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选中的APP创作者|虫妈妈
在现在读书为王的时代,孩子的阅读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是“三观”的树立。曾经选择过家长,大家最焦虑的就是英语,也就是语文阅读和数学。
当我的虫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有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当时“亲子阅读”的概念还没有现在这么热。从2015年到现在,为了能带着孩子读书,我还特意参加了专门的培训,并考取了“亲子阅读金牌讲师”的证书。的孩子们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虽然他获得了“亲子阅读金牌讲师”的证书,虽然他也很高兴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对于阅读,我依然有些焦虑。
孩子看了很多绘本之后,差不多6岁的时候就该换成桥牌书和章节书了。不过这些书我了解的不多,急需补充相关知识。以前,为了和孩子们保持步调一致,一直和他们聊天,我通常会看他读的书。然而,选书这件事真的是一个考验。本来我以为是小菜一碟。像一个曾经选择父母的母亲一样,后来才发现,现在孩子阅读的选择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和认知。觉得太多的选择会影响她的选择。
打开手机,巨大的图书推送令人眼花缭乱,好多书我也不了解具体的内容以及孩子会不会喜欢,所以往往要纠结好长时间……
我父亲和我有听书的习惯,常常会在开车或者早晨洗漱的时候听樊登读书,在这个上面我们知道了樊登小读者。
我们为什么选中了樊登小读者?
1、书的种类齐全,按照年龄阶段(0-11岁+)和主题划分,凭借绘本、桥牌书、儿童文学和百科知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版块叫口袋诗。
每个版块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如绘本、又细化为“情商培养”、“语言表达”、“习惯养成”、“品格培养”、“亲子关系”、“艺术启蒙”、“脑洞大开”等10大类,可以满足孩子各方面、各阶段的需求。
此外,为了方便读者,小读者主页还设有“每周新书”(根据135最新更新推荐)、“近期新书”和“主题书单”,让他们随时跟上更新,避免搜索的复杂性。
2、樊登小读者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用“视频+音频+图文”形式的一书两讲:一个是给父母的“阅读版”,另一个是给孩子的“故事版”。“阅读版”,即讲述书背后的故事、教育意义、文学价值、潜在知识点和阅读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快速理解一本书,方便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曾经在曾经精选的APP上看过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说即使7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家长也需要带孩子去阅读,让孩子保持阅读的兴趣。因此,我非常重视共同阅读的设计。
“故事版”就是用有趣的动画和短视频来解读书中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了解书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帮助孩子理解这本书。
除了以上两种视频模式,绘本版块每个故事下的“阅读宝”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粘合剂。
里面有书籍介绍,教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读书,帮助我们详细设计读书前、读书中、读书后的每一步。以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它的阅读宝藏如下图所示。
ze:15px;">有的书读完后还有图文形式的“知识锦囊”。
最后甚至提供好了亲子游戏材料包,对于像我这样没有创意的妈妈来说简直是犹如神助。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共读宝
难度稍微大一点的书,比如文学类的,它的共读宝设计得更加详细。它把需要引导孩子去深入理解的问题都帮助家长设计好了,有的甚至把读书时的伴奏音乐都给提供出来了,真可谓是用心至极。
记得看完《城南旧事》后,恰巧到了元宵节,小虫也想尝试着做亲子互动中提到的驴打滚,由于没有糯米,就没有做。但是做了黄豆面的面灯,这是我们当地过元宵节的一种传统。孩子全程参与,既体验了制作过程,又增强了节日的仪式感。



