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活力将显著增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质量明显优化;促进民生福祉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2020年,在岱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田萍街道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历届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任务,勇于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各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税收6.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2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全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台城新区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田萍街道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抢抓“赶超曲线”新机遇,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着力描绘新时代田萍街道改革发展新画卷,全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建引领改革攻坚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2020年6月,岱岳区田萍街道作为全区试点,完成了工作交接,街道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加强党建、协调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建引领
打造城市基层治理“样板”
社区治理不断深化。田萍街道投入25万元建设联合服务阵地,吸纳97家企事业单位,成立5个专业委员会,集中开展2次春风和改雨行动,解决居民反映的1000余个问题。投入500多万元新建改建九女山、金牛山、碧桂园等活动场地,补充社区工作者30人,配备“双层酋长”864人。指导建立12个社区“红色物业”联盟,6个社区业主委员会、12个社区党支部全部升格为党委,38个社区、24家物业企业全部实现党组织覆盖。投入200多万元在5个社区试点“智慧社区”,全面铺开诚信社区建设,开创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
合力猛烈攻击
细化并实施关键任务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围绕国泰大成、政法大数据、西部热源等重点项目,田萍街道持续跟进服务,完成了王家源水库供水工程至台城段6.5公里、180亩土地的清场,京台高速田萍段6.23公里道路两侧的拆除清场,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走在前列。田萍街紧紧围绕创作目标,关注重点,补足不足,解决问题。投入资金7500万元,更换和新建宣传页面1800余个,对各社区和主次干道停车位、非机动车停放区进行了新规划、新修缮。新增更换垃圾桶5000余个,“五包”1500余个,门前15分钟生活圈标识;修复路面5万平方米;修复老旧小区路面30公里;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550套;粉刷7万平方米墙面。
产生集体经济活力。田萍街道以“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为抓手,在庄庄村培育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黄荆基地,辐射带动六苏发展
城市管理全面提升。田萍街道立足城市管理职能,聚焦城市品质提升,以太妃一级路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监管、渣土处理、城市管理日常监管等重点工作为连接线。创新措施,精准发力,整治老太飞路、新104国道、九女山路两侧环境卫生。补植缺绿化苗木5000余株,清除杂草枯枝,平整土堆、石堆。打造金牛山路片区整治示范路,拆除道路两侧张贴广告167处,补植泡桐等绿化苗木30余株,修复破损道路17条,道路重标6100余米。
对民生的热爱
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田萍街道始终坚持“为人民办实事”的总目标,不断改善民生,努力提高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脱贫攻坚
效显著。2020年,全处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417人,即时帮扶户8户、15人,天平街道先后开展问题自查评估4次,实施“五个一(联一次心、送一次爱、消一次毒、收一次垃圾、解一次困)”工作法,逐一入户核实信息采集对照表、核查收入,对2020年末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通过扶贫生产贷与爱心企业有机嫁接,实现稳定增收。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疫情期间,天平街道准备防控物资3万余件,设置校外隔离棚,按标准做好全处学校复学复课和秋冬防控准备;先后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天平中心小学塑胶运动场、天平一中运动场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暑假期间,采取公开考试、择优聘用方式招聘28名代课教师,有效补充了一线生力军和新鲜血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水平更加合理,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5个小区、12个单位,共26栋楼、1420户,房屋面积18万平方米不动产办证工作,居民权益更有保障;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400余处,农村饮水工程全部完成,重河、法家岭、大坦地等8个农村公路“三通”工程顺利完工,全面实现厕改全覆盖、饮水直到户、村村道路通,人民幸福指数、满意度不断攀升。
疫情防控措施有力。疫情期间,天平街道第一时间在各村(社区)设立检查站,全力做好辖区内物资保障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配发棉帽、军大衣、暖手宝等用品,配备医用口罩3.3万个、隔离衣1500件、防护服500件套、84消毒液5000瓶、红外线体温测试仪300个;组建疫情防控专班,加大人员值守力度,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对重点人员采取“一包一”居家隔离管控措施,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第一时间在天平卫生院设置5间独立发热病房,随时接收疑似病人初检;全力保障辖区华润医药、国药、上药、兴岳食品、中科环保等医药配送、生活需求企业的生产经营,确保物资供应。
抓住“弯道赶超”新机遇 实现天平跨越大发展
2021年,天平街道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重点抓好党建、环境、民生三大工作主线,创新发展思路,汇聚富民力量,实现天平跨越大发展。
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强化城市基层治理。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覆盖率,天平街道在现有12个社区党委基础上,新建报批卧牛、和平、青龙山3个社区党组织。专项列支500万元,整改提升党群服务驿站5个,以“红色物业”“智慧社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服务半径,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强化农村党建引领。天平街道立足城乡发展实际,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依托黄精基地带动耿庄村等6个村增收致富,发挥板大山、玄黄、梆子峪环境资源优势,策划一批民俗项目,推动产业振兴。大力回引“五乡”人才返乡创业,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力度,引导农村党组织实现新突破。

紧盯重点任务推进
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天平街道坚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市、区工作部署,面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趋势,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天平街道紧抓“十四五”老旧小区改造机遇,实施城市更新,计划投资4500万元,重点改造天平小区、天平花园、东岳小区、北黄小区、南黄小区5个样板小区,实现群众居住品质和城区形象双提升。
继续加快棚改拆迁。天平街道协调开发区、项目方进一步加快进度,争取今年10月份前完成卧牛社区7个村、1863户回迁楼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顺利回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完成池子崖旧村384套宅基地拆除工作,实现池子崖二期、板大山村432户回迁。协调推进天平社区、黑水湾二期、北黄社区1220户回迁楼房开工建设。加快拆迁村房屋拆迁收尾,确保河东、天平店、黑水湾、送驾庄、北黄5个村(社区)、99户、1.87万平方米房屋全部“清零”。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天平街道围绕开发区道路建设提升工程,做好沿线清点清表工作,积极协调水、电、气、暖等专营单位,加快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扎实推进路域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准备工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全力改善民生福祉
持续保障安全稳定。天平街道借鉴“枫桥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体系,以岩庄社区为试点,搭建覆盖全街道的村(社区)“为民协商”议事平台,夯实基层堡垒,打造社会治理“天平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平稳有序;继续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境外返乡人员及重点地区返岱人员的摸排及管控工作,严防疫情反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持续优化民生福祉。天平街道着力丰富教育资源,力争高标准建设天房、江山两所学校,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班额130个,硬件设施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增强教育硬实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计划投入50余万元,改造卫生服务中心手术室,保障常见外科手术开展;整合康复、治未病、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提高中医特色诊疗水平。探索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与圣康医院联合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社区、村居暖心大食堂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天平街道坚持“致富路上不落一人”,逐户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将脱贫质效放在首位,时刻关注203户、417名贫困户生活状况,确保贫困户稳脱贫、不返贫。
新蓝图振奋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下一步,天平街道将继续增强真抓实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贯彻决策的执行力和创造力,真正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力争各项成绩走在全市、全区前列,为全面建设开放、活力、精致、幸福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韩波 通讯员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