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玩具整理小达人美篇,玩具创业达人娟姐

她曾经是一名国际导游,年薪百万。

过理想的生活,有像样的风景。

因为爱情,她毅然嫁入了贾蓉藏区的深山老林。

用善良和智慧为当地藏族人民服务

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脱贫致富的方式,

它被亲切地称为“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01

恋上这座城

2006年,23岁的何从四川教育学院毕业。身边的学生大多选择当稳定的老师,但只有她对旅游导游行业情有独钟。

经过多年的努力,聪明能干的何已经成为欧洲的佼佼者,月薪过万,年薪百万。

2016年3月,何作为培训老师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导游培训分享班。

正说着,突然发现台下有个男同学满脸通红,忍不住关切地问:“你脸怎么这么红,是不是发烧了?”

“老师,他可能喜欢你!”一旁的学生哈哈大笑。

面面相觑,红脸阳光的藏族男孩刘明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以后,他们彼此熟悉起来,跨国聊天成为必修课。

在国外工作时,何每天晚上8点下班,11点睡觉。因为时差的原因,刘明勇和她聊了一晚上。当她睡着的时候,刘明永身边的日子已经很明亮了。

他不会甜言蜜语,但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虽然何挣了很多钱,但她非常忙碌和努力,经常遇到危险。一些外国匪徒知道导游身上有很多钱,就抢劫导游。有一次,她被抢了20万元。这种孤独和漂泊的感觉经常萦绕在她的脑海里。

“记得多喝水。”

“带一群人注意安全,不能单独行动。”

刘明勇的每一句话都让远离家乡、压力巨大的何感到温暖。

聊了半年后,刘明勇突然对她说:“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开茶叶店。”语气跟说“明天出去搓一搓吧”一样正常。贺突然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她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

2017年11月,何跟随刘明勇回到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双桥村,这里是——个中国藏族社区之一。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她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在海拔3200米的偏远山区,交通受阻。

房子是一个空的空白房子,

用大锅煮,

px;">厕所是公用的旱厕,


就连睡觉用的被子都是红十字会捐赠的。


但很快,何瑜娟就感受到了这块土地远离喧嚣的美好。


每天,走到户外,高原的天空一碧如洗,


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散发出阵阵花香;


回到家中,亲人们淳朴的笑脸以及毫无保留的关爱,


都让她的心里升腾起一份久违的轻松与安心。


随后,她以“嘉绒姐姐阿娟”的网名把自己在藏区生活的短视频发布到抖音、火山、快手等平台。


独特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民族文化,再加上长相甜美的何瑜娟身着藏服、载歌载舞的表演,喜欢她的粉丝迅速超过百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一天,何瑜娟无意中发现叔叔家存放着许多蜂蜜和花椒,找不到销路。


“我的朋友多,包在我身上。”她拍好照片,再配上精心的文字发了一条朋友圈。


没几天,发到朋友圈的货品就被一抢而空。


“阿娟,你太厉害了。”亲戚们都对她刮目相看。


得知城里来的媳妇会卖货,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让何瑜娟难以平静。


“朋友圈卖货毕竟有限,如果我能把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利用起来,向外界宣传藏区的特产和文化,帮乡亲们把手中积压的农产品全部卖出去,不再过苦日子,这是件多有价值的事啊!”


2017年12月,何瑜娟拒绝了旅游公司老板的再三挽留,说服了一心想在城里开奶茶店的刘明勇,两人正式返乡创业,先后注册了自己的贸易、科技公司和商标“阿娟家”。


02



“阿娟家”的直播间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居住条件的逼仄、网络的不顺畅等,都要慢慢去沟通、解决。


最让人无奈的是村民们的不理解。


两人一起出去拍视频,总有人像看笑话一样地围观调侃,“这俩口子,又在瞎拍什么,有用吗?”


他们对此一笑而过,但有些困难常常超出想象。


2018年10月的一天,何瑜娟和刘明勇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农尔甲村,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方爷爷卖腊肉。


赶到时已是下午两点,布置好场地才发现,由于事先准备不足,方爷爷家里,秤、砍刀以及直播支架都没有。


“办法总比困难多,啥都难不住我。”何瑜娟找来一位粉丝充当人肉直播架,又向邻居借来秤和砍刀。


她曾是年薪百万的国际导游,


过着风光体面的理想生活。


因为爱情,她毅然嫁到了嘉绒藏区的深山里,


用善良和智慧为当地藏族人民


开创了一条不一样的脱贫致富路,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01



恋上这座城


2006年,23岁的何瑜娟从四川省教育学院毕业。周围的同学大多选择做一名安稳的教师,只有她对四处奔波的导游行业情有独钟。


多年打拼下来,精明干练的何瑜娟已做到欧洲领队,每月收入一万多欧元,年薪高达百万。


2016年3月,何瑜娟以培训老师的身份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导游培训分享课。


正讲着,她突然发现台下的一名男学员满脸通红,忍不住关切地问:“你的脸怎么这么红,是不是发烧了?”