3、“父母课堂”也是樊登小读者吸引我的一点。“父母课堂”里都是当下热门的育儿书,像《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的语言》等等。这些书都可以教我们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科学的管教孩子。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父母的语言》这本书。
尤其里面提到的3000万词汇对孩子的影响,庆幸在小虫小时候经常给他说话,即使听不懂的时候也一直在输入。那时候只是出于宠爱,想和孩子多说话,现才知道这种持续输入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现在正好可以继续在小宝身上采用。这也正好契合一度甄选家长群里一位家长曾经分享的育儿心得。我们需要去读更多经典的育儿书籍,以便于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育儿细节。深以为然。
还有著名的3T原则,即1.共情关注(Tune in):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观察、理解、行动。2.充分沟通(Talkmore):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词语;抱着孩子讨论当下的事情,少用代词,逐步培养脱离语境的语言。3.轮流谈话(Take turns):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不做简单问答,耐心等待孩子回应。还有第4T:关掉电子设备(Turn it off)。这几个原则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原来和孩子说话居然有那么科学的方式,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真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4、每周定时更新。小读者每年就会有150本国内外经典书籍,比如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小王子》、 《哈利波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林海雪原》、《皮皮鲁传》、《西游记》等等, 帮助我们给孩子既可以做到“量”上的积累,也可以做到“质”上的精选。
当然,仅仅我被吸引还不行,孩子喜欢才是入的决定性因素。下一篇我会写写儿子小虫使用樊登小读者的情况。
前面说了作为妈妈的我为什么被樊登小读者吸引。这里具体说说我家儿子使用樊登小读者的情况。
从试体验说起
小虫拿着手机自己选了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这也是小虫非常喜欢的一本绘本,他看的是故事版。
故事从小读者的独家玩偶“小口袋”因为突然肚子疼,讲师派妈要变成精灵去小口袋肚子里查看开始,然后再根据查看的情况把绘本里的内容以动画片形式呈现出来,把绘本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孩子边看边乐得哈哈大笑,好玩之余受益也很多。比如,从此以后孩子开始不喜欢吃冰激凌了,说怕肚子里会下雪冻着小精灵呢。试看一下就上瘾了。
说说效果
第15天,小虫一直在小读者上读自己喜欢的绘本,像《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灶王爷》《小威向前冲》,《我属猪》和《疯狂大追捕》等小虫都已经反复看了好几遍。我和爸爸也会配合他做一些亲子游戏,增强趣味性,孩子读绘本的兴趣明显增强。记得当时孩子读完《我们太阳》之后,爸爸和他还用地球仪和橘子模拟了一下地球的自转公转。
第30天,这段时间愈发感觉到小读者的实用性,得了一个孩子最喜欢的亲子互动手偶-小口袋,拿到之后简直是爱不释手啊。
除了看视频,他还学会了模仿老师和视频中小玩偶小口袋的样子,自己讲述故事,经常是我们在忙的时候,他自己在书房把读过的、看过的故事,自己再演绎一遍。
第90天, 使用小读者两三个月后,孩子从开始的只看绘本视频,慢慢过渡到简单的桥梁书和儿童文学方面的视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频的“诱导”,小虫开始主动要求我们给他买纸质版书。这一段时间他的阅读量明显增大,并且实现了阅读的自然过渡,这一点真的让老母亲格外欣慰。虽然说不能完全认为这是樊登小读者的功劳,毕竟我们长期的阅读习惯在那里,但我觉得小读者功不可没,最起码,它给了一个很好的引子……
下面的图中就是部分桥梁书和儿童文学书,这段时间小虫读得多的就是桥梁书,比如:《从前有条喷火龙》,《疯狂学校》和《老鼠记者》。


这段时间去了一次北京,偶遇小虫最喜欢的老师—派妈丽莎,还和派妈合了影,回来更喜欢派妈讲的故事了,毕竟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嘛。

小虫和派妈的合影
第150天,孩子上一年级了,基本不怎么需要我们讲故事了,小读者的儿童文学、百科新知板块里大量的文学名著、百科知识的讲解,都可以帮助孩子更高效地阅读。

