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留言问,我吃了阿司匹林,医生为什么让我吃他汀?你能只吃一个吗?
今天《求医》会详细告诉你。
阿司匹林跟他汀作用机制不同,要联合使用
他汀是降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降脂药,的作用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加速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最终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舒降之、心可)、普伐他汀(美贝罗珍、普莱特、普惠之)、氟伐他汀(来石克)、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瑞舒伐他汀(丁可)、匹伐他汀(关爽)等。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避免动脉堵塞的抗凝药,的作用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与血小板外膜上的一种受体结合,防止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二者联用,能最大程度上阻止血栓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的死亡风险。
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尽量不使其破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即使斑块破裂,也不容易形成血栓。
用药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能跟他汀一起吃吗?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服药时应避免阿司匹林与胃黏膜直接接触。
一种可以直接溶解在胃液中的剂型,如阿司匹林片剂,被放置在用餐时或餐后半小时服用,以便将药物与食物混合,减少药物与胃粘膜的接触。
然而,肠溶剂型的阿司匹林,由于其表面具有耐酸耐碱的涂层,在胃液中直接溶解较少,对胃粘膜的刺激较小。但如果吃了之后再吃药,食物加速了胃酸的消耗,导致胃内pH值升高,药物反而变得容易溶解。
因此,肠溶制剂的阿司匹林最好是空腹时服用,以这种方式,药物到达肠道后可以释放,并且对胃粘膜的刺激可以减少。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合成最活跃的时间是晚上。
为了保证他汀类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半衰期短的氟伐他汀宜在夜间食用;而半衰期长的药物(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服用。
(2)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药物药物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警惕出血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风险一般来说,在服药的前12个月,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是最大的,所以要提高警惕。
有消化道问题的患者,可考虑在前12个月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消化道出血。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多,需要警惕。
首先,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升高3倍或以上,应及时停药。其次,如果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疼痛等问题,一定要尽快检查肌酸激酶值。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肾衰竭和其他重大问题。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升高,及时就医。
(3)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血脂情况
在保证血脂达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来自“问上医”的古城西安-A医生团队为您分享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