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主持人,也是歌手,既是画师,又是酒吧老板,大冰自称“野生作家”,他的观念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奇妙的是,即使如此,大冰依旧保持着一年一本的出书速度。继“江湖三部曲”之后,大冰又带来新的江湖故事集—— 《我不》 ,依旧熟悉的口语化风格,幽默笔调,道尽市井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正文开始之前,送上一首大冰的 《背包客》 给你们听,伴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开始看看这位野生作家的故事吧。
在南极的尽头,从北极开始,在最后一部作品《好吗好的》的最后一章结尾,大冰和读者做了一个约定:选一个《好吗好的》的读者一起去北极。经过网友推荐,一位名叫—— Dream的截瘫读者获得了去北极的机会。为了照顾和保护这位读者,大冰和他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团队,一起开始了这次北冰洋之旅。
在去北极的船上,大冰开始写一本新书《我不》。在北极极光,大梦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鼓起勇气向自己喜欢的女孩求婚,并成功求婚。这个浪漫的故事被大冰记录下来,作为《我不》的最后一篇文章。
至此,他们的北极蓝告一段落,《我不》的轮廓在大冰块下船前完成。经过几次加工修改,他们在9月份见到了读者。
《我不》
2017年,大冰块从地球最南端返回,漂浮到最北端。《我不》的故事,记录了人们心中阳光灿烂的一面,人性闪烁的善意,有大义小情的有情男女,有生死之爱,有反哺陪伴的家庭守护者,无数在逆境中奋起追梦的人。这些动人的故事大多源于平淡,也很普通,但却隐藏在人性中,出现在绝望的命运中。生死继续,轮回。书中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在对命运说:我不!
上面的北极蓝,《我不》包括九层。和之前的江湖三部曲一样,故事的主角依旧是街上的普通人,但命运却曲折离奇。百合,一个敢于辞掉工作只身前往法国学习葡萄酒知识的成都女孩;有坚持支持拉萨本地孩子的书店老板;有东北男人海洋带着身患绝症的母亲环游中国;也有云南老兵愿意平凡,默默为当地消防安全做贡献.面对读者的诧异,大冰严肃地说,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包括一些看似“神奇”的情节,都是真实的故事。他唯一美化的就是把女生的长相写得更好。
书中最不可思议的是海洋母亲从绝症中康复。这个情节来源于一个充满人情的故事。因为身患绝症的母亲不想再接受任何治疗,东北满大洋想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准备一辆车,带着母亲出院,乘车环游中国。一家三口从东北一路走到云南,路上不断有朋友过来加入。在这些年轻人的簇拥下,海洋母亲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各个景点。终于奇迹出现了,医院复查结果显示,海洋妈妈已经从绝症中康复。大冰解释说,以检测单为证据,老太太的恢复情况绝对真实。因为这个故事的神奇,他担心读者会认为是假的,于是让大阳给老太太录一段音乐。“海洋不想把它录得太正式,所以它偷偷录了一段两人饭后的聊天。我把这段录音放在文章末尾的二维码里。”
写得很辛苦
在采访中,大冰重复了两三遍。“我写这本书非常努力。”《我不》的故事相对于前四本书来说比较长,大概有4万字的故事,写了三个多月。单看三个多月似乎是很短的时间,但与大冰前四本书一个半月的创作时间相比,却显示出这种写作的艰辛。这三个月里,他闭关,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不眠不休地整理素材。
g>他把闭关地点选在了上海周边,因为离虹桥机场只有四十分钟路程,需要再次采访或核对细节时,就能随时打飞的去往全国各地了。
“飞来飞去”的需求和大冰的写作方式有关。在正式动笔前,他会花大量精力采访和资料整理。除了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故事中的“配角”,各种细节加起来,每个故事都有近 10 万字的原始素材。这 10 万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由于故事的主人公分散在大江南北,有时采访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完成新疆姑娘乔一学习绘画和坚持追梦的故事时,大冰就采访得很艰苦。由于乔一幼年失聪,无法与她进行语言交流,只能依靠邮件和文字进行沟通。于是大冰列了一个长长的问题清单,一式两份,一份给他和乔一共同的朋友,一份给乔一本人,让二人共同回答,两相对照,尽可能还原真实情况。此外,大冰还特意去采访了乔一的妹妹。隔着网络,两人进行了好几轮对话,得到了好几千字的素材,最后呈现在文章中的就一句话:她姐小时候揍她,欺负她,拧她鼻子。但大冰觉得这很值,“你只有对这个人物全面的,立体的了解之后,你才敢动笔去写他,要不然写出来的不是好东西。”
大量素材里是大量的细节。大冰觉得,自己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细节一砖一瓦地建造故事。“有时读者都嫌烦,说你没必要写个文章非得详细到哪年哪月哪日,非得讲清楚哪条街道几号。但我比较倾向于这种接地气的写作方式,如果说读者最后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打动,那他是被细节一点点堆积出来的这个人物所触动的。”在新疆姑娘乔一的故事中,就有一个细节让大冰印象深刻:乔一的妹妹代替姐姐去领稿费,因为怕丢钱,刚发育的小姑娘把钱塞在内衣里,一路捂着胸口心惊胆颤地回来。大冰认为,这些细节就是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是作家没有办法编造出来的。所以,他不仅大量使用这些细节,还会反复核对,确保素材真实可靠。
故事就像一条河
之所以如此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与大冰对自己的定位有关。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我们这两年已经读了太多的虚构文学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对市井江湖,对正在发生的普通人的故事的记录有很大价值。”
尤其近几年好的非虚构故事一度成为重要生产力。张嘉佳出版睡前故事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曾成为 2014 年作家版税第一名,2015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非虚构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太平洋大逃杀》、《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1986,生死漂流》等新闻特稿相继被影视公司高价购入,致力于非虚构写作的组织“真实故事计划”已经获得融资……大冰觉得,大家爱看非虚构故事正是因为它们源于市井生活。如他所说:“有些故事应该被后人知晓。不奢望铭记,知晓即可。有庙堂正史,亦应有民间修史,何为史?末学浅见,五个字:真实的故事。”

