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天使基金官网,华旦天使投资官网

七月是杭州一年中最有活力的时候。西湖上有蝉鸣花开的好景象,像太阳一样的热情也传递到了客人聚集的云起镇。

不仅有数百个前沿创新团队来参加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杭州2018大会,还有数十家投资机构来参加本次投资者峰会,代表了你能在中国创业生态圈看到的最火热的赛道,最干燥的干货分享,以及投资者带来的最纯粹的投资逻辑。整个下午,我们讨论了相关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消费升级、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和健康。特别关注90后投资者特别会议,三位90后投资者分享了投资领域“小鲜肉”的心路历程。我们用这篇文章来回顾和总结:

消费升级的下半场,前路在哪里

本次论坛的高潮发生在新零售的热门话题论坛,这也是消费升级后半段的一个战场。主持人的问题也从这一点抛出了——。一些与鱼饼干、茶叶、奶粉相关的店铺在网络名人中猖獗。投资者如何看待这种新的零售模式?三位投资圈大佬还是认为线上名人店本身有一定的突出消费体验,才能被消费者认可。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多的沉淀和观察,可能比互联网产品的流量周期需要更长的耐力和挑战。

创世合伙人合伙人于凉表示,新人的消费能力出现后,大家都在寻找一定程度的变现,也就是一个接触消费者的渠道,但这个渠道的建立是否可持续,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生命力。如果不起作用,它可能会成为过去。

华东区正格基金负责人顾敏-曼认为,一般来说,线上名人店有几个特点的组合:在喜茶这样的线上名人店,我们看到了市场上所有的奶茶,喜茶的味道确实不错。所以从它的投资价值来看,它还是一个能站得住脚的产品。然而,目前许多在线名人体验商店将体验与产品购买相结合。因此,如果我们看一下在线名人中的所有产品,如果它能流行至少半年到一年,对于消费品牌来说,——实际上会比互联网产品花费更长的时间。做产品迭代、开发、品牌注入需要很长时间。你看这个品牌的历史往往有三四年了,但是只有最近一两年大家才发现它很受欢迎。因此,投资者可能需要比纯互联网产品多一点耐心。

Lightspeed中国助理合伙人杨涛提到三点:1。网络名人很有可能在中国有自己的好品牌,这是非常确定的;2.对于很多网络名人品牌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它能够吸引流量,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长期来看,这个流量是否能够持续,如果能够持续,自身的获客成本会相对较低。现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获取客户的整体成本都非常高。如果一开始是一个线上名人品牌,其粉丝通过体验吸引消费者,其获客成本会相对较低。3.能长期留住用户吗?如果你保持它,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品牌。这个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可能和我们投资互联网项目不一样。但虽然沉淀时间更长,但后劲会更强,这是唐先生的一个例子。

区块链的时代到来了吗?

如何理解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关系,听听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怎么看。现场两位嘉宾谈到了当下流行的流派之争。——Link VC合伙人张莉说:“有一种流派认为,区块链离不开数字货币,因为在区块链世界,你的数字货币在整个系统中是有用的,这就是整个经济系统。最简单的说,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没有互联网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和别人唯一的区别就是百度在做搜索,腾讯在做社会工作,但是你逃不出互联网。数字货币在区块链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它可以有不同的应用,可以追溯,积分制等。这两者是完全分不开的。它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基本上是主要形式。”

创世资本CEO冯驰表示:“其实可以理解,区块链是一个支付赛道

,最近说的所谓通证派,如果区块链项目真正看过白皮书,我们认为它是在构建自己的一个世界,白皮书某种意义上是它这个世界的宪法。数字货币我们更愿意理解它为经济体系,也就是这个世界里面的经济运作规则,所谓社群就是它的公民。你判断一个项目的好坏或者有没有用,你就假定它的社群的公民,你愿不愿意参与这个游戏或者进入这个世界?如果你愿意,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当然你得是它的受众。因为大部分人参与这个行业是因为看到很多人挣到钱,或者炒币涨了 10 倍,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假象,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挣到钱。”


“所以很多人说这个行业是泡沫,但是我认为泡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泡沫带动了两件事,第一带动了钱的入场,第二带动了人才的入场,这样会反推这个行业去发展。至于这个泡沫破不破某种程度上不重要,这是媒体角度,更多从创业者角度来说或者从我们角度来说,是在每一个阶段做重要的事。所谓今天熊市的阶段,我觉得项目方必须要考虑一点,就是价格,现在价格是项目的差异化,就是让每个人更好地记住你,能去了解你的一个手段。”



人工智能,拥抱还是畏惧

人工智能威胁论甚嚣尘上,投资人们会对这个问题有哪些标新立异的看法,这个论坛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启迪之星副总经理郑庆伟的几个观点让人反复回味。他说:“人工智能我们应该去拥抱,本身从进化角度来说,将来人类的进化不光是物体的进化,技术本身也会进化到更加智能的角度。第二个观点威胁论可能还为时尚早,人工智能能够做的事情基本上我们能够看到,能说话了你让它对话做不到,目前来说它只能解决感知层,到后面的逻辑层或者作出最终的决策,其实中间的路还很长。第三个观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看最终人给它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因为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按照它自己的路子发展,但是需要人去引导,所以最终应该拥抱人工智能,与人共同发展。”


