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我国创业发展历程

近年来,珠澳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图为港珠澳大桥。南方日报记者潘摄

6月10日,“永远与党同行在珠海——公里红色主题长廊”专题展揭幕。珠海人重温了光辉历史,体会到了思想的伟大力量,延续了奋斗精神。南方日报记者关摄

百年之旅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在历史的天平上,珠海再次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记。

今年3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拨一池春水。5月底,珠海召开八届十一次全会,正式审议通过实施《意见》工作计划。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经济特区的“施工图”明确,进入了“撸起袖子努力干”的实践阶段。

课程已经锚定,蓝图已经绘就。珠海正朝着新征程的目标迈进: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常住人口突破300万。支撑枢纽型核心城市的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基本形成,粤港澳一体化新城初具规模。

长途跋涉风大,责任重。迈向新的历史阶段,珠海期待书写更多精彩壮丽的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韩良

别忘了你来自哪里

党史就像一盏指明前进方向的明灯

走在珠海板樟山慢行隧道,就像穿越时空的隧道。“百年光辉岁月”“伟大精神永垂不朽”“红色珠海星火燃烧”……历史的篇章一页一页翻开,红色精神在这里传承。

6月10日,“始终与党同行——公里珠海红色主题走廊”专题展揭幕。在这条红色长廊里,珠海人重温着光辉的历史,体会着思想的巨大力量,延续着奋斗的精神。

去思考,去历史和新。百年党史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如清泉,洗涤灵魂的尘埃;就像一只号角,激发奋进的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珠海一直在学习、讲、理解、运用党史。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的新型学习形式在基层开花结果。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每一个支部,覆盖到每一个党员,打通了“最后一米”。

百年征程,历久弥新;四十年的繁荣和辉煌岁月。回顾过去,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征程,珠海经济特区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一路走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上下的大力支持下,珠海率先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改革创新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答卷是一个有力的注脚: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珠海的GDP增长了1300多倍。在国内首次开设“百万科技奖”,开设全国首家“三比一补”企业——香洲毛纺织厂、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酒店,创建全国首家跨境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

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到现代化的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快”“好”建设。

“总结珠海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珠海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始终坚持党对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坚持特区建设的正确方向。”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说,珠海全体党员干部肩负着建设经济特区的使命,始终自觉把改革开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首位

国家战略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勇于创新、走在前列。


不忘来路,初心如炬。党史似明灯,照亮经济特区前行的道路。


担当作为


扬帆“大而强” 珠澳开新局


“作为经济特区,珠海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尖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引领者、示范者。”郭永航说,当前,珠海迎来前所未有的“三区叠加”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起步,正是经济特区“二次创业”的黄金机遇期。


回首刚刚过去的“十三五”,过去五年,是珠海敢想敢谋敢为敢担当、结出丰硕成果的五年;也是珠海逐渐告别“小而美”,开始向“大而强”“强而美”迈进的五年。


这五年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从2017年的第9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6位,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在中国城市活力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5位,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经济活力排名全球第39位。


人口指标是另一个窗口。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达243.96万人,十年增长率为56.36%,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这是“珠海英才计划”等引才政策的成效,也是经济特区向世界敞开胸怀的标志。“珠海英才计划”实施三年来,新引进各类人才26万人,人才流入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全省前列。


珠澳合作打开全新局面。这期间,珠海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合作备忘录,谋划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持续推进与澳门制度规则衔接和联通贯通融通。如今,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并不断放宽,港澳导游及领队、建筑领域专业主体可在横琴执业,综合民生项目“澳门新街坊”动工建设,形成珠澳同心同向同行的良好态势。


成绩不胜枚举,这五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一号”卫星升天,鲲龙AG600首飞成功,格力电器进入世界500强,全市注册澳资企业超6000家,4000余名澳门居民常住横琴……


特区远航,五年只是序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落地,将为珠海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再创特区新辉煌打开广阔空间、注入强大动力。


