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业农村产业项目建设 项目产业化

村庄是以农业为主的人类住区。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乡村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如乡愁的载体、情感的寄托、对未来的期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推进乡村振兴,而是把乡村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改变乡村落后面貌,改变传统农业现状,是农村留守人员的殷切期望。在当前村庄空心化、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下,如何解决问题?

日前,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的一份万字调研报告,道出了“推进村社融合发展,打造齐鲁乡村振兴先行区”的信心和决心。

潍坊,著名的风筝都,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建设齐鲁乡村振兴样板作出重要指示,两次肯定了诸城样板、潍坊样板、寿光样板。这既是对宜都过去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潍坊率先走上乡村振兴道路的期待。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造。三年来,潍坊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引领,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目标,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在实践过程中,潍坊通过系统总结当地、山东乃至全国先进村的发展经验,逐渐找到了清晰的发展脉络。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的融合发展,是以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为前提,以“三地”改革为基础,以村级党组织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以科学处理统分关系为关键,以做好城乡要素聚合文章为落脚点。

对此,潍坊市委书记田庆英对:“农业产业化经验”有着理性的认识。针对当时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情况,推动形成“市场主导、以基地引领、以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格局,是潍坊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过程中的创新创造。村社融合发展是潍坊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尊重农民创造,深化基层经验,做出‘以村社融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选择。"

潍坊充分尊重农民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农村基层探索经验。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无数村庄以创新实践为“村社融合”发展做出了解答

自潍坊开创农业产业化经验以来,一直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工作方法,充分尊重农民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深入农村基层去发现创新经验。2019年,自“创新升级‘三个模式’,打造齐鲁乡村振兴先行区”的命题提出以来,“向先进村学习、向典型农户咨询”成为潍坊众多镇村最现实的选择。

昌邑市北梦镇面对村庄分散、集体经济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组织全村党支部书记向长乐县五图街道安上湖村、寿光市罗城街道东竹关村、坊子区房安街道玉泉洼村等先进村学习。

安尚湖村人口五六百人,土地面积700多亩,没有资源和区位优势。2007年,在退伍军人赵的领导下,该村党支部书记

十年前的洼里村,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交通等优势的集体经济“空壳村”。2011年,刘向东夫妇回国成立玉泉洼合作社,牵头建设了占地3000多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洼里村赫然列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中。

“虽然这些村庄主导产业不同,发展方式多样,但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它们的规律。即村党组织强,带领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盘活土地资源,集聚人才和资本。技术、加工和营销等现代农业要素。”北梦镇党委书记马子俊说。

为此,北梦镇于2020年2月出台政策,提出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动全镇92个村“村社融合”发展,加入生产改革后组建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社员。党组织牵头的合作社由镇党委协调,一村一策,探索“村飞地”、资金收益、服务收益、生产经营等多种模式。带动了全镇村庄的显著提升2020年全镇村庄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较三年前分别增长42.19%和35.6%。

发展的道路很多,但选择的道路是“不”

约而同”。截至2020年底,潍坊已有34个镇街实施整镇推进村社一体化发展,涉及1552个村。“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可的路径,为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推进村社一体化发展,是潍坊农民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大考作出的实践。”潍坊市市长刘运说。


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队伍为前提,以“三块地”改革为基础,以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组织为核心,科学处理统分关系,念好城乡要素聚合大文章


方向找得准,路径更要稳。关键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在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看来,村社一体化这一提法是否准确?推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哪里?推动过程中需要把握哪些要点?这些都需要系统论证。


为此,潍坊选派精兵强将,走进近百个村社一体化发展村庄,开展深入调研,在与镇村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代表的交流中碰撞火花、找寻答案。


村社一体化这种提法是否准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村党支部“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职责任务。以上种种,都为推行村社一体化发展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


这样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哪里?通过调研发现,面对繁重的乡村振兴任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迫切需要、村党组织的功能亟待发挥、农民合作社发展仍需规范等因素,迫切呼唤村级党组织能够带领农民找到发展致富的路径。


推动过程中需要把握哪些关键?


