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建设
制造先行
路桥区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总引擎”,牢牢抓住老工业场地改造的“牛鼻子”,全力整顿“低散”,加快“换笼换鸟”,汇聚发展新动能。
目前,路桥区
启动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24个
整合盘活利用工业用地1860亩
新桥镇的奉化工贸、洛阳街的泥涌、路北街的垦德是路桥区改造升级后最先投入运营的老工业点。
2018年,这三个工业用地的年产值、年税收、平均每亩税收均有较大提升,并绘制了清晰的“上升曲线”。
老旧工业点所焕发的新活力
得益于传统产业优化提升行动
打破原有规则,创建新规则。
盘活存量资源
问题:
如何打破土地资源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破解之道:
通过二次开发低效工业用地,盘活现有资源。
具体举措
通过开展百日攻坚战,结合违法主题,迫使传统行业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整治“脏乱差”,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提高入园门槛,发布《小微企业工业园入园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园区建设标准、企业入园标准、企业结算流程等。并规范小微园区建设。
路南街道肖谢工业园区:
作为路桥区工业制造的代表,路南街道小谢工业园区成为“低散”企业的聚集地,整体布局凌乱。园区59家企业只有一家,年税收只有700万元。
2018年4月,路南街道正式启动“一企一策”整治计划,强制拆除园区内违章建筑,对不符合环保、消防、土地相关规定的退役企业,迁入合规企业进行扶持发展。
arge/pgc-image/RGBfBSRBsimzeB" />政府的有形之手
为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加快路桥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
截至2018年底,路桥区共拆除老旧工业点内违建163万平方米,完成率达203%。
问题导向
聚焦精准施策
问题:
机电、汽摩配、卫浴……路桥区的各老旧工业点产业庞杂,该怎么整合提升?
解决之道:
路桥区从个性中找共性,探索提升改造路径。
具体举措
▼
除了像鸿泰采用“联结发展”模式的园区以外,路桥区创新实行“涅盘重生”“腾巢引凤”“除旧布新”为高质量企业留出成长空间。
积极探索采取国资代建、企业联合体自建、龙头企业联建和工业地产等多种模式,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园。
金清镇鸿泰小微企业科创园:
从曾经的3万多平方米违建到现在跃地而起的21幢标准厂房和2幢职工之家,金清镇鸿泰小微企业科创园完成了“脱胎换骨”。
改造前:企业“低散乱”、布局散乱,缺乏集聚效益,而优质企业又缺乏空间,无地可租。
改造后:重点引进金清本地块状产业群的优质企业,将企业研发、宣传、知识产权等纳入“共享平台”,以“聚”为平台,抱团为合作,将块状经济做大做强。随着企业全部入园,科创园预计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2000万元。

政策贴心
营造最优环境
问题:
如何帮助企业营造更佳的发展环境,实现长远发展?
破解之道:
建设“小社区”,提供“大服务”。
具体举措
▼
2018年,路桥区成立了智能装备产业协会,通过该技术平台,企业可以相互共享信息、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增强对外竞争力。
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入驻和长期发展,路桥区贯彻“同步规划员工宿舍”理念,把园区、厂区当作“小社区”,提供“大服务”,实现“大安全”。
丰华工贸有限公司工业点:
前不久,丰华工贸有限公司工业点被评为了2018年度台州市“十大老旧工业区块改造示范点”之一。
占地28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丰华工贸经过改造提升,“摇身一变”成为了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园。一流的环境吸引了台州铭仁自动化设备、台州市热火机器人有限公司、浙江能伟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创新水平高、产业基础强、经营效益好的生产企业相继入驻。

改造前后对比图

好环境、好政策让企业“如鱼得水”
下阶段
定会有更多的老旧工业点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