。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海宁市成立经济开发区知识产权维权分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引导企业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优化知识产权结构。


去年,海宁市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取得新进展,皮革城以全国榜首成绩通过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认定。另外,海宁以综合测评得分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