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一处色彩斑斓的丘陵地貌呈现“彩云”景象(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夏季,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绚丽的自然色彩随山势起伏,层理交错。走在里面好像是在画坛。
新华社记者郎冰冰摄
夕阳下的敦煌月牙泉(7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石平摄
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工作人员在中国宁夏中卫(宁夏段)进行接触网施工(7月10日摄)。
中兰客运专线全长218.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北起宁夏中卫,南至甘肃兰州。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预计2022年通车,届时银川至兰州铁路运行时间可由8.5小时缩短至2.5小时左右。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7月14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山小学学生在学习游泳(无人机照片)。
为解决学生暑假“照顾难”的问题,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山小学依托文化体育教育资源,开设了游泳、足球、书法、葫芦娃、垒球等多个兴趣班,免费提供“暑假托管”服务。
新华社发(夏摄)
7月8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参观者与使用仿生机器人的参展商握手。
新华社记者方伟社
7月15日,在贵州省龙里县万潭河镇垣曲村毛里寨拍摄到苍鹭。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等众多鸟类筑巢栖息、繁衍生息。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cxFnQ43qgrEtB" />这是7月1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天星乡林区拍摄的白鹭。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深入开展县、乡、村“林长制”和“河长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各林区和生态湿地逐渐成为白鹭、噪鹃、草鹭、牛背鹭等各种珍稀鸟类理想的觅食、繁衍和栖息之地。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7月14日,河曲马场小学学生丹增喇巴在草原上踢足球。
在海拔3000多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草原上,玛曲县河曲马场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开启欢乐暑假时光。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在山西省黎城县岩井村的谷子地里,魏美玲通过网络直播介绍小米生长情况(7月8日摄)。
太行山深处,山西省黎城县岩井村的谷子地里,魏美玲带着手机稳定器、三脚架和手机,准备开始直播村民锄草、松土的过程。
怀着发展现代农业的梦想,在城市里工作多年的魏美玲回到家乡创业做起了职业农民,成为太行山上的“新农人”。她创办合作社种植小米,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几年时间,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带动平顺县、黎城县50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谷子大王”。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7月10日,在重庆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内,一名游客坐在水中边品尝巨无霸冰棍边打扑克。
夏日里,重庆各地水上游乐活动速升温。一些景区将麻将、扑克、巨无霸冰棍等趣味活动摆在水中,吸引游客前往纳凉体验。
新华社发(胡双悦摄)

7月9日,在日照市海洋美学馆城市书房,市民在看书。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一方面通过启动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还城市一条“蓝腰带”,另一方面,在保留松林、沙滩、礁石和湿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打造出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并配套建设城市书房、海洋美学馆等文化设施,还市民亲海、休闲空间,让海滨城市飘扬起生态“绿丝带”。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7月8日,游客在察尔汗盐湖游玩。
夏日,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察尔汗盐湖迎来众多游客。近年来,伴随着综合开发不断深入,察尔汗盐湖旅游价值日益显现,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月12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农民划着菱桶在一处水面采摘菱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汤德宏 摄)

7月8日,工作人员在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区里巡查。
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主体工程目前已完工,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图塔采煤沉陷区,占地面积约4.2万亩,总投资21.4亿元。除光伏发电外,当地对项目区进行生态修复,还将发展种植及养殖产业,打造智能光伏田园综合体。
新华社发(王正 摄)

7月9日,车辆在“太行天路”上行驶。
在山西省平顺县神龙湾村(原名穽底村)的峭壁上,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挂壁公路。
神龙湾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为了走出大山,1985年,村民们上山开路,用15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一条长1500多米的“太行天路”。
如今,这条“太行天路”已成为当地的旅游一景,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游览。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7月9日,共康村村民欢度“望果节”。
7月9日,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的村民们身着盛装欢度“望果节”。“望果节”是西藏农区在青稞麦田成熟之际祈求丰收的节日,据传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各地青稞成熟时间不一,“望果节”时间也各异。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7月15日,观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7月15日起,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这是7月14日拍摄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簇蘑菇。
夏日时节,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宜人。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7月9日,杨杜娟在三穗县八弓镇界牌村梳理竹丝。
今年33岁的杨杜娟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界牌村人。2014年,在遵义市工作的杨杜娟探亲回村,看到村里一些老人在从事竹编手艺,但产品仅是粗加工,销售不理想,于是她返乡创建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帮助乡亲们在网上销售竹编产品。为了把产品做精,杨杜娟向村里的竹编师傅和全国各地的竹编技艺传承人学习,并利用所学技艺给竹编注入时尚元素,使产品从单一的农用品发展到灯具、家具、工艺品等,深受消费者青睐,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300余人增收致富。
新华社发(欧秀灯 摄)

7月9日,工人在广西南宁市中建三局的一处建设工地上给玻璃幕墙打胶。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7月8日,小朋友在重庆市南川区东街玩耍。
2019年3月,重庆市南川区开始实施东街保护开发计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东街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打造以青年记忆小镇为主调的文旅综合体验项目。2021年1月,东街正式开街,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作者:郎兵兵 刘诗平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