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些有趣的现象和中间反映出来的一个误区。
退学创业
我首先要讲的是辍学创业。我想专栏的很多读者都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学生或者年轻人。如今创业方兴未艾,很多大学和地方政府都推出了支持学生创业的计划。前段时间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我将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把我的观点说清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反对辍学创业。在我看来,很多有这个想法的人,是犯了一个思维错误,他们把“退学”和“创业成功”的因果关系弄反了.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个道理。
有辍学创业或者辞职想法的年轻人,心中大多都有几个偶像人物,包括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扎克伯格(脸书总统)、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他们经常会想:“这些人已经成功辍学创业了。如果我破釜沉舟,退学,应该能成功。”。
认为这些偶像可以成功辍学创业的年轻人,除了犯“以榜样为经验”的错误外,往往还会犯颠倒因果的错误。简单来说,盖茨、扎克伯格、佩奇和布林辍学是因为创业成功,而不是因为辍学。
退学是创业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以盖茨和扎克伯格为例。他们俩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盖茨在哈佛时,为一家微型计算机公司设计了BASIC编译器。到他辍学的时候,他的创业之路基本上走上了正轨。
盖茨一直想完成他的学位,并试图在几年内学习和创业,但后来微软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他不得不放弃学习。扎克伯格的情况也差不多。其实他们都是在大学创业,真正找到赚钱的门路后,因为无法兼顾学业而辍学。
所以,辍学和创业的正确关系应该是:辍学前创业成功,而不是因为辍学而创业成功。如今,许多人在学校没能学好知识,当他们心中有了一个想法时,他们开始认为他们应该辍学,甚至创业。这是将创业作为生命线的绝望尝试。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概率类似于中彩票的概率。
因果反转是我们在思维方法上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往往不知道。通过辍学创业,我再举几个例子。
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我们小学学过《孟子》:“上天会减轻对斯里兰卡人民的责任,你首先要受他们心态的苦,疲劳他们的筋骨,饿死他们的身体和皮肤,缺了他们的身体,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所以他们做不到。”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孟子的这句名言挂在墙上,记在心里。在很多人眼里,艰辛和屡败屡败已经成为成功的必要条件。类似的一句话更广为人知: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有没有人认为孟子的话和“失败是成功之母”真的是正确的呢?
在我看来,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
的逻辑错误,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因果颠倒”。《孟子》的这段话的字面意思是说,经历的逆境和困难越多,经受的磨练越多,就可以变得更强,从而最终能够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类似的道理。
而实际上的因果关系是这样的: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但是挫折和失败,绝对不是成功的原因。
简单的说,失败是通向成功路上的附产物,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那有人就会问了,失败不是成功之母,那什么是成功之母呢?
成功是成功之母
简单的说,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在做某些小事情取得了成功,我们总结经验,并且在这些小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将成功放大,逐步走向更大的成功。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某些失败,我们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争取下一次取得小成功,然后仍然像刚才那样在小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迭代,一步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今社会的绝大部分的各界成功人士都是类似的。包括马云、马化腾、任正非、俞敏洪等,还有刚才提到的盖茨、扎克伯格、以及佩奇和布林。
他们都是在小成功上不断迭代,最终得到了现在的地位。他们聪明的避开了很多战术上和战略上的失败,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他们从来不会为了成功而特意失败。
他们成功的秘诀是:尽量少犯错误!
所以说,我们大家绝对不能把失败当成手段,通过刻意通过失败来换取成功。失败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失败的唯一好处是给我们一些教训,让我们下一次能够提高成功的概率。但是如果能够避免失败,一定要避免,因为同失败一样,小成功同样能够提高下一次成功的概率,并且往往还能提高得更多。
论斜杠青年
我在发刊词上,提到了斜杠青年这个名词。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这个词。和斜杠青年密切相关的一个词叫做“跨界”。
和退学创业的同学一样,斜杠青年们也有很多偶像,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Elon Musk)也算是一名斜杠青年。他既能玩在线支付(PayPal),又捣鼓出了电动汽车的爆款(Tesla),又研制出了可回收火箭(SpaceX),每个领域做得如此之好,这可真的了不起。
因此,在很多所谓的斜杠青年眼中,必须跨界才能够有品位。因此很多人乐于做很多完全不同的兼职,恨不得名片上印上十来个不同的职业,这才显得自己高大尚。
在我看来,这些斜杠青年也犯了一个因果倒置的错误。斜杠,应该是人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路上的自然结果,而不是达到卓越的手段。
我们拿斜杠青年的代表马斯克为例。表面上看马斯克是跨界从事了多元的领域,但是实质是马斯克一直在专注做一件事情。
2016年马斯克有一次演讲中提到,他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把100万人送上火星生活。这就是马斯克心中的那个终极使命。
那把100万人送上火星,这么不靠谱的想法,我们来看马斯克是怎么做的。
首先,如果要把一个人送上火星,现在技术上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花费很高。马斯克想要把这笔钱降下来。他的SpaceX就是在做这件事情的。SpaceX通过将多台廉价、低性能的发动机来构建超级火箭,并且实现了可回收,可重复使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马斯克和他的SpaceX
此外,将来把人送到火星之后,因为火星上没有氧气,能源只能是来自太阳能,人们的交通也只能是电动车。马斯克的特斯拉就是做这件事的。
除此之外,马斯克还有一家做地下高速轨道交通的公司。在已经在美国好几个地方开挖它的轨道了。那就是未来火星上的轨道工具。
所以说,马斯克看似跨界,实际上他都是围绕他的一个终极目标来做事情的。
中国也有很多斜杠人物的翘楚。马云一直都在跨界。从做翻译社到做中国黄页,从中国黄页再到阿里巴巴、淘宝,从淘宝又到支付宝,从支付宝又到余额宝,前几年还成立了达摩院,顺便在电影短片上横扫了一下武林界。
还有前不久成功上市的雷军,他也是一个斜杠青年。从做国产办公软件WPS、金山毒霸,再到天使投资,直至自己出山做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生态链等等。
注意到没有,这些所有斜杠青年的成功人士,包括之前的马斯克,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通常在原有的专业或者行业已经获得了成功。
他们利用自己在原来的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成功积累下来的人脉,用自己敏感的眼界,借助时代的大潮,成功的在新的领域继续取得成功。
所以说,斜杠是成功路上的一个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因为在自己原来的领域没有做好,想着不断通过跨界去走成功的捷径,那只能是两头落空。
好了,今天我们谈了三个现象:退学创业、失败是成功之母,以及斜杠青年,并引出了一个思维误区:因果倒置。你只需要记住几点:
(1) 创业成功才退学,而不是退学就能创业成功,(2)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3)成为斜杠不是手段,而是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