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安新闻网
为入驻同一生产基地的6家装饰纸企业节约成本60万元
6家装饰纸生产企业拟入驻同一生产基地。按照原来的审批程序,每个企业都要单独办理环评,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为了让企业少跑腿,节约审批成本,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选择在该基地试点“捆绑环评”,不仅没有延长审批时间,还为每个企业节省了近10万元。
企业有问题,部门会服务。自“民呼我为我”“三服务”实施以来,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积极走访了解,区复合装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于年初开工,6家企业拟入驻。他们在生产技术、污染生产工艺、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高度相似,能否“包”起来处理?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敏锐地发现了“创新”的空间。
当时,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也在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类似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简化模式,如园区内同类型小微企业项目,捆绑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
既然是探索,就意味着现成的案例不多了。为使6家企业的环评尽快落地,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与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等上级部门进行了数十次汇报对接,深入探讨了办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问题,明确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环评批复后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方式等重点内容。
作为创新举措,除了与上级部门对接外,还需与区发改局、区经信局等其他相关部门同步,协调解决基地项目立项和环评工作中存在的障碍,为实施“捆绑环评”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精确的指导来消除政策顾虑。为此,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先后7次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就环评相关政策、环评过程中责任认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核查、污染治理要求等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就环评文件编制、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提出了10余条建议,消除了企业对“捆绑环评”政策的顾虑,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浙江大学在“捆绑式环评”中被确定为环评编制单位后,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立即召集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召开座谈会,明确环评编制审批审核要求,实现全程服务,推动环评快速落地。目前各项审批进展顺利,环评报告预计9月初完成。
“‘捆绑环评’是临安第一次测试,主要是因为6家企业属于同一个行业,入驻同一个基地,具备共享条件,所以他们有开展‘捆绑环评’的优势。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快速投产,另一方面要节约成本。我们主动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试点成功,将在条件合适的地方进一步推进“捆绑环评”工作,服务小微企业,助力项目尽快引进、落地、投产。
本文来自【临安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