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微信更新,微信创业团队是真的吗

作者:rick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2019年最火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你说你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顺便说一句,他的作者刘又火了。作为一部著名的名著,《三体》被很多人翻来覆去仔细阅读,期望能找到一些其他的感悟。

说实话,要想读《三体》,得深入研究一个字。

这就是降维打击。

原文来自刘的科幻小说《三体死神永生》,意思是三维空间的物体一旦进入二维空间,物体的分子就不会保持原来的稳定状态,很有可能会解体,导致物体本身的毁灭。

然而,降维攻击的实施意味着目标本身的空间维度被降低,使得目标无法在低维空间生存,从而摧毁目标。

事实上,这个概念已经被商业界所使用。至少最近两年,很多讲师和商界领袖都用这个概念来评论商业案例。

基本上,共识观点是互联网领域的降维攻击是三级火箭理论。

即第一级首先沉淀头部流;第二层是沉淀特定类型用户的业务场景;三是完成业务闭环。

比如淘宝免费打败易趣,360免费打败所有杀毒软件等等。这类例子在过去两年中层出不穷。

每一个都非常经典,代表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商业战争。在这些例子中,阿里最多,这可能意味着退休的马老师在降维方面有很多经验。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这次准备和所有竞争对手较量的并不是阿里。

在12月23日于广州举行的企业微信大会上,马的腾讯发布了企业微信3.0的相关变化。其中,公司微信与个人微信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已经完全打通,被认为是对阿里和舒菲最大的降维打击,今日头条之下,刚刚加大推广力度。

这一次,阿里和头条遇到了麻烦。

无心插柳的钉钉打开了一片蓝海

作为阿里进入2B市场的先行者,在蓝海上钉了一颗钉子,其实是无意的结果。

-size:15px;">2013年,马云当时下了决心,阿里全力推出熟人社交产品“来往”,在社交领域与腾讯展开面对面的交锋。


当时在阿里内部,“来往”获得了最高级别的资源倾斜,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即将成功的平台。


包括马云、陆兆禧等在内的阿里巴巴高管都晒出二维码,为“来往”聚集人气和流量;同时,阿里不惜让来往账号与淘宝账户打通,用户既可以用淘宝账户直接登录,也可以用手机号另外注册。


为了推广“来往”,马云当年甚至还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每个阿里员工当年11月底前都必须有100个以上的外部来往好友,否则不发年底红包。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后期还通过淘女郎入驻、名人入驻、联通定向免流量等方式为“来往”拉新。


但在腾讯微信和QQ强大的社交关系链下,马云所有针对推广“来往”的努力,都如猴子捞月一般化为泡影。


2015年11月,“来往”正式更名为“点点虫”,从熟人社交软件转型为主打阅后即焚的私密软件。同时,整个团队在阿里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作为来往的创始人和团队的领军者,花名“无招”的陈航,并不想放弃,他看中了企业间的管理市场。


在推广“来往”的过程中,他发现后期“来往”上线的一些关于企业的功能,得到了很多高品质的使用。


于是,他萌生了在“来往”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办公软件创业的想法。


在提出这个想法的最开始,“管理层十几个人,从产品技术到设计,所有人都反对。”


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并得到了张勇在内阿里高层的支持。


而这个被陈航挤出来的阿里内部创业应用,就是钉钉。


陈航表示,遵从用户需求是钉钉一以贯之的开发理念,钉钉的代表性功能“钉”便是与某公司老板聊天时发现的用户刚需——当然,这里的用户偏重老板群体。


为了取巧,也为了第一时间的市场拓展,钉钉选择了以满足老板的信息化需求为最开始的产品入口。


结果出乎所有人想象。


自2015年1月正式上线后,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成为钉钉的用户,而且增速很快。


2016年,这个数字还是100万;2018年,这个数字是700万。


“我们走了狗屎运,踩中了一个风口。这个风口就是,中国传统中小企业从传统的纸质办公时代,进入云和移动时代。”


如果说钉钉最初的诞生是阿里巴巴争夺社交关系链而产生的副产品,那么到今天,钉钉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拓展2B端业务的重要抓手。






在阿里巴巴于今年9月举行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透露,钉钉是重要的公共基础平台,其将钉钉提至与淘宝同样的高度。


“我认为这两件事情的意义是一样大的,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中小企业,它要做信息化、移动化,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情,需要公共的基础平台,而钉钉就是这样一个公共基础平台。”


这一表态足以窥见在产业互联网成为业界关注的主流方向后,阿里巴巴寄托在钉钉身上的期待。


也有人认为,企业管理信息服务软件市场,正是通过钉钉的免费拓展被彻底激活,变成一个蓝海。


因此,很快就引来了觊觎者。


摩拳擦掌的飞书


今日头条自从转变成一个信息流公司之后,张一鸣从来没有放弃过针对社交领域的渗透和努力。


甚至在2018年,不惜撕破脸,自己亲自站台开怼马化腾和张小龙


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他利用抖音的年轻人属性和非常年轻的创业团队,拿出了一个C端市场的社交软件“飞聊”。


半年过去,一直得不到快速发展的“飞聊”,被张一鸣逐渐抛弃。


或许是看到了腾讯在C端市场的社交软件领域强大的掌控能力,张一鸣将视线转到了2B的市场。


2019年12月,已经稳定服务头条系两年多的内部管理系统——飞书,被张一鸣推到了前台,成为头条准备跟阿里系的钉钉大战三百回合的杀手锏。


与钉钉注重企业的流程控制所不同,头条的“飞书”更偏重于企业信息流的管理。


张一鸣给“飞书”定下的核心基调,也正是信息的高效流转,以此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协同配合。


