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父母吵架了很严重我该怎么办,父母老是吵架怎么办

后台收到一条来自母亲的消息:

我家儿子最近和我冷战了好几天,前几天,我们混合了几句。当我气急的时候,我开始打架几次。

当时我很后悔,但是我老公说这个男生要做点厉害的,不然会越来越越野。

不知道所谓的叛逆期到了没有。在这段时间里,儿子经常和我顶嘴。每天很晚回家,问他去哪了,叫我别管;期中考试排名下降,我有心和儿子说说话,但他一回家就把门关上了。

我自认是个明理的妈妈,从小到大遇事总是好好地讲道理。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儿子什么都愿意告诉我。当他看到一朵花时,他会兴奋地和我聊半天。

现在我感觉我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类家长,伤害了我和儿子的感情。同时我又觉得孩子越来越不体谅我这个做妈妈的,总是和我找茬。

很多家庭,像这位妈妈,从小就采用春风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只要和孩子发生矛盾,父母首先会觉得委屈。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生我的气?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教育才是孩子想要的?如果我们是孩子,我们能理解这种教育方式吗?

15px;">教育家卢梭说:“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身心变化。




因此,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固定用一样的方法来教育不同阶段的孩子,而是要不断地调整,来适应孩子的变化。








停止发脾气




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好不好,就看父母的脸色就知道。父母的情绪,是一个家庭中最好的风水。




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思考能力,你在气头上的话他们都会当真。他们觉得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那么爸爸妈妈说的话绝对是正确的。




一句“我工作那么辛苦,你就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吗!”孩子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孤僻。



再来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没用,畏手畏脚。




认识一位姑娘,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但是她的父母感情并不好,经常吵架甚至动手,年幼的她就成了两人的出气筒,经常受到指责和打骂。




受家庭的影响,她一直不敢与他人交流,始终无法融入集体之中。这位姑娘对做手工很在行,面对老师鼓励她参加手工比赛,她一再拒绝。






在她心中有着很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感,总觉得自己是不够好,是不被喜欢的。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的自信,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父母的爱。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否定,总是负面情绪,那么,即使他之后取得再大的成就,他的内心也始终是匮乏的。




所以那些从小与父母亲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更有自信,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反之,孩子就很容易自卑,出现社交困难等状况。




从现在开始,尝试着控制你的脾气,给孩子做个榜样吧。








停止讲道理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大家坐在餐桌旁聊天。突然客厅传来孩子的打闹声,朋友家的一对双胞胎正围着茶几跑来跑去,两人用瓜子互相丢对方,玩得十分开心。




不大一会,地上就一片狼藉。兄妹俩还跑到了沙发上蹦来蹦去,玩起了抱枕大战。




朋友走过去,一手拉着一个低声说:“这样是不行的,你们会打扰到大家,去看书好不好?”




两个孩子对看一眼,兄妹俩拿起了旁边的画本看了起来。






安静了不到一分钟,两个孩子又蹦跳起来,妈妈把画本拿走,说:




“我说停止吵闹,再吵的话我就生气了。”




然而,这次妈妈的话几乎没有奏效,哥哥抢过画本,还往上扔到了半空中,妈妈一下子站起来,提高了嗓门:




“我刚才说什么了?你就是不听!”




她边说边把哥哥手里的画本都抢过来,冲着哥哥吼道:“回你的房间去,不然我就要揍你了。”




这下两个孩子不敢吱声,可怜兮兮地很快回了房间。




为什么越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反而越不听话呢?




其实换成我们是孩子,面对唠叨,我们也会不在乎,也会开启选择性“耳聋”模式。




当父母以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那只能起到反作用。




就像孩子总喜欢打闹,我们就可以与TA约定:从今天起,如果你能在有客人做客的时候,安静地看画本,就可以获得一枚徽章,当集齐五个徽章后,就可以满足你一个小愿望。






但如果你没有遵守约定,那么不仅没有奖励,妈妈还会没收画本一段时间。




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惩戒孩子的负面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肯定,也让孩子在订立规则、遵守规则中,学会适应以后的生活。






停止自我感动




还记得《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伊能静因为“妈味”被骂惨了吗?






先是在第一次公演排练时,伊能静不仅一手包揽了分词、教唱的工作,更像个大家长一样,事无巨细地规定好同组队员王智和王丽坤要完成的任务。




她形容自己像队员们的“小妈”,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次采访中,伊能静毫不避讳地提起自己跟蓝盈莹吵架的事,还说以自己的年纪,都可以生一个蓝盈莹出来了!




被观众吐槽:当妈上瘾?看谁都像自己的孩子!






不仅如此,伊能静姐姐参加任何节目,都势必要拿自己的两个孩子说事。




排练和录节目时,她两个月没见到女儿,一度觉得对不起孩子;在家里时,她要给老公做减肥餐,再给女儿做营养餐,还要给儿子做高热量食物,忙得天旋地转。






有网友精辟地总结:“看节目,你一般意识不到宁静有个22岁的儿子,张雨绮有一对双胞胎孩子,但是,你一定会记得,伊能静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尽管外表再青春靓丽,保养得再好,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妈味”,总是让人心生反感。




其实生活中,很多妈妈身上都有伊能静的影子。




强势地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一味沉溺在自己的付出中,孩子说个不字,妈妈就会有种强烈的背叛感,转而对孩子加强控制,让孩子更窒息。




父母和孩子的人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互相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




我们养育孩子,最初来源于父母之爱,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而不是以此作为要挟、钳制孩子的资本。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陪伴孩子一起经历欢乐和沮丧,这才是成长的意义。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明理的父母。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千图网、其他网络,如有使用请联系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