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村个人临时用地申请范本 农村创业用地申请报告

9月30日, 《浙江日报》 刊发 《嘉善县罗星街道开发低效用地建起精密机械创业园,85家企业入园发展——兴了一个产业 富了周边村庄》 ,全文如下: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的乡办、村办产业遍地开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块状产业,如秀洲的纺织业、嘉善的木业、平湖的箱包婴儿车、海宁的太阳能热水器、桐乡的毛衫等。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的渠道。同时,砌块行业存在发展模式粗放、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2016年至2019年,嘉兴对印染、化工、纺织、植绒、毛衫、木业、水泥制品、废钢、洁具、婴儿车、箱包、五金、紧固件、塑料、电镀、制鞋、榨菜等“低散”块状产业进行了全面表面整治。共整治“低散”企业(车间)5.57万家,淘汰落后企业5120家。在此基础上,应加大低效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力度。在综合考虑土地性质、区位、规模、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将“低散”企业和块状产业整改后的土地纳入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2016年至2019年,全市完成低效城区土地再开发3.59万亩,建成小微企业园区102个,建筑面积1016.5万平方米,入园发展企业3458家。

通过对城镇低效用地的整治和再开发,与2015年相比,全市亩均税收由15.37万元提高到22.1万元,增长43.8%;亩均工业增加值由70.12万元增长到124.3万元,增长77.3%,交出了高效资源保障的新答卷。请看嘉善县的报道。

在嘉善县罗兴街道,有一个占地约72亩的精密机械创业园,园区内整齐排列着8个标准工厂。

这块地原本就是低效用地,5家企业年产值加起来不到7000万元。后来又有85家企业“退进集合”,逐渐从周边村庄搬入园区聚集发展。这片土地变成了高效的土地。随着嘉善“抱团飞地”模式的兴起,这片土地成为3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抱团飞地”项目。

从低效用地到高效用地,再到“抱团飞地”,这片土地如何才能逐步实现转型升级?近日,记者来到罗兴街道了解情况。

集聚发展,扶持特色产业

罗兴精密机械创业园位于嘉善县罗兴街道社邦村,总用地面积约72.36亩,其中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63亩。

“地块内原本有5家企业,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不符合产业定位。”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浙江航天管桩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25亩,生产建筑用水泥管桩,年产值5000万元,属于高耗能企业。"

罗兴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陶剑锋表示,印章是罗兴街道的特色产业,但企业普遍规模小、布局分散、附加值低。2016年,嘉善县启动“低散”企业清理行动以来,罗兴街道彻底淘汰了以小木业、小化工为主的“低散”产业,对密封产业进行整顿升级,建成精密机械创业园,引导企业“退进集”进园区发展。

“对于符合产业准入要求、有发展基础的企业,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扶持,做强做大。”陶剑锋说,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精密机械创业园内矗立着8栋4层厂房和1栋5层管理用房。目前,共有85家企业进驻I

走进罗兴精密机械创业园,走进嘉兴米优化工密封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现场数控机床堆积如山,但员工不多。记者很好奇。有一个员工正在操作,他上前询问。员工笑答:三数控

机床,全由他一人管控。


密友公司老总曹世根说,从1996年办厂以来,企业已搬迁两次。第一次从家庭作坊搬到嘉善城西,资产从10多万元增加到百万元,面积从五六十平方米扩大到1.8亩。第二次是2017年,从城西迁入园区,厂房面积小了,仅有1200平方米,但资产更大了,入园后添置了100多万元设备。


“入驻园区后,公司调整发展策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走高端产品路线。”曹世根告诉记者,去年拿到市场订单约1000万元,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市场还不错,每月仍有七八十万元订单。


来到嘉善用友机械密封有限公司,车间生产工人正在忙碌。用友公司老总史培忠介绍,2003年创办公司时,在鑫锋村自建了占地约2亩的一层厂房。2017年公司搬入园区后,租用了998平方米的厂房,加大投入,新添了6台数控机床,其中最昂贵的一台数控机床价格达到48万元。公司员工由5人增至13人。


“企业原来在村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都办不出来,入园后拿到了许可证。如今有了这张市场‘通行证’,生产经营活动更顺畅。公司2019年产值比2017年翻了一番多,税收增加到30多万元。”史培忠说,搬进来就不想搬出去,就想一直做下去。


陶建峰介绍,罗星精密机械创业园将81家密封件加工小企业兼并整合为60家企业入园发展。与入园前相比,这些企业的总占地面积从195亩减少到45亩,厂房从单层转为四层标准厂房,亩均税收从不足5万元提升到26万元,80%以上企业进行了生产设备升级换代。


抱团飞地,壮大集体经济


走进罗星街道鑫锋村,一片宁静,满目绿色。当年这里却是一番“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景象,至今村庄公交停靠站的站牌上,依旧是一家密封件企业的名字。


时间回到4年前。鑫锋村原村委会主任谢小荣回忆,鼎盛时期,村里曾有200多家密封件小企业,员工多的有20多人,少的仅三四人,有1000多人从事这个行业;有的用自留地建起了厂房,有的利用房前屋后开了加工作坊。“从2016年开始,县里逐步腾退‘低散乱’企业,村里腾退了139家企业,共拆除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谢小荣说。


“原来鑫锋村的小企业用地,大部分是临时用地,有一部分是违法用地。这些‘低散乱’企业的存在,不利于节约用地、建设美丽乡村,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罗星街道精密机械创业园于2017年开建,也迎来“抱团飞地”项目启动。2018年12月底,共同出资建设创业园的33个村代表共领到分红1180万元。


鑫锋村是“抱团飞地”项目股东之一。“这是我们村第一次领到分红170万元。这笔分红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这笔钱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和实事工程建设等。”鑫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惠雪表示。


马家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盛华告诉记者,马家桥原来是经济薄弱村,参加“抱团飞地”项目后,村集体增加了一块稳定收入。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0万元,其中50万元来自“抱团飞地”项目。


创业园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了解,目前,整个园区约有1500名员工,几乎都为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