——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队伍为前提。村党组织是“指挥部”,更是“先锋队”,必须抓住本轮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广开渠道选才,推广专业化管理、绩效化考核等做法,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组建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班子。


——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基础。这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需要,是建立产权清晰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条件。潍坊正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能够“带着产权进城”“拿出产权入股”。


——以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为关键。村党组织有整合村庄资源的能力,立足本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主导产业等情况,组建适合本地特点的、形式多样的合作经济组织,搭建起资源要素聚合和干事创业的平台。


——以科学处理统分关系为核心。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健康,关键在于统分二字。农民能算着账、有能力干的领域,尽量坚持“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合作组织要瞄准农民干不了的领域,比如产业链的上下游、关键环节的专业化服务等领域,发挥“统”的作用。


——以念好城乡要素聚合文章为落脚点。通过领创办合作社经济组织,盘活以土地为主的村庄资源,对接本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吸引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下乡,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村社农一体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地、钱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为推动村社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多活水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村社一体化健康发展,实现村庄振兴,迫切需要城乡间“公共资源配置更均衡、生产要素流动更顺畅、生产力布局更合理”做支撑。


昌乐县乔官镇唐家店子村2016年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理出100多亩集体荒地,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再发动105户村民用土地入股,整理出1000亩连片土地,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润海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推进集约化经营。“土地调整出来了,但是人才、资金和技术,咱都没有。单靠我们农民自身,势单力薄。”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增说。


唐家店子村面对的实际问题,代表了潍坊农村的大多数情况。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盘活村里的土地,而其他要素从哪里来?


在实践中,唐家店子村抓住县农商行“整村授信”机遇,立起诚信“红黑榜”,试点建设银村合作平台,引入金融活水。利用昌乐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政策,吸引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本进驻,东方正大育苗基地、中慧中央厨房等项目先后落地。如今,乔官镇正以唐家店子村为中心,利用周边古火山资源,推动建设占地3.4万亩的“火山农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已带动周边21个村庄。


这在刘运看来,正是以县域融合化支撑村社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用好政策导向,发挥人才下乡、金融助力和项目带动等作用,促进“人、地、钱”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


创造出农业产业化等经验的潍坊,已打出政策“组合拳”。围绕“人”,已畅通双向流动渠道,既在城市开门欢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在乡村强化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激励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聚焦“地”和“钱”,已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出台了系统化政策,已基本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保障制度、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和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享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美誉的鸢都,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0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过万亿省份,潍坊则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这里有寿光蔬菜、诸城畜禽、青州花卉、潍县萝卜、昌乐西瓜、昌邑大姜、安丘大葱等大产业,有得利斯、诸城外贸、寿光蔬菜产业集团、雷沃重工等全国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国字号平台,有“买全国、卖全国”的寿光蔬菜大市场和连通国内国际的安丘农产品出口集聚区,有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有享誉全国的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教育体系……


“前不久,潍坊专门评选出30家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18个乡村振兴样板、10家支持‘三农’金融机构和10强‘三农’职业教育院系等典型,旨在营造支持服务乡村的浓厚氛围,示范带动更多资源要素流向乡村。”刘运说。


已在实践中探索出整镇推进、多社合一、社社联合等组织方式,集体资产运营、土地股份合作、三产融合开发、特色产业引领、劳务合作输出、社会化服务带动等发展类型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潍坊来自基层农村的创新做法,得到了镇村干部和农民的普遍认可。截至2020年底,潍坊已成立“村社一体化”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4286个,入社户数达25万户;相关经营收入达16.3亿元,带动增加村集体收入4513万元。


作为系统挖掘整理该经验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潍坊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常祖领带领的调研组,已总结梳理出以“一个引领核心、三种组织方式、六种发展类型”为主要内容的推广学用范本。


一个引领核心,即以村党组织领导为核心。


推动“村社一体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挑大梁的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整合起来抱团发展,实现村级党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统一协作,实现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种组织模式,即整镇推进模式、多社合一模式、联合发展模式。


整镇推进模式。乡镇一级坚持党建引领,立足镇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整镇探索“村社一体化”。高密市大牟家镇立足粮食主导产业,整镇探索推进“党支部+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党支部+合作社+种粮大户”发展,8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都在5万元以上。


多社合一模式。以东斟灌村为代表,村级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多种类型合作社,实现“多社合一、融合发展”。


联合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参股控股、土地流转、资本和产业联合等形式,把多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综合发展。


六种发展类型,包括集体资产运营型、土地股份合作型、乡村旅游开发型、特色产业引领性、劳务合作输出型和社会化服务带动型。


集体资产运营型。主要针对城郊型村庄,是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规范集体资产运营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路子。


土地股份合作型。通过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再通过委托给第三方经营、自主经营部分土地或与专业合作社开展联合经营等形式,获取“保底分红+浮动分红+打工工资”等多元化收入。


三产融合开发型。依托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特色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领办旅游类合作社,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等资源,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产地加工、休闲农业、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电商物流、乡居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


特色产业引领型。通过领办合作社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种养业,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和品牌化营销,进而实现产业增效、农户增收。从实践看,这一类型推广范围较广、速度较快。


劳务合作输出型。领建劳务类合作社,吸引农民加入,通过系统培训发展建筑施工、物业管理、田间管理等劳务输出业务,带动农民实现就业增收。


社会化服务带动型。依托或领办生产服务类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烘干仓储、冷藏加工、农民培训等社会化服务项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