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珠海的主城区,香洲区承担了全市一半以上的义务教育任务,压力不言而喻。
香洲区化压力为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教育部可持续发展研究实验区。在高水平运营的基础上,香洲区去年提出要把教育打造成“美丽香洲”第一品牌,努力把教育推向新的高峰。
站在新时代,争取新成就。香洲教育将坚持党建引领、校园安全底线和办学标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向最好的学习,与最好的比较,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打造成“美丽香洲”的第一品牌。
日前,万科于海置业有限公司将海湾幼儿园移交给香洲区教育局成为公办园,计划明年秋季开园。作为今年珠海市首个免费移交的社区配套园,海湾幼儿园将在推动香洲区乃至珠海市社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中发挥示范作用。
受历史原因制约,加上近年来注册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二胎”到来,公办幼儿园入园难、优质民办园入园贵,逐渐成为香洲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城市的一件影响民生的大事。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公共公园数量少、比例低。目前,该区共有13个公共公园,占8%;幼儿园现有幼儿5099人,约占12.44%。
发展大局,聚焦民生关切。香洲区把学前教育特别是公办园建设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下大力气补债补短板,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方向已定,蹄行稳进。今年2月,香洲区成立区级公共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长CPPCC任执行组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公共公园建设。
在实施路径上,香洲区提出“建一批、扩一批、租回一批、移交一批、补充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为新(扩)建公共公园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各项前置审批条件,实现信用承诺审批,大幅缩短前置审批时间;提高幼儿园项目地上部分投资指标,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根据规划,到2022年,香洲区公共公园总数将超过50个,公共公园儿童数量预计将超过2万人,公共公园儿童比例将超过50%。其中今年计划新建16个,基本可以保证明年新开8个公园。据估计,届时提供的公共学位数量将比今年增加一倍。
就前期运营而言,新办公园区一投入使用就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全市首次同步招收小班、中班、大班的建民幼儿园计划今年招收420人,吸引1211名幼儿报名。
在公共公园建设进度“提速”的同时,香洲区也提出办学升级。区委书记洪雁强调,公办园的关键是园长和老师要配好,老师要有爱心、有能力。
“新的园级领导是从现有的公办园级领导中选拔出来的,教师是公开招聘进来的
>增加学位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根本举措。在教育用地基本饱和的情况下,香洲区见缝插针加快新学校建设。今年该区新投用潮联学校、云峰小学,提供公办学位3000个;明年秋季计划投用凤凰中学、容国团小学,并完成九洲小学、广生小学和造贝小学改扩建项目,“预计明年可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600余个”。
“力争办一所火一所,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办学位使用效率。”朱秀湖表示,从近几年新投用学校招生和运行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基本实现,新学校办学质量在全区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高质量运行是“办一所火一所”的原因所在。实验室、阅览室、电教室、信息化设备等一应尽全,黑板采用纳米技术……云峰小学的硬件设施不输于区内其他任何一所小学。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香洲区教育局全力推进校长队伍素质提升,选拔名校长领航新学校。潮联学校首任校长余志君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云峰小学首任校长张丽慧此前是香洲十九小筹建人和首任校长,在筹建和带动新学校发展上具有丰富经验……
师资配备同样重要。潮联学校、云峰小学等新办校都是面向全区选配教师,实现双向遴选,在建校之初就配备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香洲区教育局注重引导新办校挖掘自身特色,培育文化内涵。如潮联学校由珠海潮联会捐资兴建,其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潮人文化。在计划推出的三张课程名片中,航海家课程就与潮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一脉相承。
尚未“出生”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已在孕育。计划明年投用的容国团小学以乒乓球名将、中国体育界首个世界冠军获得者容国团名字命名。学校计划重点开展乒乓球课程,挖掘乒乓项目苗子,意在通过这种运动和文化熏陶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植入师生心中。

学生一起听课,老师一起评课,师生共进午餐……今年3月,澳门濠江中学80名师生来到“姊妹校”九洲中学访学。两地学子踊跃答问,热烈讨论,并联办文艺汇演:整个访学过程轻松活泼,两地学子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香洲毗邻港澳,三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教育交流合作历来密切。仅去年以来就有约24对学校相互交流。
去年11月,首场“粤港澳同一堂课·走进大湾区”网络教研活动走进文园中学。文园中学与澳门濠江中学老师同课异构,专家现场点评。活动首次实现分屏直播远程对话:现场专家与韶关、澳门教研观看点的老师们实时在线交流。

借助省、市搭建的各类平台,三地学校交流形式日益丰富,活动更加频繁,交流人群也从学校管理层拓展到师生层面。目前香洲区已有14所学校(园)与港澳学校(园)缔结为“姊妹校(园)”。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出“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此前,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港澳迈入“一小时生活圈”,香洲区成为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区。诸多利好让香洲区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的优势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广阔。
朱秀湖介绍,香洲区教育局鼓励辖区学校、幼儿园,与港澳对应的办学主体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更多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交流活动。
下一步,香洲区还将增加姊妹学校数量,研究探索三地更多幼儿园缔结“姊妹园”;邀请港澳优秀教师赴辖区开展教学交流指导和深度教育研讨交流;选派辖区校(园)长、名教师、骨干教师赴港澳培训提升。
合作正向纵深推进,三地教育交流合作已从实践层面向研究层面迈进。3月底,香洲区教育局申报的《粤港澳文化融合课程建设的研究》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因该课题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验项目,香洲区也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教育部可持续发展研究实验区之一。该课题旨在为“中国教育2035”规划提供模板,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成果转化,推动三地教育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做深做细做精做实上下功夫,推动香洲教育再创高峰。”朱秀湖表示,全区教育系统将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致力于把香洲区建设成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先行示范区,逐步形成与大湾区功能相匹配的高水平、有特色、开放式教育新格局。

4所:香洲区今年新投用潮联学校、云峰小学、健民幼儿园和文盛幼儿园4所公办校(园)。
42所:今年3月起,香洲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42所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
4000名:去年11月,首届香洲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举办,全区76所中小学的45周岁以下合计超过4000名教师参加大赛。
2000名:成功举办香洲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约2000名班主任参加。选手表现获得省内外专家评委高度评价,并且通过“以赛代训”,“以点带面”,真正做到了一批人“上台”,带动了一大片人“成长”。
1900万:自去年起,香洲区每年增加财政投入1900多万元,聘请410名特保上岗维护师生安全,在全国开特保护卫校园之先河。
80%:去年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中,香洲区131节课获部级“优课”,数量在全省占比超1/4,在全市占比超80%。
【记者】冉小平
【通讯员】韦愿、林小涛
【作者】 冉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珠海市~珠海自营号~珠海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