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发生了大事!
不是黄晓明和BABA的婚礼,老了!
你今天想谈的是一个会议,一个有趣的会议。
11月3日,全球知名抗衰老巨头NU SKIN如新在世博中心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论坛。据说大咖很多,很多创业大鳄都加入进来了,比如媒体大亨,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送货上门创始人李,创始人傅才瑞,蒋慧琳如新等。
据说现场极其火爆,干货也不少。你冒着生命危险获取内部信息,整理出来并与所有人分享的问题。
以下是于建军在喜马拉雅的绝密分享,绝对干货。请烧香洗澡几次!
电台关闭了吗?不,我们不只是重新定义无线电。
估计现场有不少喜马拉雅APP用户。喜马拉雅是什么?有人说是音频APP,没毛病。然而,我们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音频APP。很多人说喜马拉雅重新定义了无线电,我们理解它不仅仅是重新定义无线电。
喜马拉雅目前有2亿活跃用户。还有认证主播,是上传到网上的专业节目。我们称之为UTC平台,这个平台有1500万个音频节目。我们做了两轮融资,A轮和B轮,去年是5000万美元。目前应该占据音频行业的60%。
告诉大家一个比较有趣的情况。很多人使用喜马拉雅山的典型场景有两个:一个是晚上8点睡觉前;第二是上班路上的时间和拥挤的公交车。
当时安全套品牌杜蕾斯跟这个品牌玩得很好,在喜马拉雅打了一个嘟嘟电台。他跟我们沟通的时候说喜马拉雅是中国第一个“床媒”。平均听音时间95分钟左右,上个月是97分钟,我觉得下个月会超过100分钟。一个人一天要听很长时间。
用户为什么来这里玩?因为每个人都是主播!
我们做音频产业生态,包括两个环节:上游内容生产和下游内容分发。
在内容制作过程中,无论是主播、电视主持人还是电影配音演员,都可以通过手机录制直接上传。用户不是通过传统调频传播,而是通过汽车等硬件传播。
因此,我们的音频生态是一个来自上游的原创音频平台。对于主播,我们称之为微创业平台,让个人无需加入企业就可以创业。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逻辑思维》最早是优酷做的,现在在喜马拉雅有四五百万粉丝。逻辑思维来源于媒体,前段时间估值13亿,营收近2亿。我们平台上还有一个讲笑话的小女孩,叫蔡蔡,她的栏目是《段子来了》。她刚从学校毕业,在Xi安当地科技馆做评论员。她一直想进广播电台,但没有。她正在网上玩。有一天,我们听她的节目非常好,所以我们推荐了她,并帮助她推广。现在她已经播放了一百多万个节目。所以我们开玩笑说,在喜马拉雅,这些小女屌丝也有春天,她们也能获得事业发展的机会。
这是窦超,他根本不是媒体人,他是奥迪4S店的业务员。他对汽车了解很多。他做了一个叫白车泉的节目,有天使投资了他。现在他成立了工作室,开始了公司的运营。现在,对美容很有经验的人可以是美容电台,也可以是健康电台,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我们为媒体提供了一整套服务。我们有一个大数据分析系统,让他知道节目好不好,然后帮助他们推广和商业化。我们甚至为那些专攻项目的人提供了创作空间和天使基金,让他们有更大的名气和更大的收入
。如何颠覆一个传统的行业?重新设计用户场景!
