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光通讯员范心怡
漂亮整洁的多层公寓,设备齐全的休闲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这是齐小红家所在的甘肃省西峰区后官寨镇沟屯村的一个新农村社区。祁小红是沟屯村有名的致富女能手。近年来,她自己创业,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和幸福,推动周边女性共同致富。
发展果园,让她的腰包鼓起来
过去,齐小红和很多农村妇女一样,在家劳动,种庄稼,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挣的钱很少。不愿意整天面对黄土,围着锅转的祁小红,想找到一条致富的路。2009年,齐小红与丈夫商量后,流转土地30余亩,引进矮化密植苹果树苗,成立了集种植、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积极投身社会,发展养殖业。
祁小红的丈夫是村干部,平时忙于村里的事务,照顾果园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肩上。作为一个“好妻子”,祁小红从不叫苦叫累,不仅把家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养殖业发展得一帆风顺。从几十亩到几百亩,矮化密植果园的规模越来越大。2015年果园开始结果,年产苹果2万公斤。她家种的苹果皮又薄又脆又甜,吸引了当地和外地客商争相购买,苹果收入十几万元。为了增收,祁小红引进“果蔬式”套种模式,与北地红公司签约,在矮化密植园行间套种辣椒130亩,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
随着果园的发展,祁小红的腰包鼓了起来,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苹果收获季节,合作社都会雇佣很多周边的人来帮忙。
致富不忘众乡亲
2013年,齐小红看到了养鸡市场的巨大潜力,夫妻俩再次创办了养鸡场。祁小红一直努力学习新的耕作技术,开阔了眼界。养鸡场的规模由小变大了。目前占地36亩,有鸡舍6个,存栏蛋鸡5万余只。他走上了产业化的商业模式,每年实现净利润40万元。
实现增收致富的祁小红,不忘关心村里的贫困群众,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增收。“要不是齐姐姐拉着我,让我在她养鸡场干活,我们家还在受苦。”贫困户张麦霞感激地说。张麦霞的婆婆和老公都是残疾人,女儿腰椎畸形,每年的医药费让家人喘不过气来。了解情况后,齐小红招募张麦霞到自己的养鸡场工作,每年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近3万元。
在致富带财的道路上,祁小红从未停止探索。在她的带领下,沟团村建成了占地2000多亩的苜蓿种植基地,连续种植土豆300多亩,年利润600多万元。
编辑:王庆庆编辑:牛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