踏上新征程,迎接“十四五”,珠海迈入转型发展窗口期、跨越发展关键期、破局突围攻坚期,一个更加蓬勃向上的珠海,正开启新的航程。


再启征程


迈向新阶段 续写新传奇


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今年,一份文件,为珠海指明了航向;一场会议,正式拉开珠海迈向新征程的帷幕。


5月28日,中共珠海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贯彻落实《意见》的珠海“施工图”——《珠海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工作方案》正式审议通过,勾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到2025年,粤澳融合发展新都市雏形初现,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0年,建成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


——到2035年,建成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前列的代表性城市。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是崭新的时代命题,许多改革任务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有许多难关要攻克。”郭永航说,珠海必须继承和发扬特区领导者、建设者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为全国全省改革开放探索“无人区”,绘就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的壮美画卷。


当前,珠海正以全新姿态驶入发展快车道,掀起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二次高潮。如何确保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化宏伟蓝图为美好现实?


按照部署,珠海将聚焦六大重点集中发力,包括围绕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推动与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围绕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加快构筑特大城市框架基础;围绕建设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围绕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典范,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围绕建设民生幸福样板城市,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伶仃洋碧波万顷,珠江口风云激荡。珠海这片曾见证中华民族百年沉浮的土地,正期待谱写更多南海之滨的锦绣华章,续写更多春天的奇迹。


话初心


珠海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


以一流党建引领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珠海经济特区也走过了40余年的峥嵘岁月。一路走来,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助力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取得光辉成就。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谱写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说,珠海这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发展历程的热土,无数珠海儿女始终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最前列。


经济特区建立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全省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牢记特区使命,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和“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把一座昔日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能建设得“快”还能建设得“好”,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谈及珠海经济特区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精神,郭永航总结出六个“始终”:特区党员干部始终牢记特区使命,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牢记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走有珠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在郭永航看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关键在党、根本在党。“珠海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郭永航表示,珠海将从六个方面出发,以一流党建引领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


具体而言,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三是织牢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四是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五是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六是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任珠海,相继赋予珠海一系列重大使命定位。珠海将以‘归零’‘重启’的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不断以思想的新解放、改革的新成果推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郭永航说。


强党建


健全组织体系红色基因注入工地


“目前,珠海在建大型工程项目1227个,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这些工程项目是珠海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基层组织建设不容忽视的一环。”6月9日,珠海“红色工地”建设现场会上,珠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青川表示,要把党组织建到工地上,把“红色基因”注入工程建设中。


大发展离不开大工程、大项目。据了解,珠海制定了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本年度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91个,总投资11509.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62.22亿元,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总额的60.7%。推进“红色工地”建设,是保障建筑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红色工地”创建将分为三个阶段。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甦介绍,第一个阶段是今年6月底前的启动部署阶段,围绕珠海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打造首批十个市级“红色工地”的样板,初步选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作为示范来打造。


“第二个阶段是今年6月下旬到9月的深入推进阶段,6月下旬开始对红色工地进行授牌,并召开‘红色工地’现场观摩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珠海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100个‘红色工地’的建设任务。第三个阶段是今年10月到明年6月,是全面推广阶段。将根据前期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选出一批红色示范工地,积极推广红色示范工地建设活动经验,在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实现‘红色工地’的基本覆盖。”彭甦说。


把党组织建到工地上,只是珠海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全面领导,把“两个维护”贯穿到全市一切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珠海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总纲,出台多领域基层党建制度,初步建立起“1+N”政策体系,搭建党建规划“四梁八柱”;另一方面,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对全市党支部开展“过筛子”排查整顿。城市社区全部成立党委,创新成立“红色业委会”,农村大力推行“在行政村成立党委(党总支)、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头雁”工程,选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深圳、佛山等地先进村(社区)蹲点学习等,选优建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此外,还构建起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例如,每个镇街配备一名抓党建专职副书记和一名组织委员,全部设立党建办公室,增强街道社区统筹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