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伟
编辑|
3月21日,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三体云智能科技联合发布《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整个健身行业健身会员数量约为7029万人(不含港澳台),健身人群渗透率为5.02%,较去年增长3.19%。
报告指出,2020年的疫情刺激了很多会员尝试健身。从健身年限分布来看,18.67%的一年以下的活跃会员为新会员,且以三年以下的会员居多,这意味着目前中国健身会员中有68.5%的健身年限不足三年,整体来看还不是很成熟。
健身目的方面,会员有所不同,65.37%的会员健身增肌减脂,48.53%的会员健身改善体质,缓解压力,丰富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妇女网发布的《女性居家运动生活报告》显示,女性运动的主要诉求不再局限于减肥,她们正在从“以瘦为美”向追求更有肌肉感、更有力量感的身体转变。“马甲线修炼”等课程在互联网健身平台上引起了女性用户的关注。
健身费用方面,超过80%的会员每年平均在健身上的花费不到3000元。与2019年相比,1000元以内消费的会员数量环比增长35.88%,1000元以上消费占比环比下降14.23%。
根据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为44305家,与2019年相比,门店数量下降11.1%;健身工作室数量为5.35万个,同比减少14.2%;健身房数量减少最为明显,现有9.79万个,关闭率达到14.61%。
报告指出,虽然受疫情影响,健身房数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不少经营状况不佳的健身房被淘汰,但中国健身俱乐部市场仍是全球最大。
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整个健身行业的营收趋势呈现整体下滑但快速复苏的态势。春节在2020年1月下旬,疫情在2月份来到最严重的时期。健身房几乎没有收入,是全年最低的。
3月以来,包括健身房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线下门店在政策引导下有序恢复营业,并开展促销等一系列操作措施“回血”补贴现金流。与此同时,一些场馆推出了在线课程、直播私教等新产品,逐渐有了一定的收益,但仍然很少。4月至5月,全国各地健身房全面复工,全民健身行业逐渐复苏,曲线开始向上攀升。6月,国家体育馆整体收入达到全年最高值。
根据全国健身场馆、门店平均教练人数的计算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健身教练人数约90万人,其中健身俱乐部教练61.2万人,直播间教练28.8万人。受疫情影响,2020年教练员平均月收入约7300元,较去年下降20%。主要原因是疫情严重时几乎没有收入。
根据界面职场此前的报道,很多健身房在上课时间都是拿底薪销售提成,但是一旦歇业,后两部分最大的收入就拿不到了,很多教练连2000元的底薪都没有。
此外,由于外部用户流量骤降导致收入下降,健身房教练收入结构也受到压缩,福利待遇降幅最大,其次是缴纳五险一金。报告显示,只有30%的健身教练有五险一金保障。
为了拓宽收入来源,很多健身教练开始经营副业。据统计,31.2%的教练有副业,其中27.42%的教练选择个人培训,18.25%的教练在机构和平台担任培训导师,6.32%的教练在使用社交媒体做直播
需要注意的是,《2020职业健身教练生存状况报告》调查发现,教练们一直都是“创业开店”的高意愿方向,选择比例从2019年的43%大幅下降至2020年的21.4%。据业内人士分析,疫情期间部分健身房和工作室管理不善甚至关闭,可能是二手数据下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