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不高的曾彭飞,负责独山子石化最宏伟的百万吨乙烯装置;重量不重,但肩负着独山子石化核心装置安全运行的责任;他年轻,但比同龄人更老练。201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独山子只有五个人获得这个荣誉,他是最年轻的一个。
十年磨一剑,现已初露锋芒
2004年,曾彭飞走出校门,走进了有着许多精炼塔的精炼门。像大多数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一样,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上。他把头埋在装置里,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坐在控制台前阅读操作画面,查阅分析数据,背熟操作参数。看完一般控制室不算。他也喜欢跑到现场,追在师傅后面,问很多问题。他手里的小本子画得密密麻麻,熟悉每一条管道,每一台设备,每一台仪器,每一个工艺流程。仅仅三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自己装置中所有岗位的学习,成为了班里的班长。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对比了师傅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得公司明星团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开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近年来,他把几乎和身体一样高的技术数据放进了脑子里。
2008年,独山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曾彭飞如愿来到百万吨乙烯厂。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炼化项目,曾彭飞兴奋不已。有最新的技术,最大的设备和最先进的控制系统.成堆的工艺图纸让他求知若渴,学习工艺,经营场地,与外商建立联系。他发誓说我会彻底了解这门手艺,并把乙烯取下来。
施工期间,曾彭飞协助外商对三大压缩机组进行安装调试,发现不锈钢管件焊接质量问题、管道焊缝缺陷、螺栓垫片材料不一致等近50个潜在质量问题,并提出多项重要修改意见,解决了图纸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乙烯裂解气压缩机试运行中出现喘振。曾彭飞消化技术资料,爬上爬下,进进出出厂房,一步步解决了问题,确保了压缩机一次性调试成功。
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解决设备问题?他说,其实没有秘密,只有直觉,因为如果你太熟悉了,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了每一项工作,一路走来,虽然努力,但踏实。以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团队,以“五加二,白加黑”的能量,他成功找到了回收二氧化碳材料的方法。这条路叫:加不合格的碳2回收线。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可回收材料2000多吨,创造经济效益1400多万元。多年来,他们还攻克了20多个生产技术难题和诸多技术瓶颈,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始终保持在中国石油前列,装置运行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行列,累计为企业增效9800多万元。
癌症扰乱了年轻人的自立
2017年3月,曾彭飞担任乙烯-1联合车间主任。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再创辉煌的时候,一张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让他措手不及。一个风华正茂、刚刚步入正轨的年轻人拿到癌症诊断证明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要知道,当时他的孩子才三岁。
面对癌症,有人会恐慌,有人会沮丧,有人会积极面对。然而,没有人会像曾彭飞那样躺在病床上,仍然在车间组指导工作。一天清晨,曾彭飞打电话给病房值班干部,说回路线可能有问题,让他们检查一下,但发现了一条裂缝。处理完隐患,同事问他怎么知道自己在千里之外。他说他昨晚梦见了它。思考
接受治疗后,曾彭飞第二天回到独山子工作。领导和家人建议他离开生产线或者休息一会儿。不过,曾彭飞谢绝了大家的关心,毅然在厂长面前发布军令:“只要不倒下,我一定会继续创造乙烯新的辉煌。永远不要让领导和员工失望。”此时他体重只有40多公斤,嘴里没有唾液,嘴里有一个假舌头。吃饭、说话甚至动嘴都很不舒服,但我们看到的曾彭飞,不仅看起来不像是大病初愈的人,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更加积极。
9月的一天,裂解粗汽油稳定塔突然结焦堵塞。曾彭飞仍然很虚弱,他密切注视着现场,寻找原因。最后,他大胆决定为粗汽油稳定剂做“搭桥手术”。只用了6天,裂解炉不仅没有停止工作,而且运行时间比计划延长了7天。高强度工作的考验证明,意气风发的曾彭飞回来了!
曾彭飞在笔记本上写过这样一段话:独山子石化把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安全生产任务交给我,我责无旁贷
贷,我将不忘初心,用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的业绩,来回馈独山子石化公司对我的培养,回馈家人对我的支持。近年来,乙烯一联合车间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基层建设“千队示范工程”示范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集团公司百家标杆单位、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集团公司安全先进基层站(队)等多项荣誉。而曾飞鹏自己,由于技术过硬、业绩突出,多次被授予“技术明星”“岗位能手”“优秀员工”“优秀实习生导师”“安全环保卫士”“十大杰出青年”“公司级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成长为“企业级技术专家”。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15年,曾飞鹏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独山子这片热土;15年,他怀着赤子之心,把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留在了工作岗位上;15年,他用自己的信仰和责任,激励着自己的人生;15年,他用自己的奋斗和奉献,渲染出了青春最美丽的颜色。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