而大冰正以他自己的方式践行着非虚构写作。从 2013 年的处女作《他们最幸福》他就开始写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传奇精彩的同行人,之后陆续出版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被冠以“江湖三部曲”之名,大冰的观念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他自己就过着这样随处可栖息的生活,做背包客,徒步滇藏线,开酒吧……他用文字记录下江湖中遇到的奇人轶事,与更多人分享,以期人们“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同时,这也让他成为了百万畅销书作家。
目前,大冰的素材库中已有了 300 多个故事。这个数字或许会让你惊讶:从哪里找到这么多有故事的人?大冰却觉得这很自然。“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去找,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你遇到的人就是什么样的。”大冰说,书中每个人都是与他在一起生活过的朋友。而他则常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等到这个故事在生活中画上句号了,也就是它在书中成稿的时刻。

当然,有时只是逗号。现在距大冰的北冰洋之旅已过去了近半年,不久前,曾一起去北极的读者大梦又联系了他。“他说他和他媳妇有一想法,要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说:‘我们想开个小店,做小绘画手作,还有糕点。如果将来有能力了,我们招聘的所有人都得是坐在轮椅上的,现在已经在着手做这件事了。’那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们。我说:‘好,那到时候你们租房子,启动的费用我给你们掏。’”
“正在进行时”正是大冰故事的特点之一。他觉得,故事不仅可以是往事,还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事,读者和故事的主人公都生活在一个时空里。读者读到故事的时候,主人公的经历也在继续,就像大梦又踏上了创业的道路,门巴族少年白玛还在继续求学之旅。他说,“故事就像一条河一样,河流可能流过桃花谷,也可能流进一个急转弯,我们也不知道故事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顺势而为嘛。”
文/ 高冬梅 王跃
编辑/ 李雨霏
图片提供/ 博集天卷
相关阅读 &近期热点,欢迎来点

《王力宏导演的这部电影,你不会只为情怀买单!》

《来这里,感受让乾隆都欲罢不能的奇妙技艺》

《最爱北京这五年丨特别策划》

《首都航空:飞得越高,责任越大!》

《何洁带娃记丨看超人妈妈如何与七宝过招!》
点击以下封面图,一键下单新刊
「 2017年10月12日 张帅 & 刘畊宏&小泡芙 」

▼
直接点击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