在下游我们是围绕手机围绕硬件做工作。大家一说到广播都觉得很古老,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广播获得非常蓬勃的发展。我们觉得未来还会有更不一样的局面。
我们对未来的定义叫“新声活”,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音频来学习、娱乐,有效利用每个人的碎片时间。从内容生产来说,我们叫人人都可以是主播,内容可以通过手机和车来分发,还有各种硬件。在家里就可以做,把内容反馈给你。
这里有一些场景的例子,早上还没有醒来的时候智能闹钟就把你叫醒,给你播各种各样的新闻,还有洗浴、马桶也是有声的。前段时间有一家公司找到我们,是一个抽油烟机的公司,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Wifi的连接可以在厨房听段子、听相声。比如你不知道红烧肉怎么烧你就说出来,他就告诉你怎么做。包括睡前这个灯也是有声的,如果我睡不着,可以跟它说给我来一个催眠音乐。还有宝宝故事机。
我们公布了一个计划叫“喜马拉雅inside”,能够覆盖我们的每一个生活场景,从早上、到晚上、到路上,包括给宝宝给老人的。包括我们跟汽车厂商的合作,就把我们内容跟汽车关联起来。因为中国有很多的车主,原来的车是没有蓝牙的,我们专门做了一个设备叫做随车听,你把它接到电源,全程不用操作手机,只要蓝牙连一次,一上车点火就开始播放喜马拉雅的节目,用户体验变得非常好。这个设备出来以后,一个礼拜不到在京东商城就冲到这个类别的第一名。
这个是我们的儿童故事机,每天下班再给宝宝讲故事特别累,就通过故事机给宝宝讲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跟宝宝一起录故事,录完以后宝宝可以听自己讲的故事。
这是一系列围绕着音频的上游和下游生态的玩法。
如何寻找创新的机会?(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你打我呀……)
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自上而下怎么看趋势,第二个自下而上怎么验证论证(议题君表示有点晕)。
从自下而上来说,我们自己当时为什么选择做音频?从上一家公司创业失败到这中间花了六个月时间,当初提这个方向后,我们公司员工从60个人减少到只有10个人,大家都离职了,大家都不相信这个方向能成。我们自己觉得还挺好的,因为巨头也不看好,可能对我们是一个机会,更关键一点是我们看中了一个移动互联的趋势。2012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兴起了,每个人都有了智能手机,跑步的时候、睡前做家务的时候,没有满足的媒介,我们觉得音频是最好的媒介,于是我们开始选择音频来切入。
自上而下的思考,整个IT发展的趋势,是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然后智能手机到穿戴设备,我们叫一切为了我,创新是不断跟我越来越近。第二个是为了我的一切,比如我们的出行有很多种方法,自己可以买二手车、打车、租车,现在可以不断的细分出来,比如拼车,这些都是为了我的一切。
过去听电台的人,这些人代表了他们内心有需求,我们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满足他的需求。
另外一个是将个人从组织中解放出来。在移动互联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充分发现,比如像Uber,像淘宝、滴滴打车、e保养。很多平台都在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扁平,我们总结叫大平台小老板。我觉得每个行业可能会出现大的垂直平台,每个人依托于这样的平台做小老板,小老板可以成长为大老板,意味着我们每个领域都存在扁平化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微创业的机会。我们要么创建大平台,要么加入大平台,要么成为小老板长成大老板,这是我们个人的选择。
怎么做老大?别人瞧不上的,就是你的机会!
我主要是做的互联网有关的创业,互联网创业其实非常残酷的,一个领域只有一家能活下来,我们叫老大能吃肉,老二只能喝汤,老三只能喝西北风了。
互联网是一个冲浪模型,一波接一波的状态。如果我们追随过去做ME TO是必死无疑,我们只能自己做老大,如果不能做老大我们只能做品类。原来没有街景地图,我们是第一个做街景的。包括在音频这个领域,原来也没有这种类型的应用,我们自己搭舞台,自己搭舞台理所当然当老大了。
机会在什么地方呢?机会在突变区。外界的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地方,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市场环境:一个是人群的习性,移动互联网起来了,大家都用手机这是一个变化。还有政策的变化,我们说互联网金融,原来互联网金融业是可以做的,但是大家由于政策监管原因不敢做,这届政府上台以后对整个金融管制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APP起来了。比如说中产人层不但兴起,围绕中产人层的东西不断突起,比如大健康。
还有一个我们叫小地方才是机会,不要看小,在中国这个大市场里头,做大的都是巨头的机会,小地方才是我们的机会。我们通常说创新有“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创新是主流市场的地盘,这不是我们的机会。我们的市场是不起眼的市场,短期内可能是小,但是可能会长得很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P2P跟传统银行,其实像破坏创新,从低端来破坏。还有一个叫非消费破坏,比如说过去没有消费人群,或者需求背景长,像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我们发展的用户很多不是传统电台的用户,我们发展的用户可能过去没有收听的习惯,因为他有智能机,也许他有获取需求的动力。
创业公司最怕的一件事:互联网巨头BAT杀进来了,怎么办?
平台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冷启动的问题,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找组织用户,最早做音频的主播,他们先上来粉丝就上来了。这个行业创新最大的问题,我们开玩笑叫防火防盗防BAT,防腾讯,如果做得再好BAT来做怎么办?
我们自己的体会有两个思路,一个思路叫做重,别人做轻我们做重,我们做高质量内容的沉淀,高质量主播的沉淀,高质量主播的签约,巨头不可能来做这么重的事情。第二个是跟内容连起来,喜马拉雅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我们同时有很多主播跟粉丝的关系,来增强我们的竞争壁垒。
内容&商务合作
联系微信:z267303965
中国最专业的直销原创内容制造平台
主流视野,挖掘行业最具价值的原创新闻
制造最具爆点的公众解读,为直销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