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门纳客”,市场聚焦首日申报企业。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虽然券商机构和企业都在努力加班加点,但在申请的第一天,券商并没有急于向深交所提交被审查企业的申请材料。
与科创板相比,券商与企业的第一名互搏,创业板注册制考虑了被审核企业的安排,这也决定了券商和企业更关注申请文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而不是申请速度。
加班加点赶制材料
6月15日是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开门纳客”的第一天。根据深交所的安排,6月15日至6月29日共计10个工作日内,深交所将只接收被审查企业(以下简称被审查企业)在中国证监会创业板提交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相关申请,即6月15日起的10个工作日属于被审查企业。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这一数据是6月11日公布的,也是创业板开始受理股企材料前证监会公布的最后一次数据),尚未审核的企业有183家,已通过IPO审批会议的企业有12家,将暂停投票的企业有1家。
记者了解到,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未参加初审的企业及其中介机构早在4月27日就已经开始准备申请。
“交易所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召开了交流会。当时要求被审企业可以准备,因为存量企业翻译的时间窗口比较短,就是现在的10个工作日。”华中某中型券商投行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开门接受客户”的第一天,不少券商并没有“主动”提交材料。
“我们今天没有提交材料,客户手头的材料还在完善中。目标是在周中向深交所提交申请材料。虽然是之前准备的,但是是按照科创板的模板准备的。还是要按照最新的规则来完善和调整,周末还是有点紧张。”北京一家大型经纪公司投资银行委员会的一名执行委员告诉记者。
上述华中地区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第一天没有提交材料,项目组还在加班加点制作材料。虽然是一家正在审核股票的公司,但还是希望提交一次申请材料。”
部分券商和企业不热衷抢第一批申请,很大程度上与现有企业的审核安排有关。
根据规定,深交所的受理顺序并非深交所的最终审批顺序。决定深交所未来审计顺序的,是证监会对被审计企业的审计阶段和受理顺序。
但如果在这10个交易日内,被审核股票的企业未能如期申报,则事后将被视为新申报企业,也就是说,在证监会排队时不能再沿用之前的审核顺序。
为此,经纪人更加注重申请材料的质量,力争提交申请材料后不被要求补正。
“由于最终评审顺序与申请受理顺序不一定相关,且制作材料时间紧、准备仓促,有可能花费更多时间打磨申请材料。我们预计将在本周中向深交所提交申请材料。”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高级主管鲍岱告诉记者。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许多券商预计,本周中至中旬
根据《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以下简称《审核规则》),明确了创业板发行上市的审核程序,与科创板基本类似。本所对发行上市进行审核,并报中国证监会注册。交易所审核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计机构审核、上海市委审核、报送中国证监会。
具体来说,交易所接收企业
业和中介机构报送申请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首轮审核问询。发现新的需要问询事项,回复不具有针对性或者信息披露不满足要求,交易所在收到发行人回复后10个工作日内可继续提出审核问询。交易所认为不需要进一步审核问询的,将出具审核报告并提交上市委员会审议。总体来看,上述流程在整体时限上,自受理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之日起,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的时间总计不超过三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征求意见稿有所不同。征求意见稿规定深交所的审核时限为3个月,证监会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此外,发行人,中介机构回复问询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月。
“这一修改是要落实新《证券法》相关规定,明确‘三个月’的时限要求,保持规则体系协调衔接,这种情况下审核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企业面临的时间成本将进一步被压缩。”前述北京地区券商人士表示。
不过,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首批上市企业的审核节奏或要远远小于“3+3”的最长时限。根据目前在审企业所处的审核顺位来说,市场预期注册制下创业板开板的时间或不超过8月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