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Smartisan T1降价1000元,知乎上写满了喜悦的骂声。但是,我不太喜欢这样。一个企业家濒临死亡。虽然他做了一些事情,但观众不应该如此无情。始终关注创业管理领域,那么就来说说精益创业2.0。
如何评价锤子降价1000元
对创新更加宽容。相信老罗一开始做世界第二好的手机是有诚意的,但是他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以至于我们现在面临着失去一切的尴尬局面。
一、为什么会出现4个月解决产能的低级错误?连4G都成了标配,老罗还在卖3G手机。这也是降价幅度达到1000元的原因。这一切都是因为老罗真的想做好产品。但是我不明白供应链和产品设计之间的平衡。特别是锤子既没有苹果的巨额定金,也没有HTC的订单。一切的假设都是吃准用户的感受。
第二,危机管理失败。锤子手机上市的时候,是第一次做手机,但是有各种缺点,消费者和粉丝都能理解。然而,老罗没有乖乖道歉,而是和王自如打了起来。在辩论中,老罗制定了自己的规则,避重就轻。这不是过家家。没有厂家敢这么玩。老罗觉得粉丝就是脑粉。其实这个假设是错误的。老罗应该明白,手机不是白菜。这是两年的必需品。所以老罗的苦心反驳是很苍白的。制造商对产品负有绝对的首要责任。这比你不做好产品时咄咄逼人更重要。
第三,老罗没有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误解了小米的成功。小米的成功不是粉丝经济的成功。但当时存在市场空白,这是建立在传统企业不尊重用户、价格过高的前提下。锤子手机的小众市场在哪里?这需要在定价前考虑清楚。假设是文艺青年,3000元显然很高。对于富人来说,3000元的价格太低了。现在锤子手机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
锤子手机上市的时候,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要邀请柴静出来,形成女神双杀,才能撼动市场的神经。没有柴静,很难和罗永浩这种气质的相声演员对话。罗先生高估了自己。低估难度。现在几乎有机会了。
回到心脏。感情是建立起来的。破罐破摔也是真的。老罗可能会选择后者。但此时此刻,要理智。一位资深营销人员告诉我,很多人创业是因为不了解市场的残酷。老罗,你明白吗?很难说。我知道一些创业的案例,都是在公司面临破产的时候开始反击的。因为这一刻最酷,最能激发创造力。
灾难式创业是如何发生的?
让我们从一个正面的例子开始。昨天下班前,一个同事给我讲了一个奇妙机构的故事。他在成都见到了这家机构的总裁,他们目前的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了20亿。中间七年是亏损的。然而,这位院长和另一位副院长始终坚持创新,将最好的资源分配给创新项目,最终获得通过。创业是一条高风险、不平衡增长的曲线。当时三星喊的口号是除了老婆什么都要改。但是观察一些企业家,他们真的变了吗?他们还是那么任性,连基本的职业素养都会失分。创业就是选择边缘化的领域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然后逐渐主流化。主流领域已经有了极其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一开始就和他们竞争,他们会很快死亡。郭德纲把自己定义为非主流相声演员,他成功了。小米手机最初定位为极客手机,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锤子手机总是在主流和非主流之间摇摆不定。没有什么比奢侈创业更危险的了。所有的奢侈最终都会变成成本。选择非主流小众市场只是第一步。第一步很重要,会很孤独,但一定要坚持孤独。如果有尽快与群众主流化的想法,很快就会变得平庸。灾难性的企业家精神为此埋下了伏笔。
谷歌超越雅虎的案例值得研究。谷歌一开始资金不多,靠的是正确决策,少花钱多办事。这是因为谷歌创始人很小就开始创业了。事实上,大多数创业企业都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没有营销预算。这个我们以后再说。吴伟慧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成功创业的秘诀:阅读《YC创业营》。它引用了原著中的一段话,我不得不再次引用。“从项目一开始,YC就不打算为初创企业提供工作空间,格雷厄姆强烈反对孵化器这个词。”“格雷厄姆认为,企业家的独立思考会在孵化器严密监管的工作空间中受到严重约束,而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企业家成功所需要的。在为YC选择企业家时,他也会用它作为衡量标准。".什么是独立思考的人?有时候是不太合群的人,大学退学的人,或者是不接受制度化的人。表现良好的企业家获得了太多的社会资源,然后他们制造了灾难。
">创业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至少需要三个人。第一个是跑市场和懂市场的人。因为中国特殊国情,出现了一批依赖政府消费的企业,但是他们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洗礼。这些人普遍扫过街,对市场非常熟悉。营销机构或广告机构出身的,常常只能算半个“市场人”。第二个是找资源的人。创业不是不需要资源。想想小米手机这个案例吧。懂行的人都清楚,小米手机是有足够的营销预算和社会资源的。消费者不会轻易相信一个没有实力的企业。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有好的想法,但没有资源支撑也是徒劳。第三个人是负责运营优化的人。这个领域要懂供应链和技术,懂得和电商平台对接。因此最终其实也是一个运营团队。坚持边缘创业,具有独立思维和建立组合型团队,这仅仅是能避免灾难性创业,仅仅是值得把资源交给这个团队去做。但离成功还很远。
精益创业2.0
精益创业1.0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可参照《精益创业》一书)。但是,这本书没有回答很多问题。比如,缺乏营销预算,用“最小可行产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三大武器,就足以跨越渠道以及消费者心智的巨大鸿沟吗?精益创业和传统的营销理论究竟有什么联系?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如何形成组合拳?
《精益创业》一书由于主要是总结互联网产品的实战经验,有一定局限性。但是,精益创业一定意味着极其慎重的投入资源,建立初步的商业模型或产品模型之后,才进行市场推广。这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放矢》、《四步创业法》等硅谷投资家总结的创业原则,和《精益创业》如出一辙。这里我想提出精益创业2.0的一些思考。
首先,精益创业2.0意味着更加系统化的运营互联网的多种工具,如导购网站、微信、微博、众筹、电商平台。这意味着使用不同类型的特种兵作战,而不是依靠单一的兵种。特别是摆脱对线下大规模地推(陆军)的依赖。
第二,在线下打造体验经济。如果不是体验经济,就没有分享和传播效应。线上打造体验经济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线上和线下的连接。这意味着商务电子化和电子商务两个领域。商务电子化很重。电子商务必需轻。
第四,精益创业2.0意味着生态化和群生长。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
这四个方面需要很多的解释。但解释就必需涉及真实的商业案例,你懂的,只能点到为止。精益创业1.0是在很小的时空中伸展,精益创业2.0则需要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稳定的架构和新的生态系统。免费和降维,都只是战术。精益创业2.0是复杂的架构,多元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