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马克
来源:天天学经济学(ID: jingji 0935)
9年前,还是人气交通角的杨幂,高喊“58城”洗脑广告,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神奇网站”。
也是从这一声呐喊中,58城从众多信息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黑马城市。坐上服务信息网站的第一宝座。
收购吉吉后。com并成为第一个信息网站,我以为我可以成为领导者,但在下属的垂直领域出现了新的对手。
租赁业务有科控股有限公司和自由;求职涉及老板直接雇佣,而买卖二手产品涉及咸鱼和拍二手。另一方面,58同城近几年一直被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和垃圾内容诟病。
去年8月,有58个城市因业绩下滑而裁员。今年4月,有报道称,58个城市市值仅为83亿,即将退市私有化。
9年时间过得很快,杨幂虽然刚红,但已经不年轻了,58个城市市值濒临退市,神奇网站几乎落寞。
天选时刻:草根站长逆袭记
说到58城,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姚劲波。
姚劲波
1978年,姚劲波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的小康家庭。
十八岁时,他被送到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学习化学。
他对化学没有兴趣,实验中连试剂都不会掉。
他觉得他的野心不在这里。然后,姚劲波通过在图书馆广泛阅读与世界保持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了解互联网。张朝阳(搜狐CEO)和杨致远(雅虎创始人)是他的偶像。
搜狐CEO张朝阳
1997年,姚劲波买了第一台电脑。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00年姚劲波本科毕业前后,中国开始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浪潮,新浪、网易相继在美国上市,姚劲波也想创业。
但与那些高喊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公司不同,他就想着养活自己,一个月挣个几千块钱维持生活就行。于是他他建立了一个专事域名交易的网站易域网,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当时都是他的用户,他“还都当了论坛版主”。
一年后,姚劲波把易域网卖给了万网,卖了六十万,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在之后的几年,姚劲波开始在万网上班,但他不习惯大公司生活,讨厌每天跑来跑去,后来就辞职了。
高光时刻:58也曾踏足山巅
2005年,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高峰期,YY语音、迅雷下载器、暴风影音播放器都是在这个时候创立的。
姚劲波在这一年也想创业,但找不到方向。
一次租房被骗的经历给了他灵感,这年,姚劲波准备在北京太平庄附近租房,想着接下来在北京扎根。
房产中介收了姚劲波1200块中介费以后看了一次房子就消失无踪了,姚劲波找中介说理,最后中介当着面把姚劲波的收据撕了。
姚劲波当时就想做一个网站,能够把房东和租客直接联系起来。
姚劲波运气很好,很快就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赛富投资基金(当时还叫软银赛富)资深合伙人羊东很赏识姚劲波,给他和他的58同城带来了150万投资,借着这笔投资,58同城很快就耗死了大批竞争者。
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姚劲波烧完了投资,依旧没有实现盈利。
而另一边,他的对手赶集网却混的风生水起。
海归出身的赶集网杨浩涌相继收到了B轮融资2000万美元。紧接着,又收到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等的7000万、9000万美元。

赶集网CEO杨浩涌
58同城却是连工资都发不出,高管开始陆陆续续离职。
到最后,姚劲波自己去跑投资,终于在2010年收到了一笔来自DCM1000万美元的救命钱。
解决了钱的燃眉之急,姚劲波开始不断挖人、首选就是赶集网,甚至把赶集网的搜索主管杨小华都挖了过来。
杨小华认为姚劲波和他更聊得来,同属草根,相似的出身和背景让陈小华更愿意追随。
从竞争对手团队用尽各种办法挖人,姚劲波觉得毫无道德压力,能“往前走就行了。
2010年,58同城用了4个月的时间一下在全国开设了十几家分公司,赶集网还在使用代理商。
就是在这时,58开始慢慢超速,线下其实有很多招聘、房产公司,他们大多根本不会使用互联网。

58的线下团队就手把手帮他们注册拍照,上传到网站发布信息,“赢主要赢在线下团队上,因为线上的产品,其实还是大同小异。”
在2011春节,赶集网开始投姚晨拉着小毛驴的广告,而58同城找了杨幂,因为广告大多投放在公交和地铁,考虑到环境嘈杂,姚劲波决定用喊,让杨幂大声喊,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
58同城依靠稳步增长的线下推广和穷追猛打的线上广告铺设,在广告大战之后,58开始对赶集网实现了碾压式的超越,赶集网输了。
赶集网的高管出走了将近30%,公司上下议论纷纷。
腼腆害羞的赶集网CEO放不下身段去做营销、去搞推广也是一个原因。
据说姚劲波为了求雷军在小米手机里预装58同城,在雪地里等了好几个小时,邀请雷军一起跑步。

