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之路的项目,亮哥创业之路

其实这真的是一件无法解决的事情,但是既然有人提出来了,我就来说说。

大公司看项目

年前,如果你问我,梁师兄,作为新人,我应该毕业进入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大概13年前,我会劝你进小公司,因为我从小公司长大,但4年后,我现在会劝你进大公司。

原因很简单:

大公司的制度和流程比较健全,福利待遇也比较完善。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善待自己。

然而,互联网上的大公司从来没有像传统国企甚至世界500强那样“稳定”,因为不清楚公司什么时候会变天,比如换老板,换阵营,或者合并或者被收购。或者挂机,各种情况都会发生。同时,即使这些情况没有发生,因为大公司内部的晋升并不容易(基本的高管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中层也必须,

所以很多时候,大公司只是暂时的避难所。

那么,如果要选择可靠的“大公司”,应该看什么呢?

对于梁大哥来说,很简单。看看这个项目。

简单来说,以下原则适用于所有大公司。当然,这个原则针对的是“稳定”而不是“创新”:

如果能进集团,就不要去子公司,如果能去子公司,就不要去生态企业;如果可以留在当地总部,就不要去国外分公司;如果可以去全资子公司,就不要去自己买的子公司;如果可以去老项目,就不要去新项目;如果能去利润中心,就不要去成本中心。一句简单的话:

大公司要靠谱,必然要选择核心业务,或核心业务所在的集团或分子公司的职位。

通常情况下,可靠的核心业务一般是盈利的,而第二个几乎不可能释放,但必须在集团公司或最重要的全资子公司自己的业务中;其次是球队和位置的可靠性;最后,你是可靠的。

这就是常说的,看“项目”。

在这里,我教你一些套路。

套路1:

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公司信息,上市公司看详细的财务报告,非上市公司打听公司和项目的新闻报道等。了解公司或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如业主是否频繁变更。

套路2:

有效利用企业搜索(更好的投资关系)、天空调查(完整的商业信息)等第三方工具,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套路3:

如果你在这个公司有朋友和同学,问他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创业公司看团队

创业公司的优势是灵活,没有复杂的层级,敏捷,迭代快。然而,创业公司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因素。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犯错,创业也是九死一生的结果。

因此,创业公司实际上不能看项目,因为可能有大量的公司在做同样的项目,所以要看团队。

说得更简单直接一点,看看创始团队。

ize:15px;">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创始团队保持得很好,分工明确,且目标一致,那么这个公司即便最终会死,这个团队也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反之,公司即便能活,恐怕也活不长久。


很多创业公司,不是死在模式上,也不是死在速度上,就是死在团队问题上。


所以,如果要加入创业团队,一定要多多去了解他们的创始团队的成员、加入项目的时间,以及相互的分工情况。


没人知道一个项目3、5年后是成功上市,还是默默无闻,又或者一败涂地,但是如果团队稳定、配合默契,那就不怕了。


这里有优秀团队的几个特点,你可以留着看看,当然了,命中的数量越多越好,但并不意味着如果不命中,就没有活路:


  1. 创始团队之前合作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甚至合作过多个项目;
  2. 创始团队的个人能力、配合程度、目标一致性、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等各项指标,至少有一项,是可以超过业内平均水平的,当然越多超过越好;
  3. 坚持结果导向。

这方面,亮哥的套路不太多,只能教你们一点点:


套路1:


了解公司创业的项目,目前是否有竞争对手,体量如何,公司目前的体量与之相比,大概是领先还是落后?


套路2:


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譬如,目前是第几轮了,每一轮融资额度和投资机构都是谁,等等。


套路3:


了解创始团队,可以去查阅新闻报导、问熟人等各种方法,反正去了解就对了。



都要关注直接上级

有些人,可能会非常关注公司的老板、董事长层级的人物,譬如说,有人会开玩笑说,只要能进XX公司,我去给Y总擦鞋都行。但实际上,就算进了这家公司,你可能这一辈子未必能亲眼见到Y总这个人。


而Y总也不可能记住这样一位员工,毕竟自己的公司如此大,有些人就算见面都不认识,更何况可能见面机会寥寥的小员工呢?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关注,请关注你的直系领导。


那么,如何判断直系领导是否靠谱呢?


亮哥眼中靠谱的直系领导,大概具有以下特征:


  1. 敢于承担责任。
  2. 乐于协助解决问题与协调资源。
  3. 不吝啬自己拥有的信息,愿意与下属分享。

当然,如果说你还没有进入公司,还不能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直系领导是否是这样的话,建议你学会一点「面试」直系领导的套路。


套路1:


利用「你想要问我什么?」的面试机会或者主动询问情况:「请问,目前部门/公司里的工作都是如何划分的,我会负责哪个部分,什么是我的工作内容?」


套路2:


了解这个职位是新开辟的,还是之前就有人做过,如果是前者,了解新开辟的原因,如果是后者,了解之前的员工的工作内容、业绩、离职原因等,当然,这个套路有点难,但如果有资源,就一定要试试。



剩下的请听天由命

是的,没错,如果前面的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那么剩下来的,就真的是听天由命了。


首先,你未必会被录用;


其次,即便录用了,其实也未必会被重用;


最后,即便重用了,未必最后会有善终。


所以,能够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无非就是在面试和挑选机会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当然,更重要的,其实是,明白自己究竟不要什么。


仅此而已。



#专栏作家#

张亮,微信公众号:zhangleo198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乎大V,互联网从业者;《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聊产品聊运营,偶尔深度。分享一切有益有趣的内容。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