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微型孵化器,星火创业孵化器

在Xi市西南角的硬科技企业社区中,有一批企业:规模小、产值低、无家喻户晓、无高认可度的企业IP,但在细分领域,他们大概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或者是华为、小米等知名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或者是国内某项重大航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企业能够走到一起,绝非偶然。他们的背后是一个有着同样目标的企业家,—— Xi安中科创兴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创兴”),而中科创兴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Xi光学力学研究所和Xi高新区。中科创星的诞生源于中国科学院Xi光学力学研究所和Xi高新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共同目标和共同需求。

“中科创兴的初衷是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线搬运工’,在最接近科技的位置搭建技术提升效率、转化生产力的桥梁。”中科创星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李浩表示。中科创兴自成立以来,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投资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Xi高新区硬科技产业大军的重要“兵源”。

中国科学院Xi光学力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西北地区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承担了多项与光学相关的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在高速摄影、现代光学、光电子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早在十年前,中国科学院Xi光学与力学研究所就发现“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后被束之高阁,大部分都“沉睡”在实验室和学术期刊中,很多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中科创星联合创始人兼联合CEO李浩表示:“国家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超过一万亿元。如果这些科研成果不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那就太可惜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Xi光学力学研究所出于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使中国科学院Xi光学力学研究所与Xi高新区重合。

众所周知,Xi高新区位于西北内陆,既不沿边,也不临海。但古都丰富的科研资源弥补了地理劣势,奠定了与其他高新区不同的发展道路。

Xi是千年古都,也是国家科教中心。这里有63所大学和3000多家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单位、专业人员和生产力量。其科技实力和研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Xi高新区依托古都雄厚的科研实力,不断改革创新,将科研成果推出实验室、推向市场,将科研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获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硬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科学院Xi光学力学研究所的整体生态布局。2012年,西科控股成立,重点打造硬科技园区和硬科技产业,为硬科技发展赋予沃土。2013年,专注于硬科技投资孵化的平台————中科创兴成立,首创国内首只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天使基金,成为

2017年,某科技企业员工王华利用自己在光场调控领域的技术积累,获得中科星天使轮的投资,成立了Xi安中科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微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空间光场控制技术已经基本完全自主,并形成了一系列产品。同时,在下游航空航天领域,超高分辨率模拟器研发和高环境适应性动态模拟器产品交付相继完成,营业收入年增长率达到55%。

作为一个和科技工作者一起创业的科技明星,在投资科技项目时,经济效益并不是首要考虑的。

李浩表示,硬科技企业初期投入大、成长慢,耐心资本尤为重要。中科创兴的投资期限一般为5年、7年、9年甚至更长。与经济效益相比,中科创兴更注重创业者是否积累了长期的技术,是否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技术是否具有战略性和稀缺性,是否能为下游客户解决关键问题,是否能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价值等。这些都是硬科技创业必备的素质。

据了解,为了让初创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中科创星还配备了规模

120人的投后服务团队,提供很多有特色的服务弥补科研人员的创业劣势。如为创业者提供包括股权投融资、企业文化及人才梯队搭建等内容的创业培训,组建研究国家政策的专门团队,帮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和支持等。


中科创星的投资和科技服务业务紧密相连,投资之外,中科创星还为科技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创业培训、研发支撑等条件,更为孵化项目提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各类服务。西安和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其光电”)总经理张文松将其称为“保姆式”服务。


张文松此前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科研人员,2011年创办和其光电,现在他的公司在光纤传感测温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攻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然而,科研出身的张文松虽为技术“大拿”,却是企业管理的“小白”。


张文松说,他长期做研发,对企业管理、市场推广这些不是很在行,但中科创星会提供很多服务弥补他的不足,“从创业培训到企业管理再到品牌宣传,中科创星一步步辅助我们企业壮大,加快我们发展。”


李浩说:“中科创星在转化科研成果时坚持‘热带雨林模式’,更强调‘雨水’‘土壤’‘空气’‘生物’的多样性,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自由地生长。”


2010年,李浩的同事,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提出了硬科技的概念。十年时间,从提出到进入国家话语体系,再到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获批,硬科技在西安高新区一步步由虚转实,从概念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其中,不乏中科创星的坚持和努力。


从成立到现在,中科创星的目光就从未离开过硬科技,始终紧盯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助力一批高精尖核心技术走上了成果转化之路。


成立八年多以来,中科创星已先后孵化培育出330家硬科技企业,其中包括一批鼎鼎有名的硬科技明星项目,如专注高密度光子集成领域的奇芯光电、国内领先的卫星创业公司九天微星、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雷电防护的爱邦电磁、为抗击疫情提供技术支撑的中科微精等。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暴露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短板。过去五年,中科创星完成了在芯片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目前已经投资光电芯片企业超过100家,参与设立的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也是专门针对光电芯片企业的支撑服务平台。此外,中科创星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还在商业航天、新基建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布局。


纵观中科创星的投资版图,透出的是满满的家国情怀,其投资的重点与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高度契合。


“一家企业不追求利润肯定是不对的,但对于科研院所出来的企业,一定会有高于利润之上的追求,我们需要在社会价值和利益最大化之间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李浩说:“如果技术过硬,同时对产业链有深刻理解,解决了关键问题,就一定能得到产业回报,无非时间长短,只要耐心足够。这是我们对我们国家科研人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信仰。”


如今,源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硬科技已经焕发出产业之光,西安高新正在加快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硬科技产业不断走向壮大。而在西安高新区之外,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均已开始布局硬科技产业,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中科创星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为硬科技产业大军源源不断地输送“兵源”。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