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科技创新和创业是“双创”的当代含义。央视热播电视剧《创业年代》讲的是主流创新创业。在当代文化史上,比《创业年代》更出名的是刘清的小说《创业史》 (1961-1978),讲述了翻身农民建设新中国的故事。
我这里说的公益创业类似于《创业史》。不是赚钱致富,而是如何创造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进步。
左边第一个是著名作家刘清。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在农民中生活了几十年。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
【《共享蓝天》】
2009年,在乌鲁木齐由新疆团委主办的首届新疆青年创业大赛中,我获得了“36强”的称号。2018年,我们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了阿克苏三农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我说了算。
事实上,我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注始于2004年。
2004年,在温铁军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大学生支农情况调查,深入湖北、河北、河南等地的农村。结合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们发现农村存在很多问题,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当时在阿克苏地区图书馆的帮助下,我们编写了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共享蓝天》。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因为全国妇联有一个2007年发布的“共享蓝天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的倡议。
2009年,我们与阿克苏广播电视台合作了一档名为《共享蓝天》儿童广播节目。当时,2008年也是迎接“奥运会”的一年。我们觉得这种节目可以展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汉族流动儿童声音的传播。我们认为这是公益事业的一次必要的新尝试。
【研学旅行】
可以配合孩子的好动天性,让孩子的读写辅导和校外教育都得到了发展。2009年,我们做了一次公益之旅,从阿克苏、新疆经上海到浙江。它的学名是“研究之旅”。我们乘火车旅行“很穷”,因为我们没钱。我们带来了几个《共享蓝天》儿童广播节目的小记者和播音员。这也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过程,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和观察。我们还让他们写一些可以在广播节目中展示和播放的东西。我们的活动重点是语文教学或语文第二课堂。在其他科目的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也要做一些尝试。比如我们把播音和孩子的学习之旅结合起来,但实际上我们引入了艺术和历史,这就是美育。因此,我们称之为美育营。这次活动延伸到北京,与北师大的同学和社团合作,在北京搞了一个美育营,从阿克苏到北京。
文艺是审美现象,如果和让弱势群体发声这样的广播节目结合起来,就会成为一种公益传播活动。我们让弱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社会关注弱者的声音。
【E企创新网】
"font-size:15px;">我们还曾经组建过过文学网校,在网上做一些文学教学和在网上做文学作品展示。我们还在E企创新网上做了一个诗社,叫“亲近自然诗社”,有这样一个栏目。请大家关注我们的E企创新网。我们另外还出版了网刊《新苗》,也印出来过。

【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化团队】
在实验过程中,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提高专业性。作为教育专业呢,语文教育是一个专业。另外,社会工作也是一个专业,把社会工作和语文教育结合起来,提高专业性。做辅导老师,帮助孩子写作文,是我作为一名业余作家的社会责任。

另外,要加强组织性。有两点:第一,大学生社团。我们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校内大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
第二,另外,我们在民政局注册了一个公益协会。后来,注册成现在的社会企业——三农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加强组织性。
联系更多的公益同仁,把组织性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地使它成为公益性、专业性、本土性、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组织。
【公益愿景】
我自己生长在兵团农场,当我带着孩子访问上海市浦东新区民办英才小学的时候,我们和他们的老师和学生做了交流。总觉得像民办英才小学这样一个流动儿童学校(的学生),和我带过去的阿克苏地区的流动儿童,两者交流起来,有一些不同。两者交流带来了一些共同的看见,那就是说,两地的流动儿童都能够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如果通过我们的社会工作和校外教育能够推动孩子的社会化,这个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回阿克苏以后,小记者、小播音员)用他们朴实的文字打动人心,更多的人关心、关注流动儿童问题,让更多人的善心得以凝聚,汇聚成更大的(公益慈善)洪流是这个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的翱翔。

【鸣谢】
在此,我们要鸣谢几位支持我们的领导和教授。
1.
一位就是黄浦区的副区长吴成先生,他曾经是我们阿克苏地区地委副书记,援疆的(干部)。
2.
另外呢,还要感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曹旭教授,他给我们的网刊《新苗》题写了刊头。
3.
我们还要感谢上海市黄浦区慈善基金会,在我们起步初期,资助了我们2000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