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发生变化时,总会有明显的、可衡量的增长或下降模式。根据这些变化与国民经济整体周期变化的密切程度不同,行业可分为以下几类。
成长型产业
成长型行业的运行状况与其整体经济活动水平和振幅周期无关。这类产业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出新产品,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往往呈现增长模式,因此其收入增速不会与经济周期变化同步。但由于这类行业的股价不随经济周期变化,投资者很难把握买入机会。
周期性产业
周期性行业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周期。当经济增长时,这些行业会紧跟增长;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会衰退。原因是,当经济增长时,与这些行业相关的产品的购买力也会相应增加。消费品行业、耐用品制造业等需求弹性大的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第三,防御性行业这些行业的动向,因为对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所以不受经济周期衰退的影响。相反,防御性行业,如食品行业和公用事业,在经济衰退期间可能会有实际增长。
因此,投资者对防御性行业的投资属于收益投资,而不是资本收益投资。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从增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产业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工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起步阶段,新兴行业刚刚诞生或起步,只有少数初创公司投资过这个新兴行业。初期风险投资和产品研发成本高,产品市场需求窄,销售收入低。因此,这些初创企业在财务上可能没有盈利,但一般都会亏损甚至破产。同时,由于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市场需求小,企业也面临投资风险。因此,这样的公司比投资者更适合投机者。
创业后期,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产业将逐步从高风险低收入的创业阶段过渡到高风险高收入的成长阶段。在此期间,具有一定营销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资本结构趋于稳定,开始定期分红,扩大业务规模。
成长期新兴产业的产品以自身特色通过各种渠道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产品供给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市场前景好,大量厂商投资新产业,产品逐渐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元化、高质低价发展。在新兴产业中,出现了厂商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局面,使得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在这一阶段,制造商不仅可以依靠扩大生产和增加市场份额来增加利润,还可以依靠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和开发新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击败竞争对手,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那些财力和技术薄弱、管理不善、产品成本高或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的企业往往会被淘汰或合并。
成长期后期,由于行业内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在大幅下降后开始趋于稳定。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销量增速放缓,整个行业开始进入稳定期。现阶段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小,产业增长具有可预测性,产业波动较小。
此时,投资者因经营失败遭受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成熟期这个行业的成熟期比较长。在此期间,几个在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每个厂商都占据了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变为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加强售后服务等。
此时行业的利润因一定程度的垄断而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由于市场份额稳定,新企业进入困难,风险降低。这是因为市场被原来的大企业瓜分,产品价格更低,新企业因为风险投资拿不到
到迅速补偿或者产品销路不好,资金周转困难,很难进入。到了产业成熟阶段,产业增长速度下降到较低水平。有时,整个工业的增长可能会完全停止,其产出甚至会下降,从而使工业的发展难以与 GNP保持较好的同步,而当 GNP下降时,工业甚至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但也许有些行业确实会因为技术创新等原因而出现新的增长。
- 衰退期
经过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之后,已经进入衰退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使原行业的市场需求减少,产品销量开始下降,一些厂商开始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利润更高的行业,使原行业的厂商数量减少,利润下降。此时,整个行业便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末期。到了衰退阶段,市场逐渐萎缩,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或者现有的投资被折旧,整个行业就会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