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听书软件哪个好免费,创业听书APP未来计划

在通勤路上听直播,闲暇时听广播剧,睡前欣赏有声书.如今,以声音为载体的音频市场如火如荼。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被称为“耳朵经济”的音频市场,只需要听觉来接收信息。与短视频、直播等“视觉经济”相比,它充分利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4.9亿,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5.1%至175.8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3.1亿元。此外,76%的用户在音频平台上有超额支付,用户年平均成本为202.3元。

潜力巨大的音频市场逃不过资本敏锐的嗅觉,没有人想错过这场盛宴。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已经完成第八轮融资,酷听和懒听的合并,哔哩哔哩收购猫耳FM,字节跳动、微信、Aauto faster等巨头也高调入局.随着互联网巨头占领音频赛道,国内音频市场迎来了一个对抗时代。如何分这块大蛋糕成为了互联网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平台只有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宝座上占得先机。

版权市场硝烟四起

大多数用户选择音频应用是为了听广播剧、网络小说、名著等。而专业版权内容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腾讯音乐娱乐TME、字节跳动等巨头最近疯狂收购版权资源。比如TME的酷听和懒听合并升级为全新品牌“懒听”。版权资源有流量发酵的平台,通过版权资源可以巩固用户粘性。TME新人入局后,对爆款网文、影视剧等版权内容进行音频开发,推出《诡秘之主》 《雪中悍刀行》 《谷围南亭》 《盗墓笔记》 《白夜追凶》等头部IP内容,让用户“耳目一新”,平台月活跃用户迅速增长至1亿。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的番茄小说借助小说版权资源推出了番茄倾听。网易云音乐成立了“声音剧场”,专注于由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和有声书.互联网大佬抢版权市场时,沉寂多年的出版商、作家、网络作家,乘着这股资本的东风,看到了“两赢”的希望。

图:懒听版权的有声书

下沉市场,不瞎沉

近日,樊登留学三天狂赚4亿元的消息让人们再次关注音频支付领域,这与三年亏损近22亿元的喜马拉雅形成了鲜明对比。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为更好的聆听体验买单。然而,如何提高用户的付费意愿,吸引用户持续付费,是整个音频行业的痛点。与市场上大多数内容支付产品不同,在樊登学习的付费用户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互联网大佬在高端市场布局军队的时候,樊登的阅读特点是内容轻松、简单、有启发性,让用户看得明白,用接地气的产品像清流一样占领没有竞争力的下沉市场。

占领下沉市场的还有各个城市的广播应用,其主要听众来自通勤路上的司机。从早上6点到12点,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通过电台APP的渗透,听众和主播不再是单向交流,APP成为他们的聊天社区。主播可以在节目中有针对性地回答观众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互动广播,提高了用户粘性。

图:早上6点,听众打卡进入APP程序

>主播市场开启“抢人”大战


在全民朗读、人人都是主播的时代背景下,用户和主播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艾媒早年发布的一份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语音直播用户规模有望达2.34亿。腾讯酷我音乐为了“抢人”,发布“百亿声机”计划募集主播,鼓励产出作品+极低的变现门槛。喜马拉雅则从资金、流量及创业孵化三方面投入30亿,扶植和帮助音频内容创业者变现。蜻蜓FM发布3年10亿现金扶持主播战略,邀请高晓松、蒋勋、郎朗等大咖在平台开办节目。


当互联网大佬不惜斥巨资“抢人”时,视频直播则陷入数据造假、产品造次的“阵痛期”。很多视频主播借机转战音频主播,他们认为这个圈子不看颜值,即便穿着睡衣蓬头垢面,也可以上线开麦做直播。相对于视频很难卖出的心理辅导、金融理财、语言培训等不需“眼见为实”的产品,音频主播则更占优势。


图:喜马拉雅上针对主播培训的广告


声音社交热度兴起


不管是做理财的支付宝,还是做短视频的抖音,最终都想把自己变成做社交的产品。因为网络离不开社交,社交提高用户粘性。音频市场除了传统的长音频之外,还开辟了声音社交及情感类、娱乐类的内容。例如,音频行业第一股荔枝通过声音社交、播客内容以及音频社区三大板块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被称为“音频界的B站”。TME则把音频与综艺结合,打造了首档明星音频访谈综艺节目“十二扇窗”。另外,成功孵化500余名主播,服务50多家音频平台的程一电台,通过睡前陪伴故事、情感等温暖治愈系的风格吸引了全网3000万粉丝,其中90% 是女性。


图:荔枝交友界面


线下市场渗透率不容小觑


做饭时让智能冰箱播报菜谱,洗澡时让智能淋浴放首音乐,开车时让车联网放个有声书……在5G技术逐步实现商用的同时,音频行业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部手机,而是在包括汽车、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场景中的各种智能硬件中,带给用户全场景的音频内容圈。例如蜻蜓FM与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车联网巨头合作,布局全场景音频。喜马拉雅则推出智能音箱,10万台在40个小时之内售罄,市场潜力巨大。除此之外,荔枝通过打造以“声音”为主题的快闪店,也实现了超强的吸粉效果,展现了声音多样玩法。


现如今,手机上各种APP都在想方设法抢占用户眼睛的注意力,互联网大厂进军音频市场,争夺“耳朵经济”,也是为了抢夺用户最后的时间。上市、合并、巨头入局……当国内音频市场处于对垒时期,差异化发展,细分赛道就成了互联网大厂的主攻场地,这也带动了国内音频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条赛道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蔡溦 综合 中国证券网、钛媒体、通信信息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