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机银行的票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0% ~ 20%,未来这一比例还会持续降低。广告收入约占总收入的一半,其余为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收入。本文共计2419字,阅读时间3分钟。
本文由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记者/薛
编辑/奈伊
校对/贾宁
活动银行创始人谢试图搭建一个涵盖所有活动的平台,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2012年,谢在台湾省创办“活动通”,为活动主办方提供活动发布、购票、签到等服务。2013年6月,谢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内地市场,成立“活动银行”。
活动银行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活动服务商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活动平台,不仅可以为活动主办方提供基础的活动发布、推广、注册服务,还可以借助平台大数据提供精准营销等会员增值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向上下游行业拓展,整合活动场馆、活动策划、餐饮、茶歇等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活动解决方案。
2017年7月,移动银行完成由腾讯产业基金、优客工场、招战略合作伙伴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A系列融资。
活动服务是刚需
寻找中国创客:,你是如何看待活动服务的机会的?
谢耀辉:是在2012年左右,当时二维码不是特别流行。首先,我们想把二维码应用到餐厅定位和点餐上,简化人们的点餐流程,但进展并不顺利。之后我们尝试将二维码应用到同样概念的活动服务中,发现只是需要而已。
第一步是简化购票和值机流程。早期活动组织者举办活动时,有很多卖票、印票、送票、验票等行为,流程复杂。然而,数字技术可以简化这一过程,并帮助活动组织者节省打印门票和检查门票的费用和人员成本。
寻找中国创客:在台湾省推广仅一年后,活动银行就在mainland China上线。当时的考虑是什么?会不会有点快?
谢耀辉:,这其实是一种筛选方法。你不应该来或不应该来,但你必须得到它。客观来说,台湾省创新创业氛围不强,在互联网发展上落后于大陆。没有声音。我很容易看到这里的天花板,所以我必须去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况且因为之前在内地工作过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对内地市场并不陌生。我们在做台湾省市场的同时,其实已经开始为大陆市场做准备了。
我真的没有找到一个台湾省的互联网公司在大陆发展得很好的案例,身边的人都劝我做好准备,但我没有退路。如果我不去,那将是一场“死亡”。我只能是台湾省的公司,不能高也不能低,反正我们也要来。
在寻找中国创客:,活动银行一方面要和B端的活动组织者对接,另一方面要和C端的用户对接。创业初期应该关注哪一方?
在谢耀辉:活动银行的早期,它更多的是一个工具属性的角色。前期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为B端的赛事主办方服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打磨背景,建立口碑,慢慢积累客户。
C端用户我们在那时候确实是忽略了。当时想要发力C端,但因为我们本身的to B属性,就错失了这一波机会。等到2015年左右,我们才发现这块当时应该投入更多的心力去做。
幸好现在也还不晚,对于C端来说,只要持续不断有好的活动内容输出,用户还是愿意来活动行这个平台。微信后来推出的服务号和订阅号功能,对我们的C端用户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平台上相当一部分用户都是通过社交分享接触到的。今年大家都发力做小程序之后,我们也迅速开始跟进。
寻找中国创客:和台湾相比,大陆的市场环境有什么不同?
谢耀辉:第一的直观感受是活动多、参加的人也多,节奏更快,这两个市场是截然不同的。大陆市场的活动规模更大,但与台湾相比,初期与活动主办方建立信任的成本较高。此外,和台湾相比,大陆很多商业流程会加快,三步并两步走,付费意愿不是很强,常常要求以资源互换的方式付费。
寻找中国创客:前期扩张上的具体策略是什么?
谢耀辉:我们先瞄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后再逐级向下渗透。具体到服务对象上以垂直性品类为主,在一线城市我们会主抓TMT类的创业公司以及媒体。

这是由于TMT类公司天生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概念,教育成本低;而媒体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它的传播性广,本身举办活动的影响力也比较强,可以帮助活动行打开知名度。
广告占总收入一半,产业上下游整合是壁垒
寻找中国创客:活动行早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票务提成,但到后期票务收入占比逐年降低,这是为什么?
谢耀辉:很简单,美国那么多做票务的公司,但最终只有一两家达到上市的规模。它和电商市场不同,频次、品类都没有电商高,很难用百分之几的点数去大规模地提升收入。即便我们也在持续不断地做付费活动,但这样的提升跟不上团队扩张的速度,所以我们必须去引入其他收入来源。
寻找中国创客:目前活动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哪几方面?
谢耀辉:广告是我们首先开拓的收入板块。2016年以前,我们专注于做好自己的工具属性,给主办方提供一个很低的门槛、很低的收费标准,来把盘子做大。2016年之后就开始为主办方提供更多额外的收费服务,做一些付费的宣传性的广告展示,帮助主办方提高曝光率。
尝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推出了会员服务,为主办方提供专业版功能。帮助他们去更好地分析活动的效果、转化率,提升活动服务的水平。比如帮助主办方分析每一位用户的报名渠道,追踪转化效果;提供用户画像,让主办方知道参与活动的用户是什么标签属性等。
其次,我们还为大型的主办方提供一整套的活动解决方案。当一个品牌商需要举办一场活动时,我们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且与品牌原有的调性、风格都保持一致。
寻找中国创客:现在各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如何?
谢耀辉:现在票务收入大概占总体收入的10%~20%之间,未来占比还将不断下调。广告收入大概占总体收入的一半,余下的是增值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收入,比例相对有些变动。
寻找中国创客: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谢耀辉:我们正在酝酿向活动产业的上游扩展,希望接下来的所有活动,从前期筹备、采购、预定场地物料、执行等都可以在活动行上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产业上下游的整合,这将会是活动行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最大的壁垒。

等一颗小星星
▼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