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中国高等教育第一大省。虽然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都在武汉,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城市,荆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荆州有“湖北高教第二城”之称,拥有10万大学生的绝对优势。荆州有长江大学及其两所独立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20年前荆州提出建设大学城,未能成功
因为这份自信,荆州市在20年前就提出了在城南建设大学城的想法,也是湖北第一个提出建设大学城的城市。规划中的荆州大学城东起江汉石油学院,西至湖北农学院。占地10.66平方公里,总投资26亿元。分为六大功能区,包括中心区、科技区、人文区、医疗区、农艺区和创业园区;预计将有8所高校,在校生8万人,社区总人口22万人。
但是荆州此时处于经济发展的低谷,没有能力建设这么大的大学城,所以一直停留在规划层面,并没有实施。
20年后,荆州再提“大学城”,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在荆州科技创新大会上,荆州提出“加快省级区域创新应用中心和大学城建设”,“推动长江大学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20年后的荆州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荆州的高校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长江大学合并,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省属大学。长江大学本部位于南环路东校区。酝酿多年的长江大学东校区南扩工程终于在去年正式开工。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环路新建校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一所大型职业学院已经建成。
同样位于城南的南校区,即将与湖北中医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相融合,以扩大办学实力。
也就是说,在城南4公里的距离之间,已经布局了3所规模较大的高校,这是大学建设的前提条件。
第二、荆州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荆州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了2500亿,而在十四五末期将突破4000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使得荆州有了建设大学城的经济实力。
比如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是由荆州市建设的“交钥匙”工程,而长江大学东校区部分建筑也是市校合建的。
城南的路网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荆江大道和曲江路都将打通,大学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新的荆州大学城,形式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大学城的概念提出,本意就是高校资源共享,激发创新活力。结合荆州目前的发展方向,单一的硬件条件连通,已经不太符合实际。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校区已经选址高新区,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的新校区布局开发区,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的新校区位于纪南文旅区,都搬迁到城南的大学城基本没有可能了。
因此新的城南大学城,应该也会是一种新模式,资源共享、打造科研创新平台或许是不错的方向。比如荆州提出建设“石油科技城”,长江大学是科研的总龙头,可以吸引相关的科研机构布局城南,而职业技术学院等各高校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同时荆州还可以在城南建设科创中心、孵化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各高校之间硬件的连通,也可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
高校资源是荆州一张亮丽的名片,相信随着荆州大学城的建设,这张名片必将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