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在一步一步部署实施。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3个字,到236个字的表述,再到上一篇大篇幅文章中对房地产的解读,我们对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12月17日,政府对国家在《远景目标规划》提出的城市更新行动做了全面解读。当时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帮助大家理解一下。今天上午,各大媒体纷纷宣传报道。我也深入的看了一遍,感觉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很多方面我上次没有提到。这一次,我给大家全面解读一下。
国家提出要解决大城市突出的住房问题,本来就是大城市的问题,不能完全归结为老百姓钱少、买房难的问题。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部署来看,未来五年房地产的发展方向基本固定,很多问题都是围绕城市更新行动进行的。
1、城市更新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城市更新可以促进城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品质,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美好生活。这是目标,但也是必然之路。
因为传统的房地产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房地产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但是,我们如何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呢?事实上,我们的股票时代才刚刚开始。
城市更新必须包括旧住宅区的改造,一条刺激经济增长的新路已经开辟,这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2、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向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改造。
从城市更新的实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发展理念发生了变化。说实话,过去是粗放型发展,现在必须从粗放型外延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发展,从过去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升级,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对于房地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指导意义。随着城市发展思路的转变,房地产也必然发生变化。
3、提升住房品质。
城市更新一定离不开住房质量的提高。过去我们追求速度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房价是否在上涨。未来我们会发现,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价已经逐渐稳定下来。直到那时,我们才发现我们应该追求房子本身的质量。
这是最根本的需求。当购房者的意识觉醒时,开发商也会提高房屋产品的质量,否则,和以前一样,他们肯定不会被出售。住房质量上不去,市里不同意。
4、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这个不具体,但未来肯定会继续坚持房住不炒,而且因为城市政策是房住不炒政策的补充,所以是不可或缺的。房住不炒是底线,而以城为主的政策是分析具体问题、平衡市场的政策调整。
这就确立了房价稳定,不会大幅上涨或下跌的方向。
5、实施长效机制,落实三稳目标。
稳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只要是能稳定市场的好政策,我觉得应该是长期机制的一部分。
6、落实保障政策,加
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单靠市场上的商品房显然无法满足大城市住房需求,那么就必须两条腿走路,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大城市房价稳定后,依然会有大批人买房难,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我认为今年说得最多的就是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以解决新市民住房困难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过去对租房市场欠账太多,照顾得不够。一方面有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房价问题。如今正在突破原有问题,另辟蹊径,从解决住房需求端入手,确保住得有尊严,或许这也是未来最好的归宿。
地从哪里来?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
7、以住房需求为导向配置土地资源。
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我认为这是从保障角度考虑的,土地出让收入应该更多地利用到保障上。以住房需求为导向配置土地资源,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你说过去土地供给少吗?很多时候并不少。主要是所供土地与需求不一定匹配。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可能够不到。我认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可以因人而异,以需求定供给,最终推动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8、住房公积金覆盖扩展到新市民。
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缴存范围,覆盖新市民群体。也就是说,无论租房还是老旧小区改造,公积金的资金都会支持到位。过去没有被公积金待遇照顾到的新市民,未来也可能会享受到公积金待遇。
9、城市群发展是未来方向。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显然这不仅仅是发展房地产的问题,而是城市结构的问题。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这既是大城市的发展出路,也是周边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举两得。
10、房地产市场调控评价考核。
过去,很多城市在落实调控政策上有私心,而这种私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政策的长久效果认识不足,看到的只是短暂的利益,所以不能顾全大局,现在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也包括地方,都认识到房住不炒的坚定性,也知道了调控的严肃性。

在摆脱房地产过度依赖度上慢慢有了新的认识。现在通过健全政策协同机制、省部市联动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全面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评价考核工作,对地方有了很大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落实会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