小读者上有《全宇宙恶心事物大全》这本书,小虫跟着把纸质的读了一遍又一遍
第365天,小读者已经用了一年了,后来又上新“口袋诗词故事”新版块,每首诗词会讲解其背后的故事。我浏览过一度甄选上 很多家长写的在线课日记,非常看重里面的软件是不是经常更新。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不是吗?
由于孩子非常喜欢诗词,所以每天都会听。有时候玩着也放着音频,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个版块里的七八十首古诗全部掌握并熟练背了下来。
受小读者的“诱导”,小虫由从前对纯文字书的不接受(因为没有图片),到现在的喜欢、热爱,而且已经可以无障碍地读纯文字的章节书了,对于这点,焦虑的老母亲真心感到开心啊。还是前面那句话,不能说全部归因于小读者,但小读者功不可没。
2019这一年,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过渡到一年级。年底,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孩子这一年的阅读量,大约有800万+字。
在家里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小虫在各个角落里听书、看书的样子。这一年,小读者给孩子的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它为孩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看见了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而在这个方面,是我们家长很难靠个人的力量达到的。
再总结一下小读者的优点:
1、小读者可以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帮助家长更加精确地选书,重“量”也重“质”。
它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并且对每一本书都进行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能让孩子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且每本书都有留白,留有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诱导孩子主动去阅读。
比如,在《子儿,吐吐》这本书最后,老师会留有问题,问孩子们一粒种子如何发芽长大的,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去体验,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是小虫在看完这本书后,自己动手种的南瓜长出来的小苗
2、每周更新及时,一三五更新新书,二四更新诗词。孩子每天都可以有新知识、新收获。
3、小读者的师资很强大,风格各异,可以满足不同性格孩子的需求。它的独家IP“小口袋”,大大增加了讲故事的趣味性,尤其是对3-6岁的小宝,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小读者的师资力量很强大
上图里的张爸爸被称为亚洲最会讲故事的爸爸,孩子也特别喜欢他。
4、与我们见到的大部分亲子阅读平台不同,小读者不仅仅是有感情、惟妙惟肖地朗读故事或角色扮演。它常常有一些读者容易忽略的细节,并且以非常有趣的方式,把故事情节展示给小朋友。
比如在《一园青菜成了精》这本书中,“江南反了白莲藕,一封战表打进京”,原来就是觉得好玩,押韵,给孩子读过去就完了,从小读者上才知道,原来这句话有更深的涵义,它是来自于清朝的白莲教起义,白莲藕代表的就是白莲教,这些细节真的是特别不容易注意到。这样就会让孩子既享受阅读的乐趣,又学习到了新知识。

《一园青菜成了精》内页
经过这一年的使用,小读者确实对儿子小虫的阅读有很大的促进,我和虫爸也从中有获益。总体我们很满意,但和任何一个产品一样,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下一篇我再聊聊我对它更多的一些期待。
聊聊我对樊登小读者的更多一些期待
前面我跟大家介绍了我们使用樊登小读者的情况,总体挺满意的。但是,也觉得有一些方面,也许它可以更好一些。
我想到的:
1、诗词版块其实可以多一些动画版去演绎,这样趣味性会增强很多,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历史方面的书涉及的有些少,就我家而言,孩子比较喜欢历史,在小读者里专门去找这一类的书时,却很少能有满意的发现。
3、在大语文概念影响下,是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化常识类的东西,科普一些文化和文学常识?
因为对于学龄儿童来讲,功课越来越繁重,孩子读书有时候也很“功利性”。在市面上大量培 训 机 构 盛行的今天,凡是和课内没有相关的,被选择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所以,小读者也可以增加一些与课内相衔接的内容,吸引更多学龄后的小朋友。
后记:在樊登小读者的书海徜徉一年后……
在这一年里,小虫跟着小读者进行阅读大大增加了他的阅读量,这些书都是孩子自己根据喜好选择的,可以说都比较经典,省去我很多选书的纠结。

部分小虫已读书单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不会和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样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看书,因为上学后作业比较多,时间紧张。现在,我和孩子会有选择地去一起看一些。
比如小读者里面的《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然后再进行讨论,给孩子内心种下一棵种子,为以后读原版书做好铺垫。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思维。给大人提供了了解孩子想法的机会,也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过程,这才是最为亲密的亲子时光。
像在讨论《西游记》的时候,刚开始孩子因为喜欢孙悟空而讨厌唐僧的紧箍咒,爸爸告诉他就是因为唐僧的紧箍咒,孙悟空才能修得正果,否则他永远都是那个泼猴。所以,对于小孩子,纪律和规矩正是那个紧箍咒,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这种讨论在我们家是很常见的场景,孩子慢慢也养成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的习惯。
建议:
关于阅读,我认为所有的APP都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因为知识是最无法速成的。我们用这些APP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学会思考,踏踏实实地去探索新知识。
这篇文章一共有13个视频,本文所限只放了3个,想看全部,可以上一度甄选APP查看。除了我的文章之外,还有很多用心的家长写的网课日记、点评。大家报课之前,先上一度甄选转一圈看看家长们的真实看法,再决定是否要报。
好了,以上是虫妈的分享。看更多在 线 课家长 日 记、英语启蒙、数学启蒙、阅读等文章,请到各大应用商城 搜“一度甄选”,即可 体 验。想 进 qun 与专业又爱分享的家长聊 天,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