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沂源县44名标杆人物,沂源模范人物

2003年起,中共党员唐安国从事综合柜员、文员、客户经理等多种岗位工作,先后获得“先进个人工作者”“优秀通讯员”“零售业务发展专家”“县金融协会优秀客户经理”等荣誉称号。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始终牢记党的使命,在工作实践中磨砺党性,充分发扬“书包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的模范作用。

唐安国手持挎包,“走千村进万户”,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践行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把农家儿子的本色嵌入每一个村庄,不断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为每一位村民送去便捷的金融服务。和老一辈农村信用农户一样,他成了“挎包精神”的传承者。

传承农商人走大山的精神

唐安国服务的三岔乡距离县城30多公里,最远的出口距离他服务的村子15公里。高山道路的艰难处境不断考验着他。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大哥在西宝庄村养了一万多只鸡,急需资金。唐安国跟着银行行长开车去视察。没想到张大哥的养鸡场在村头,在路的左边。蟑螂有两三米,右边是石头和多刺的山坡。汽车沿着狭窄的小路慢慢向前行驶,汽车得不到照顾。它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他们硬着头皮一寸寸地前进。回来的路上,土路被冲走了,车挂了。在山坡上,他们把石头放在轮子下面,一点一点地把车开下去。高速公路上,天色已经黑了。

2020年冬天,他去王大哥的养鸡场检查。当他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行驶到深达12英里的山区养鸡场时,行驶的汽车突然打滑,并在没有听进去的情况下向后滑去。这时,前轮被一块凸起的石头挡住了。车停了,他赶紧下车查看。后轮离路沿只有不到十厘米的距离,下面有一个20米的陡坡。这时,他在心里吸气。

这些只是唐安国日常工作的缩影,也就是在这种“日常”的工作中,他继承了农民商人走山越岭的精神,努力走了一段又一段的路程,走过了冰雪,走过了春暖花开!

助力乡村振兴有他农商人

在支持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唐安国不断思考,紧跟省联社党委“123456”的总体工作思路,提高思想觉悟,让自己为在工作中服务的人民群众做点实事。

王师兄是在官庄村住的时候认识他的。他勤劳务实,还在政府登记为贫困户。他在一个小柿子加工车间工作。有一次,在村里打工的时候,王哥说想用3万元扩大经营规模。“我不想上贫困户的名单。”为此,唐安国加快了数据整理进度,最终办理了全市第一笔“扶贫贷款”。有了这笔钱,王哥建了两个晒柿子的大棚,带动了身边9户贫困户就业。贷款不到两年就还清了,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每次看到王先生在自己的温室里忙碌,唐安国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和情感。

无论是小柿子作坊,还是大型养殖厂,有资金需求的地方他都会在。四窝村苏大哥养殖规模大。在他们考察的路上,有一个70多度的陡坡,一条崎岖的山路,被雨水冲刷的道路泥泞不堪。当车开进农场时,苏大哥激动地握着他的手,甚至说了声谢谢。

苏丽珂大哥还是有很多客户的。唐安国利用在村里的时间,将自己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彻底了解了服务区的运作。谁需要资金,无论是村外还是深山荒野,都能第一时间满足资金需求。带着这种奉献精神,他是盖蒂

发扬知心百姓的农商人精神

从2018年开始,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全行开展了整村授信。为了尽快完成20个村的全村信用工作,他不断总结经验,凌晨5点进村,抓住村民在家收集信息的机会。7点以后,他去单位整理材料。中午11时30分,下午6时至8时30分,他进入村庄收集信息。吃一顿饭已经太晚了,水也不喜欢喝,所以是时候给与奖励了。在村里散步时,村民们不断向他打招呼。每当这种情况发生,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成就感。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把完善便民服务措施融入工作中,丰富“诚信、拼搏、责任”的品牌内涵,把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每一位村民手中,把“挎包精神”代代相传。(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