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艳超实习生陈思安
“抗癌共享厨房”位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西门。
位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西门的“抗癌共享厨房”,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一个做饭的地方。做饭只收5元,食用油、调料、绿豆汤、粥面都是免费的。近日,此事被报道上了热搜,感动了网友。
创始人之一张广兵今年29岁。2015年开始运营“抗癌共享厨房”。2020年7月,因兴趣相投,他与同样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烹饪服务”的王占生、魏星江、三家门店合并,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然而,5元一餐的收费标准至今没有改变。
张广兵说,只要需要“抗癌共享厨房”,它就会坚持下去。
近日,张光兵除了接受媒体采访外,还在每天吃饭的时候播放“抗癌共享厨房”,与网友互动。
7月16日,张广兵在接受The Paper(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近日,“抗癌共享厨房”突然进入大众视野,赢得各界支持,大家纷纷捐款。“有人说我成了网络名人,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不是网络名人,我是一个小小的普通人,做一件好事,仅此而已。”张广兵说。
张广兵说,热搜之后,只平淡的说是真的。只要需要“抗癌共享厨房”,它就会坚持下去。
[对话]
不支持的家人和朋友,现在态度都变了
热搜之后,澎湃新闻:的“抗癌共享厨房”发生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
张广兵:,我们的“抗癌共享厨房”,不同于其他面向大众的网上名人店。当它暴露时,许多人排队吃饭。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只面对医院的病人。不管你有多受欢迎,基本上客人都是固定的。
以前的生意特别困难。登上热搜后,很多好心人给我们送来了米、面、油等物资。经营情况缓和了很多,资金也没有那么紧张,比以前好多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实力太强了。
澎湃新闻:,你最初的就业计划是什么?
张广兵:大学毕业的时候想做生意赚点钱,后来看到“共享厨房”这个项目,本来是想赚钱的,没想到是为了公益,这是我没想到的。
在搬到现在的地址之前,我们的三个伙伴并不认识,但都是好人,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共享厨房”。去年7月搬到这里后,我们一起工作。
澎湃新闻:'s的家人和朋友支持这项事业吗?
当张广兵:第一次开始筹备这家店时,他的家人支持我,想让我在生意上赚点钱。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看这个店的时候没有赚到什么利润,所以就不支持了。
有些人可能是为了你好,但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怕埋在沙子里。现在的社会风气很浮躁,金钱至上,利益至上,所以我们也可能算是清流。
最近媒体报道后,以前的同学朋友也联系我,说在电视上或者网上看到我了,我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以前不支持我的亲戚朋友都改变了态度。他们都告诉我你做的挺好的,你应该坚持下去。这也是给我的
坚持的一个肯定吧。曾想过放弃,但最多一天接到98个电话
澎湃新闻: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
张广兵:其实去年原来所在的市场拆迁时,我有想过转行。我已经奉献了五年的青春和精力,服务病患和家属。我那时候就想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去上上班。找个啥工作都能月薪几千块吧。
当时工作都找好了,但一些病人家属给我打电话发信息,问我去哪了,说他们没法吃饭,离不开这个厨房。最多的一天接了98个电话,于是我就继续找地方,把老本行干起来了。
澎湃新闻:会不会有落差?
张广兵:看到高薪工作,肯定会有落差,但我帮助了许多人,他们也感谢我,我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一个事业。
澎湃新闻:做“抗癌共享厨房”,对你生活有什么影响?
张广兵:我有很多爱好,喜欢打篮球、下象棋,但开店以后全年无休,连过年都是在店里,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现在性格也有一些变化。我本来是一个乐天派,但长期接触病人家属,处在这个压抑的环境里,看着各种病痛和苦难,我自己也会没有笑脸,想到他们就特别后怕。
我这人特别敏感,常常听病人说他们工作或者上学的时候突然有哪不舒服,上医院一查就确诊了癌症,搞得我也神经质了。有一天晚上,我的鼻子突然开始流血,我神经就紧张到极点。第二天赶紧去省人民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发现没啥事,一切正常。原来是昨晚吃了一碗泡面,上火了。
澎湃新闻:共享厨房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张广兵:之前五年多少挣一点,比这一年要多一些。但是我这些年一直没有涨价,之前是五块钱,现在搬到这儿还是五块钱。
现在这个店面120平方米,有56个炉子。其实这边房租翻了好几倍,这几年物价也涨了,所以现在情况惨一点,搬过来一年只剩了一千块钱。
最近大家非常热情地捐款捐物,帮了我们很多。
困难基本解决,希望回归平淡
澎湃新闻: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顾客?
张广兵:之前有一对老两口,大概有七十来岁,儿子得了白血病。我感觉他们都特别困难,就会给他们一些优惠,两个老人也非常感激我。
直到有一天,他们对我说,“老板,和你商量个事儿。”我听这话就觉得可能是有点儿困难了。阿姨说,“能不能让我们在这免费做顿饭,钱花完了,现在没饭吃了。”
我一听这话特别有感触,心里很不舒服,我就对阿姨说,“以后你们两口子不管在这做多久的饭我都免费,我不收钱了。”她当时就流泪了。
他们大概持续在共享厨房做了有一个半月的饭,然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不知道是病好了还是怎样,我希望他们是病好了吧。这件事,我这辈子也不会忘。
澎湃新闻:这些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广兵:我们刚搬到这个新店时,当时资金非常紧张,要交转让费和一年的房租,还要自己搬设备、装水电和灶台,连续十多天没日没夜地干活,常常通宵干到早上七点,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都觉得受不了。这个店能开起来,就非常不容易了。
我们现在也没多大困难,热心网友和市民们捐的物资,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困难,我专门租了个仓库。网友捐的东西仓库都要放不下了。
澎湃新闻: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张广兵:先干好现在的,未来暂时还没什么规划。不过要说有吧,也有个挺好的规划。我想着在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大医院旁边都开个共享厨房,但这还不太现实。
另外,现在困难基本解决,还是希望回归平淡,继续奉献我们的力量。毕竟,轰轰烈烈是一时,平平淡淡才是真。
责任编辑: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