“老师,他可能是喜欢你!”一旁的学员哄笑道。


四目相对间,这个满脸通红、一身阳光的藏族男孩刘明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那之后,两人渐渐熟悉,跨国聊天也成了必修课。


在国外工作时,何瑜娟每天一般晚上8点下班,11点多睡觉。因为时差的关系,刘明勇整夜陪她聊天,等她睡着时,刘明勇这边的天都已经亮了。


他不会甜言蜜语,但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何瑜娟虽然收入颇丰,但是异常忙碌和辛苦,而且经常遭遇危险。有些外国歹徒知道导游身上带的钱多,专门抢劫导游。有一次,她被抢走了20万元。这种孤独、漂泊的感觉,时常萦绕在她的心头。


“一定记得多喝水。”


“带团要注意安全,不能一个人单独行动。”


刘明勇的每一句话都让远在异乡、压力巨大的何瑜娟倍感温暖。


聊了半年后,刘明勇突然对她说:“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开家奶茶店。”语气平常得好像在说“明天我们出去搓一顿”。何瑜娟突然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她的心被深深打动了。


2017年11月,何瑜娟跟随刘明勇回到他的家乡——中国嘉绒藏族聚居区之一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双桥村。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惊呆了:


海拔3200米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


房子是空空荡荡的毛坯房,


做饭要用大铁锅烧柴,


厕所是公用的旱厕,


就连睡觉用的被子都是红十字会捐赠的。


但很快,何瑜娟就感受到了这块土地远离喧嚣的美好。


每天,走到户外,高原的天空一碧如洗,


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散发出阵阵花香;


回到家中,亲人们淳朴的笑脸以及毫无保留的关爱,


都让她的心里升腾起一份久违的轻松与安心。


随后,她以“嘉绒姐姐阿娟”的网名把自己在藏区生活的短视频发布到抖音、火山、快手等平台。


独特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民族文化,再加上长相甜美的何瑜娟身着藏服、载歌载舞的表演,喜欢她的粉丝迅速超过百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一天,何瑜娟无意中发现叔叔家存放着许多蜂蜜和花椒,找不到销路。


“我的朋友多,包在我身上。”她拍好照片,再配上精心的文字发了一条朋友圈。


没几天,发到朋友圈的货品就被一抢而空。


“阿娟,你太厉害了。”亲戚们都对她刮目相看。


得知城里来的媳妇会卖货,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让何瑜娟难以平静。


“朋友圈卖货毕竟有限,如果我能把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利用起来,向外界宣传藏区的特产和文化,帮乡亲们把手中积压的农产品全部卖出去,不再过苦日子,这是件多有价值的事啊!”


2017年12月,何瑜娟拒绝了旅游公司老板的再三挽留,说服了一心想在城里开奶茶店的刘明勇,两人正式返乡创业,先后注册了自己的贸易、科技公司和商标“阿娟家”。


02



“阿娟家”的直播间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居住条件的逼仄、网络的不顺畅等,都要慢慢去沟通、解决。


最让人无奈的是村民们的不理解。


两人一起出去拍视频,总有人像看笑话一样地围观调侃,“这俩口子,又在瞎拍什么,有用吗?”


他们对此一笑而过,但有些困难常常超出想象。


2018年10月的一天,何瑜娟和刘明勇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农尔甲村,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方爷爷卖腊肉。


赶到时已是下午两点,布置好场地才发现,由于事先准备不足,方爷爷家里,秤、砍刀以及直播支架都没有。


“办法总比困难多,啥都难不住我。”何瑜娟找来一位粉丝充当人肉直播架,又向邻居借来秤和砍刀。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以至于2019年3月,何瑜娟和刘明勇补办婚礼时,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自发来了2000多人。


大伙儿跳起热情的藏族舞蹈,唱起祝福的歌,把心中最质朴的爱和感激都给了这对新人……


03


活成一束光


“娟姐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学习。”一个来自四川边远山区的小主播听说了何瑜娟的经历,十分佩服。于是辗转而来,准备拜师学艺,帮助当地的百姓脱贫致富。


其实,像这样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家里的弟弟妹妹们早已在她的影响下加入团队。当初曾经嘲笑过他们的人,如今也转变了看法。


“勇哥,帮我宣传宣传新开的火锅店吧!”


“阿娟,教教我怎么拍视频短剧。”


不再打麻将、打扑克,大家一有时间就围在他俩身边,请教新技能,学习热情挡都挡不住。


但何瑜娟并不满足,她深知要想整乡整县脱贫,光凭零散的努力和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她每到一地,除了直播带货,还教乡亲们使用抖音、淘宝等软件,教大家直播、伴奏热门的音乐跳舞以及有效推广自己的土特产,就连一向不问世事的老奶奶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阿娟说:“思想扶贫,才是真正的扶贫。”


2020年2月,何瑜娟心心念念的村播学院正式建成。学院用当地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砌成墙,纯天然的矿物雕刻、绘画、上彩,这是一座充分体现藏族文化特色的院落,既是何瑜娟的新家,也是她的网红孵化工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