中经合董事总经理彭适辰表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的双手解放了,劳力、体力解放了,你可以做别的事。人工智能是把重复性脑力工作给取代了,所以可能各位有的要失业了。但是你想不要再做重复的事情,可以做更有创意对这个世界更美好的事情,我想人类肯定是有办法的,你要想怎么运用这些科技,怎么能够帮助你,帮助你或者你的企业。我觉得往这个方面想,至少现在人工智能的威胁还看不到。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现在在讨论人工智能伦理的问题,很多人拿人工智能做武器,可以杀人、伤害人,这确实可以做到的,很多国家已经利用人工智能做更精密的武器,做一些以前你想象不到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人工智能伦理的事情,这并不是说人工智能要取代你,只是不同的人去做也许不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我认为反而是很严重的问题。”


宽带资本董事练叔凡说:“不管是个人对人工智能怎么看,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已经在发生的。所以与其考虑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取代人,还不如想一下哪些事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不管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我现在做的事会不会被 AI 所取代,或者反过来我现在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利用 AI 去取代原来别人的生意,去取代别人的市场,我觉得这是更关键的点。”



文娱产业:Pick 哪个风口?

《创造 101》等选秀节目大火之后,关注这一行业的投资基金是否会更多关注粉丝经济类的或者网红孵化器的赛道?几位来自文娱投资以及社交电商的投资机构代表自然有话要说。


赛富基金的金凤春讲到他最近观察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阿里也好,还是头条也好,最近都在投内容,但是内容需要人,不光是创意人才,同时艺人本身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了,不管是网大、网剧还是网综,以及现在的偶像,最后消费的本质上还是人。所以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北电中戏和上戏表演系的在校学生据说已经被抢光了,那就有极强的溢出效应,我们就可能去找这些会红的小哥哥或者小姐姐们,有可能是由于内容的火导致人也火起来了。”


北极光创投严彬回顾到了最早的“超女”时代:“那时候李宇春、张靓颖,粉丝经济不断地在更新换代,所以这方面的投资会持续在看着,当然今年可能是谁,明年是谁,这会不断的变化。但相对男团或者演员,男性某种程度上比女性更加有优势,对于女生来讲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总体来讲,因为这一块还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去投资布局,所以只要用户需求存在,80 后有 80 后的,70 后有 70 后的,90 后有 90 后的,现在 00 后也在读大学了,只要这个需求在,我们会围绕用户的需求不断去投资和孵化一些项目。”


头头是道的张鼎则给我们举例说明了一下:“你现在去访问清华的学生或者北大的学生,或者国外很多的学生,你问很多女生第一志愿是什么,她会说做网红,说明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有机会。我们现在头头是道对男团、女团都有布局,如果看消费赛道,我们有两点比较关注,第一是有没有超级用户,第二是有没有批量生产超级用户的领域,不管在消费领域还是文娱领域都是投这类企业要重点关注的。”



不一样的精准医疗机会

现在医疗比较火的概念是精准医疗,因为随着目前 AI 技术的发展,大家都在往精准医疗方向努力,听听行业人士怎么说吧。


远毅资本的杨瑞荣为我们做了一个粗浅的梳理:“首先从基因测序开始,因为每个人的基因都不一样,所以最早精准医疗提出的可能是诊疗这个方向,所以基因到现在为止能解决的问题只是诊疗。沿着这条路下去,因为第一个爆发点比如像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原来唐氏综合征的筛查是要做羊水穿刺的,成本比较高,而且有比较大的风险。基因测序从技术角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一个理论,即孕妇血液里有胎儿的 DNA,这个发明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通过抽孕妇的血就能够达到 99.96% 的准确率,就能够检测到婴儿是否有唐氏综合征。沿着基因测序领域细分下去,在癌症的筛查、癌症个性化诊疗方向上还会有很大的机会。最后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测序或者单细胞测序等等来对身体做全面的评估,根据每个人独特的症状来制定一个细胞学的解决方案,这可能是大家所期待的能够解决癌症治疗的一个办法,这两条线在精准医疗中是谈的比较多的。”


杨瑞荣同时也谈到,基因组计划下一步要攻克的,这其中也涌现出非常多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崛起的 90 后投资人

年轻确实是我们 90 后的一个资本或者说优势。这几年也已经涌现出来非常多年轻人投身到了创新创业浪潮当中,那么同样是 90 后,投资人和创业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华旦天使基金投资总监王冠首先开腔:“我们不会投看上去弱弱的,这样的人我们不会投;看哪些创始人对未来有明晰的规划,比如我们投的一个 90 后的创始人,他讲了 5 年之后我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一家公司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CEO,这是非常重要的。”


梅花创投投资总监邱建威说:“现在创业者越来越年轻了,其实我们投的很多项目都是投向非常年轻的优秀创业者。至于一个年轻的优秀创业者应该具有哪些特质,这是非常主观的一个问题,每个机构、每个投资人想的都不一样,但至少应该包括几点:一个是内心非常强大,心理特别强。比如他特别能坚持、特别能战斗,不容易放弃。比如他有非常强的同理心,他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都是创业者非常优秀的特质。”


盈动资本投资总监徐佳欢补充了一点:“韧劲!很重要的是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成就一个伟大的事业,是不是为了提升社会效率,做有价值的事。这个初心还是必要的,这是我很关注的。创业者表面上都是很傻,但是骨子里很聪明,创始人需要这种信念,就是我做的事情一定是未来有价值,或者符合他初心的事情。因为任何一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起伏,这样才能够坚守住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最低谷还能够把这个事业做下去。”


看到这里,各位是否有了溢出干货的满腹感,不如先收拾下心情好好消化一会儿。我们投资江湖再见…..


宇廷对此文亦有贡献。


TC 杭州 | 我们和投资人聊了聊区块链、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话题最先出现在动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