2013年,58同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58同城和老对手赶集网合并。一年后,赶集网原CEO杨浩涌出走任瓜子二手车老板,说是合并,其实更像老大吃掉老二。
这一年,是58同城的巅峰时刻,稳坐信息网站头把交椅,毛利润90%,58的股东们赚的盆满钵满。
沉浮时刻:58同城不再神奇
58同城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神奇的呢?
也是2015年。
2015年是58同城的巅峰时刻,也是走向58同城走向衰败的一年。
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少不了的就是竞争、烧钱。
谁砸的钱多,谁就能耗的更久,把对手耗死,自己就赢了。
58同城自然也不例外,收购赶集网、安居客后,58同城便没有大的动作,亦或者说,有了动作但激起的水花不大。
58同城的外患来自于细分领域。
干掉赶集网之后,58同城开始向腾讯靠拢,希望腾讯能给一点流量入口,腾讯乐乐呵呵的又给钱又在微信给了入口。

不差钱的58同城,开始依托信息平台进军房地产,旗下安居客想与贝壳找房、链家在租售房领域分一杯羹。
分拆瓜子二手车,与优信二手车、人人车展开缠斗;

孵化二手交易平台转转,试图拿下二手市场。
但姚劲波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如无底洞的烧钱和疲于奔命的多线作战。
背靠线下海量网点的链家就像一块铁板,安居客没有占到一点好处,砸重金依旧只能拿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值仅有2.6亿美元;
请来孙红雷一干明星代言的瓜子二手车最后曝出交易量造假、虚假广告被约谈;

拥有阿里巴巴背景的咸鱼更是持续发力,一举拿下二手交易市场70%的份额,转转排名第二只能拿到20%,掉入互联网“721”定律。
注:721定律指的是,一个领域内的竞争之后会趋于稳定。一个超级公司会占据市场的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几家小公司分吃!
一边是内部增长的天花板,一边是焦灼的细分领域大战,58都没有拿到相当可观可观的成绩。
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第一季度营收25.6亿元,同比下降15.5%。
但价值反映在了58同城的股价上,相较于2018年130亿的市值,如今市值只剩83亿,跌去三分之一。
58同城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没有在58同城上踩过坑,都不算完整的人生。
忽悠办卡买课、高薪引诱,诱导贷款是家常便饭。
在网上还有一个段子说,如果你感到孤独,去58同城注册,会有层出不穷的电话打来让你的世界不寂寞,可见58的信息泄露有多么严重。
如果尝试性上网搜索关键词"58+被骗",居然多达2200万条信息,大量的人分享了自己在58上当受骗的事情,最要命的是58上面的那些骗人信息,58根本就不会去处理。

通过天眼查查询58同城的公司"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身风险居然高达548条之多,甚至多次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找麻烦,可见58涉及的负面信息程度之严重了。
如果忽悠培训都算好的话,那么,在平台进行诈骗,问题可就大了。
有些人通过58发布了一些虚假的信息,等着那些鱼儿上钩,然后实施诈骗,比起那些侦破的案件,更多的受害者上当受骗之后,都没办法,只能自认倒霉。
而58同城本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审核来抹去这些虚假信息的,但分析58的赚钱模式来看,58就是做着中介的生意。
商家要想入住就必须得缴纳入驻费,为了增加份额,审查自然就放松下来了,付费+搜索本就是存在间隙的经营模式。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越来越多垂直领域的选手入驻,58同城这样臃肿到不行的体量,早已让他们无法在于这些垂直领域的对手作战了。
即使分拆多个细分领域,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多年的口碑败坏,更是加速了58同城的扑街速度。
58要想翻盘,除了洗刷掉身上的刻板印象之外,仍需要找到自己的突破方向,而不是一昧的齐头并进,白白耗费体力。

姚劲波
当姚劲波回忆起那年在北京租房被骗,创办58同城的初衷,一定不是现在的58同城这样。
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没有人能永远赢。而58同城从创办到起起落落其实就是门户网的兴衰史,也许它曾经确实能担的起一个啥都有的神奇的网站,服务信息全、覆盖面广。
但也正是因为它臃肿的“身材”,才在强调垂直细分的互联网下半场中分身乏力败下阵来。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但往往什么都没做好。
参考资料:
胡润富豪榜:资本成长的故事:58同城姚劲波(一)(二)
姜17OL:早已变味的58同城,谁来为他们买单
明德张晓丽:市值只剩83亿,宣告私有化退市,“神奇的网站”也曾辉煌
3W互联网精选:李如彬、金鑫、姚劲波:“三傻”大闹纽交所
新周刊:在58同城,躲得过骗子算你赢
虎嗅:58同城,不再神奇
财经三分钟:曾被国民封神,如今遭全网痛骂,“神奇”的58同城为何掉队?
阑夕:58同城,一个不再神奇的网站?
金错刀:被58同城坑骗的蓝领们
商业洞察:58同城:一个从明星公司,沦为“骗子同城”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