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励志作文素材,回乡创业作文素材

陈梦(右)为工人提供技术指导。通讯员戴劲松摄

“去年生产销售摩托车8万辆,发动机、减震器、仪表等重要配件可以自主生产。正在规划建设汽车摩托车园区,吸引和带动更多配套企业来黔投资,以更大的效率返乡建家。”

说这话的不是沿海企业的大老板,而是铜仁市高新区的一位返乡创业者。他的名字叫陈梦。四年前他从浙江工作回来。凭着经验和勇气,他创办了“野摩托”生产企业,并乘风破浪。

8月6日,在铜仁高新区野节能环保自行车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摩托车的货车缓缓驶出,这辆货车将被送往重庆酉阳。陈梦说:“现在产品在国内市场很受欢迎,我们的目标是树立整个东南亚市场。”皮肤黝黑、眼神坚毅、工作干练的陈梦,今年才33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这与多年的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20世纪90年代,打工潮席卷大陆,大批农村青年走出大山。年轻的陈梦渴望外面的世界,跟随他的亲戚出去寻找梦想。

在漫长的道路上颠簸了20多个小时后,公交车终于到了温州。陈梦成功进入一家鞋厂,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只拿到了100多元的工资。他辞职了,但找不到新工作,半年后被迫回家。

陈梦不甘心。第二年春节后,他和朋友去了浙江宁波,在一家垫片厂找到了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个月后才拿到800元工资。

几个月后,我的朋友把陈梦介绍给一家服装印刷厂。因为他能吃苦,肯学习,为人诚实,老板第一个月就给他发了800多元。陈梦很高兴。

两年后,另一家印刷厂的老板看中了陈梦的管理能力和人品,“挖”他过去,并把工厂管理权交给了他。陈梦工作了四年。

2006年,陈梦的人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泰州一家印刷厂的老板雇佣了月薪5000元的陈梦。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整改,产量翻了一番,工资也提高了。

陈梦逐渐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他决定和朋友一起开一家自己的印刷厂。两年后,他接触到了摩托车发动机行业。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陈梦在国外取得了成功。“但你要承受各种压力,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表。”陈梦感慨地说,虽然自己赚了钱买了房子,但他经常想:“还有机会回家!”

2011年,我省吹响了“工业强省”的号角,各地大力发展包括铜仁在内的工业园区。该市还实施了“延贵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知道离家不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工业园,陈梦决定在家乡创业。他的想法遭到亲戚朋友的反对。“虽然没有人支持,甚至有人看我的笑话,但我始终坚持。”陈梦说。

2012年底,陈梦拿着多年攒下的“第一桶金”,投资200多万元在铜仁高新区租了一栋标准厂房,创办了“野摩托”,次年年初正式投产。

回国创业的陈梦得到了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永佳经常和我们一起研究解决困难,帮助协调解决水、电、招等方面的问题。”陈梦非常感激。建设之初,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真正的困难在于背后。资金压力大,市场压力更大。“根本没人相信铜仁能生产摩托车,也没人关心你。”陈梦去长株潭、桂阳、重庆等地跑市场,经常被拒之门外。2013年上半年,仅销售了15辆摩托车。

经过思考,陈梦决定借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占领农村市场

逐步开拓城乡市场,“野摩托”销量大幅增长。2013年下半年,月销量突破1000台。截至目前,销售市场已从铜仁拓展至全省、重庆、湖南等地。陈梦说,他正在探索越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市场。

在陈梦的带动下,引进了4条生产线,生产发动机、减震、仪表等零部件。陈梦表示,目前正在建设汽车摩托车产业园,将引进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

“回来是对的!”陈梦说,其实有很多像我一样渴望回家发展的人,只是他们在犹豫。因为不知道家乡的发展,不知道这里的政策,不知道这里的市场。

“我想和那些想创业的人分享我的创业经验。”陈梦说,他希望会有更多像他一样的“返乡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