因此,“飞书”更注重垂直行业的定制化应用,其IM(即时通信)并不是核心应用,反而智能日历和在线文档等才是飞书的基础,而这些的确体现出头条对于信息高效流转的重视。






据Tech星球报道,飞书团队认为,即时通信只是让信息高速流转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知晓同事的业务目标及进展,然后借助工具高效协作,也十分关键。


没有打卡考勤等管理功能的飞书,在协同上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字节跳动的基层员工也可以在飞书上看到张一鸣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员工之间可以跨层级配合。这也是飞书将OKR理念落实到执行层的一种表现。


但,这虽然给飞书带来了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也限定了使用的场景。


在前期推广的过程中,“飞书”搞了很多次推介会。内容类的互联网公司都对“飞书”的系统非常感兴趣,而其他公司则未必。


据Tech星球报道,中国黄金CIO周韩林在飞书举办的内部分享会上听完产品介绍后,就觉得不适合自家公司使用——“产品比较适合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内容公司。”


这也成了目前“飞书”在企业间信息系统软件领域竞争的软肋。


张一鸣曾满怀信心的将“飞书”信息流的作业方式,作为降维打击阿里钉钉的胜负手。


在他看来,相对于沉默许久没有变化的企业微信,已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阿里钉钉才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但没想到,2019年的12月马化腾扔出了一个降维打击的“大炸弹”。


谁胜谁负,仍未可知。


一把梭哈的张小龙


12月23日,在广州举行的企业微信2019年发布会上,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宣布,当日推出的企业微信3.0版,正与11亿微信(个人)用户资源打通。


这意味着,企业微信不再是纯粹的企业数字化办公工具(B2B),而是与国内所有消费者完成了直接连接,瞬时成为了国内最大的B2B2C数字化链接器。


在现场,黄铁鸣介绍了企业微信现在的状况。


拥有250万家企业、超过6000万员工的注册人数的企业微信,在这个领域紧追阿里钉钉的市场规模。


这一次腾讯的出手,被认为是彻底挖掉阿里钉钉市场“大底”的机会。


但之前,其实从马化腾到张小龙对企业微信的市场仍抱有疑虑。


2018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公开回复对于企业间社交办公软件的看法。在他看来,其实当下的微信已经承担了很大的企业办公沟通需求。


当时他在现场讲了一个不能对外公开的数字,他表示微信中群组的概念最早就是为了应对办公的需求。而在实际应用中微信团队也发现,超过8成的微信群组是为了办公的目的而组建。


因此,当时的张小龙更倾向的是通过小程序或者微信提供外挂组件的方式,为微信的用户提供企业内部的包括打卡、审批等内容的流程管理服务。


这点也说明了,为什么这几年企业微信一直不温不火。


甚至很长时间内,企业微信都成了张小龙的试验田。


企业微信始终围绕“将微信难以解决的需求放在企业微信中加以解决”的思路做推广,其功能安排更倾向于企业信息的对外披露。


而且,为了维护一以贯之的用户体验,企业微信的团队一直走的小心翼翼,迭代也变得非常缓慢。






不难看出,企业微信延续了微信的产品理念,注重连接,注重员工个体,而非解决老板的需求。


从这点上看,企业微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理清生产关系和生产环节,优化企业内外沟通。


因此,张小龙一直不着急将个人微信的藩篱打通,他需要一个契机。


正好,经过钉钉五年教育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逐渐成熟。企业的员工也越来越习惯,利用各种管理软件处理企业事务。


而且,钉钉庞大的企业用户群体,也成为张小龙的眼中钉。


因此,这一次微信突然开放企业微信跟个人微信之间的信息通道,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这位看作是马化腾在企业管理软件市场上的一把“梭哈”。


胜负已分?


企业微信打通与个人微信的信息通道,这一点对于其他竞争者到底有多可怕,媒体都有不同的分析和判断。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钉钉培育市场多年,企业员工用户的粘性仍不高。


现在职场上的很多人,习惯是用丁丁打卡、提报审批流程和管理客户信息,但一旦涉及到信息方面的交流,仍会切换回微信的平台。


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


一个很好玩的事实是,离职的员工会第一时间卸载钉钉,可微信却不会被卸载。


因此,与其说钉钉占据了企业的通信软件市场,不如说它提供了企业老板一个信息管理工具。


从这点上看,马云所期望阿里占据的社交平台市场份额,并没有出现。


而且从实际应用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微信之外另安排一个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途径,效果并不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马化腾与张小龙一直以来可以站在岸边观察市场的底气。


有的时候,后发制人是会致命的。


这一次企业微信拿出的功能中,有一点对于企业的营销非常有帮助,很可能会成为马化腾的胜负手。


企业微信开放了一个企业信息的通道,以后企业自己的微信号可以像好友一样与自己的客户个人微信打通,实时回答客户在个人微信中发布的问题。


这种便捷和流畅是“钉钉”与“飞书”并不具备的。而这个功能,确是很多企业所急需的。


也许,这一次马化腾和张小龙会笑到最后。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三家的竞争毕竟激活了一个新的市场。



参考资料:


《创业公司别想了,这块B端大蛋糕属于“BAT”》 公众号深响 作者赵宇


《企业微信叫板钉钉,凭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腾讯今日出招,企业微信与阿里钉钉明年必战》 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