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柳青的创业史第二部的结局,创业史 柳青

作者 /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电影《柳青》让我的思绪回到了近50年前的1972年,当时我还在上初中,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其中就有刘清的《创业史》。春夏之交,刘清去北京看病,修改了《创业史》的第二部分,住在我家楼下。他的老人每天下楼散步,看着孩子们笑着嬉闹,时不时和我们聊聊天。影片中提到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蒋、王是我的父亲,我与他们有过接触。看电影的时候,这些往事随时在脑海里闪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于刘清的意义,在“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刘清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我在《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上做了发言,谈了我的粗浅认识。在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我们今天的如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理解生活中的柳青和电影中的 《柳青》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和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这些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方向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从010年到1010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对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柳青的创作以及电影 《柳青》 ,鲜明地体现了这个中心内容。我们理解柳青创作,评价电影 《柳青》 的价值,也应当立足于人民立场。这是我们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根本方向。刘克峰《柳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记录了刘清对文学批评的看法,这可以看作是他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系统看法:“第一,向读者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技巧,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二,受文学评论影响的主要是广大读者,其次是成千成万青年习作者。是一个不受文学批评影响的成熟作家。对他们不准确的赞美会引起他们的厌恶。不准确的批评不能动摇他们的创造性规划,但可以作为他们加强规划的参考。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取决于他的政治思想、人生经历和文学修养达到了大体一致的高水平。不管批评家有多“权威”,他们的生活经验都比不上作家。因此,对不准确的批评采取评价和警惕的态度,是作家成熟的表现之一。任何第三,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由它本身决定,批评家的影响是暂时的。,的“权威批评家”如果篡改或抹杀了他作品的成就,都会对读者和年轻的学习者产生暂时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最终评判是时间的考验。好的作品总是逐渐被认可,越来越出彩。”他承认文学批评很有用,但做好文学批评并不容易。只有当他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人生阅历和文学素养时,才能使他的理论批评深入人心,使作家信服。什么是深度?还是得回到人民的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

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看到了刘清,他看起来像一个老农民。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博览群书,通晓中外文学经典。他的创作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除了他的人生经历,最重要的是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永无止境地生存、世代相传、顽强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生活中的柳青以及电影《柳青》其实就是传递这样一种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所以让人感动。




田波导演的告白:人民·柳青·电影


柳青的创作,还有电影《柳青》还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都必须要有现实关怀,更要深入生活。1943年,柳青到米脂县民丰区吕家乡政府做文书。在那里,他创作了《种谷记》,他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笔触,把翻天覆地时代的风貌表现出来,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但他更要坚守的是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在构思《创业史》时,他试图将革命理想与文学创作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现实,他在1952年主动要求离开北京回到陕西长安县工作,在皇甫村一住就是十四年,真正走进“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终于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柳青说:“《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柳青最清楚农民想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一个批评家,如果脱离农村实际,或者用后来的眼光看问题,就会觉得柳青笔下的农民过于脸谱化、概念化。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存在的,但更多的问题,是我们对于历史比较隔膜。




心之所向——电影《柳青》幕后特辑


看完样片,我曾向导演提议,在影片结尾处加一个细节,即通过柳青之口,说明创业史不仅仅发生在皇甫村,还有大庆的《创业》,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难创业的缩影。他们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作了很巧妙的修改。最近,单位组织我们看《长征组歌》。四十多年前,我也曾演唱过《长征组歌》。今年再次欣赏,我依然激情澎湃。艰难创业,万里长征,留下多少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时值建党一百周年,我们正信心百倍地走在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革命正未有穷期,我们还要继续创业。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前辈的创业中汲取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断开创未来。




电影《柳青》全国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