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签约现场组织了发放生活物资、抽红包等活动,主席台前的居民排起了长队。
红网时刻记者 周昂 通讯员 张觉新 长沙报道
6月27日,郭雪峰为了走在大家前面,成为小组第一个率先签约的人,早早就起床了。
当日,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路423号棚改项目拆迁工作启动并签约,居民们期盼多年的“安居梦”进入实质性阶段。
“毕竟,我大半辈子都住在工厂里。这是肯定的,但我不能不拆除它!已经到了不拆的阶段!”签约后,郭雪峰的心情有点复杂,既喜又悲。开心的是他终于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难过的是他需要和以前郁郁葱葱的岁月挥手告别。
充分听取民意,努力解决长庆厂居民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热切的期盼 托起群众幸福安居梦
“老房子换新房,小路变大路。我们都非常支持。”没多久,项目部前坪的空地就围满了前来签合同的居民。通过签约现场,棚户区的人们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签约首日,项目征收工作实现“开门红”,签约率超过90%,不仅刷新了全区大型国有土地房屋征收拆迁新速度,也为全区项目征收拆迁工作树立了良好榜样。
在签约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湖南长清机械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03厂)退休工人闫迅速完成了签约手续。
五十年前,颜姝就住在这里,从年轻小伙到成熟男人,再到花甲老人。和685员工一样,这个当年被别人羡慕的中档国企社区,不再年轻,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老。
晏殊告诉记者,老年大院和人一样,有很多问题。小区内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漏风,管道老化,居住条件差。“院子里杂草很多,蚊子也很多。大家最担心的是院子的砖墙。我怕遇到大风大雨,大家都不敢走近。”
老医院、老房子、老设施、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是居民常见的担忧。因此,棚改成为长庆厂宿舍居民的热切期待。
当人们需要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回应。基于群众呼声和发展的前瞻性考虑,长沙市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同意批准新开铺路423号地块(原湖南长青机械厂生活区用地)棚改项目。
7月2日,天心区组织召开新开铺路423号地块棚改项目工作调度会。
重要民生工程 铿锵棚改路步伐坚定
面对群众的殷切期望,天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加快棚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合力攻坚,以一定态度推出685户民生相关图片。
众所周知,棚户区改造是在政府统一指导和规划下进行的一项民生工程,但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甚至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为此,天心区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经过详细勘察,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各种历史难题。
为加快新开放铺平道路42
3号地块棚改项目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天心区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新开铺街道、豹子岭社区、居民群众、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排除万难,共治共建开展棚户小区的更新改造。7月2日,天心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周志军主持召开了新开铺路423 号地块棚改项目工作调度会,就项目推进工作与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中房集团湖南分公司代表展开座谈交流。
“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棚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齐心协力、加压推进,集中精力抓好新开铺路423号地块棚改项目建设,真正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周志军在会上强调,要充分依托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以旧貌换新颜、让百姓得实惠。
“我们将与天心区一道,动用最好资源、最优设计、最精力量,致力于把该项目打造成集绿色、人文、科技、智慧于一体的幸福家园。”作为具体承担长青机器厂棚户区改造任务的企业,中交集团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中交房地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济表态道,将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棚改惠民、圆梦安居,让长青机器厂恢复“长青”。

新开铺街道组织召开新开铺路423号地块棚改项目推进会。
党建+棚改 红色引擎赋能跑出“新开速度”
棚改是长青厂居民当下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确保该项目提前实现“签约清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征拆工作提速,事先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
了解到小区退休老职工居多,在征拆工作启动前期,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深入小区每家每户进行上门走访,挨家挨户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争取居民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将片区的历史材料、相关征拆政策全都收集起来,汇编成册,发至每户居民,做到人尽皆知。
新开铺街道还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征拆任务融合互促,组织召开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骨干动员会、座谈会,利用张贴横幅、喇叭广播、网络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棚户改造意义,不断加强舆论引导,统一居民思想认识。
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命令。为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为棚改工作保驾护航,新开铺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将临时党支部建在征迁指挥部,积极动员小区内3个党支部、150余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棚改拆迁工作就有了主心骨,议事决策也有了组织领导。”对于有着30多年党龄的唐铁刚来说,棚改更像是一次对于党性的重要考验,让他更加清晰地思考了如何以坚强党性和过硬素质彰显党员在棚改拆迁中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临时党支部还充分听取民意,从各党小组征集的建议中,梳理出数十条居民意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方代表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并积极参与到回迁房户型设计、施工监督等过程中来,努力让棚改这一“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在项目指挥部,记者看到“项目签约进度表”粘贴在办公楼最显眼处,进出的党员干部和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看得见。据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党建引领和棚改推进的双促进、双提升,包括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内的所有班子成员都要带组上户,理清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到人,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为征拆工作一启动就快速“领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签约率的背后是征拆干部100%的投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说,项目签约从0到93%,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凝聚着党员干部日夜攻坚的汗滴,每一滴汗水也浇灌着居民群众的幸福未来。“街道把征拆现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的实践课堂,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群众没有一个人不支持。”
眼下,曾经承载着长青厂工人们青春回忆的地方,开始了它现代化的步伐。签完约后的郭学峰掏出手机与老房子合影,与左邻右舍合影,用照片定格时光,留下那抹专属的时代印记。
“当下最期盼的就是尽快回迁,将来大家还要做邻居!”郭学峰的一句话,道出了来自棚户区的居民们实现安居乐业的热切梦想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