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警违规经营企业,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非法从事经营活动,非法参股、借钱。这“三违”很容易导致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滋生腐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三违”被列为必须彻底整治的顽疾痼疾之一,各地相继在排查整治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整治‘三违’,就是让民警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防患于未然,避免进入容易滋生腐败的‘危险地带’。”国家教育整顿办表示,各地正从政策明确、部门联合排查、妥善处置等方面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措施有效、成效到位。
划明红线,筑牢制度保障
国家教育整顿办加强顶层设计,下发《关于规范政法干警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民警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办企业的政策边界;要求中央政法单位加强排查指导,根据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制定取缔业务清单。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意见,规范民警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必要和适当范围,完善排查的制度保障。
北京市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整治目标和指标,明确了以商办企、从事经营活动、非法参股、借款的界限,严格规范了摸底、认定、强化整治的程序。根据不同的违规行为和具体情况,提出了退出经营活动、退出现任岗位、调离岗位、责令辞职、辞退等措施。以及纪律措施。
四川分部门、分条线规范违规行为,提高政策适用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法院干警,禁止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事与法院业务相关的评估、鉴定、拍卖等有偿中介活动;对于检察院的警察,禁止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检察官工作的检察院管辖范围内担任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创办人;对公安干警,禁止在其工作辖区内从事生产、销售公安机关核发的各种证件、执照、警服、警械;对司法行政干警,禁止在监狱、戒毒场所、院校参与劳务加工项目入股、工作或提供中介服务。
深入引导,加大排查力度
鉴于“三违”形式多样、保密性强,一些有问题的民警不敢举报、不愿举报。一方面,各地深入开展思想动员,做好政策解读和咨询辅导。
引导干警主动自查自纠;另一方面组织专班,逐一核实认定,提高查核精准性。同时,各地注重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动,以大数据为依托,运用智能化排查手段,靶向整治“三个违规”。黑龙江哈尔滨通过政策宣讲、谈心谈话督促干警自查,并统一制定《自查事项报告表》,把“三个违规”列为全员必查事项,实行个人信息、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违规情形、个人承诺和领导审签“六必填”。目前,已完成事项报告10452人,一批干警主动说明涉嫌“三个违规”问题。
江苏苏州教育整顿办会同市场监管、税务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工商初步筛查+政法甄别核实+税务辅助细查”的排查方式,对全市干警及其家属经商参股情况进行大数据排查。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法人、股东、高管等信息,依托全国工商信息库开展智能筛查、比对,目前已查询反馈信息11000余条。
辽宁盘锦市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云信息排查”系统,将全市公安民警和配偶、子女以及其配偶等基础信息建立预警名单信息库,通过登记注册、纳税等信息构建智能化比对系统,实现动态预警、实时筛查。
精准施策,惩戒与管理相统一
干警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违规参股借贷情形复杂,各地注意区分情况,不搞“一刀切”,在组织处理时坚持实事求是,将严查严处与关心关爱、常态化管理相结合。
例如四川宜宾市公安局针对违规干警中有牟取私利、又有家庭困难等不同情形,落实“五个到位”。一是行业劝退到位,要求相关责任干警限期整改,将其从经营行业中劝退。二是帮助就业到位,积极向人社部门推荐,帮助引导家属在“禁区”外合规就业。三是岗位调整到位,对违规不愿退出的,参照回避规定,坚决调整工作岗位。四是退警外调到位,对调整岗位不足以消除其影响力或斩断其利益链的,争取党委支持,将民警调离。五是问责处理到位,对违规经商办企业干警视情节依规依纪进行处理,对不如实报告或将违规参与经营活动进行延伸、变异的,从重处分。
“在整治中,既要严格执行政策,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也要人性化操作,妥善解决干警及其家属实际困难,切实做到妥善处理。”全国教育整顿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