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临近,许多来到首钢公园的游客不得不购买一瓶首钢汽水。以3号高炉为背景拍摄玻璃瓶汽水成为打卡新趋势。近日,记者从北京首钢园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为工人提供的防暑降温饮品,是几代首钢人的回忆。如今,首钢玻璃瓶橘子汽水的老味道在江湖中重新出现,让首钢人在回忆中找到了味道。更多已经消失的首钢食品计划复工上市,逐步回归消费者视野。
3号高炉下的北京礼品店、3号高炉南广场的流动卖车、首钢1919餐厅、线上名人店“查甘格”……在首钢公园,游客总能看到首钢汽水。
走进查干格尔无人超市,首钢汽水区人气很旺,顾客不断前来挑选。透明玻璃瓶配蓝色金属瓶盖。瓶盖打开后,软饮料冒泡饮用,酸甜橙子味道浓郁。“这是我们首钢人的专属口味!”老孟,曾经是首钢老厂的锅炉工人,已经退休多年。他和同事们叙旧时,总能回想起上班时用水壶打首钢汽水的场景。
首钢碱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初衷是为企业高温岗位提供防暑降温饮品。20世纪60年代,首钢建成了人造冰生产线,完成了从提供常温盐糖水到供应冰水盐果汁和简单冰棍的过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1986年,首钢成立了职工后勤福利机构,第三个食品车间应运而生,也就是后来的首钢汽水厂。当时汽水厂领先于全国冶金企业:汽水厂年生产能力3000万瓶,不仅生产各种口味、规格的饮料,还供应各种红果、甜橙、奶油、酸奶等冰淇淋冰棍。老一辈的工人仍然享受着把汽水从单位带给孩子的快乐。
随着首钢钢铁产业外迁,北京没有首钢汽水的影子。很多有首钢情怀的人经常问:“我们还能喝首钢汽水吗?”近年来,首钢公园成为网络名人的打卡地,游客对首钢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钢傅园子公司首钢1919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决定恢复首钢的老汽水风味。
首钢1919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琳琳为了获得原来的汽水配方,没有跑腿。几经波折,他找到了当时负责汽水生产的两位老师傅,了解当年的汽水生产工艺和配方。R&D团队联系了全国多家原料供应商,反复对老配方进行改进升级,最终准备了50多种配方样水,寻找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群进行盲测。
“这些跟当年的味道不一样。”参加盲品测试的老员工都摇头。于是配方持续改进了4个月,味觉盲测也经历了上百次。R&D团队最终在保持首钢老口味的前提下,生产出了现有的配方汽水,口味挑剔的老员工也点了点头:“这就是当年的味道!”很多参与测评的首钢员工开玩笑说,连打嗝一般都有橘子味。
“五一”期间,首钢1919公司生产的首钢汽水第一批玻璃瓶投放市场,在首钢园区首次销售。让大家高兴的是,节前4天就卖出了1000多箱和12000瓶首钢汽水。北京本地供应商抛出橄榄枝,首钢汽水逐渐覆盖了石景山、丰台、门头沟越来越多的餐厅和零售店。
李琳琳介绍,未来三个月,首钢汽水计划覆盖石景山和门头沟区域80%的餐饮和小零售店,并计划明年实现全国渠道代理商覆盖;首钢汽水计划于近期登陆主流电商平台
恢复首钢的冰棍、熟食、面条等食品也在R&D团队的计划中。不仅老味道会恢复,首钢食品也会“更新”:三座高炉形状的文创冰淇淋近期上市,目前还在最后打样生产中;首钢1919还计划在6月初推出桃味、橙味泡水,将健康理念作为重点;装着河北保定深井水的小瓶装饮用水也将同步上线,逐步推向首钢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