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浪潮+知识
1、勤奋
我想告诉你的是一个极其简单而基本的道理。你可能从小就听过太多这样的道理,但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够,或者没有和梦想联系起来。我不想写一篇关于成功的文章,因为成功是教不来的。如果有xxx成功导师在那里,各种煽情和催人泪下,离远点,省点时间。
这不是那种朋友的朋友,也不是小明隔壁二姨的故事,更不是电影电视剧小说里的情节。这只是我们身边众多例子中的几个。这不是鸡汤,不是鸡血。你看到的将是你自己。很多时候,血就在你的骨头里,不是等着被打进去的。
勤奋不能保证你100%的成功,但对于真正的穷人来说,它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表哥,我太了解家庭情况了。我没有权利,没有钱,没有潜力,我是一个典型的穷人。初中毕业后,他学会了当瓦工,曾经为亲戚盖房子。后来,他的亲戚和孩子总是叫他“盖房子的叔叔”。直到现在,他在这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后来来到北京,来到中关村,开始做电脑存卖的工作,期间吃了不少苦头。
我佩服的是,他从ABC完全认不出来的程度开始,从零开始接触电脑,从零开始学习各种知识,没有不断努力。后来看到他教侄子英语,我莫名其妙地被感动了。业余时间也考了大专,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追求,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因为他已经是一个国际品牌在中国的老板和最高级别的经销商之一。刚才在微信上,我们还在讨论奥迪还是路虎更适合他。
从搬砖到盖房子再到IT,跨界就够了吗?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勤奋。一个细节,春节我们回老家,他经常开8、9个小时的高速,中间休息不到一个小时,一直一个人开车。
我曾经有一个叔叔,他经常在我的店里聊天。他是我父母的老朋友,抽普通的烟。他似乎并不突出。后来我妈告诉我,我家旁边最好的当地社区,第一家私人银行(贷款公司)等等,都属于这个大叔的产业,资产过亿,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很不错。这个叔叔不识字,靠努力(当然还有运气),他抓住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做(而且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有一次我妈跟他们去做生意,在矿上看到他在寒风中裹着军大衣(山里真冷),还在亲自跑来跑去,很辛苦。
现在,每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都看到了自己的运气,却往往忽略了背后的辛苦。我也在他身上看到了勤奋。
我的好朋友和前同事现在在一家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作为一名学生,我去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在当时的一家小互联网公司实习。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个阶段都在尝试新的角色,做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后来上市了)。当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我可以看到她的勤奋和努力,以及她对理想的坚持和奉献。
一开始,我通过邮件和她吵了一整夜,第二天一起喝了一杯开心的咖啡.有一次我们加班到深夜,一起转身,一起折腾。在这个过程中,性别和专业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进,不断前进。
每个人都能看到最后的光环。有多少人知道是多少滴降水?前几天我请她吃了好吃的,看到她瘦了。她说要跟上公司的发展,事情太多了。
我公司的同事,我太了解他了。家很普通,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的时候,我们都是夫妻,在兄弟的帮助下,我们几乎没有给父母带来任何麻烦。我们曾经在一个项目上工作,去其他地方出差。他连续奋战了三四个月,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1点,周末也没有休息,所以大家一路辛苦。当他出差时,他玩得很开心。几天前我取笑过他。他是一个30岁的男人。他晚上用iPad玩了一个“你拍一个,我拍一个”的游戏,帮女儿得分.现在他还“在路上”,但已经买了三环边的房子(学区房,右)。我们还有一个同事,他加入团队的时间太长了,因为他需要适应新的专业和领域。这段时间他工作非常努力。端午节期间我们有额外的假期。我来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他一个人来上班,周六周日从不停歇。我觉得他很努力,他告诉我:“这是成长的必要代价。”春节期间我们还有一个额外的假期。正式上班的前一天,我跑到公司,想成为农历新年第一个去公司的人,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不是制度而是梦想让大家愿意努力。
font-size:15px;">写这篇文章时,我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没有多少出身豪门的高帅富,没有那种像一些人一样一说起谁谁谁的老爸老爸舅舅大爷如何如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朋友突然发现是富二代的感觉。我能看到的太多的例子,都是我周围的“屌丝”朋友们如何吃苦耐劳、成功逆袭、一步步实现他们的梦想的各种副本。大家都会觉得北上广的房价高,但是我身边很多朋友,一样出身寒门,一样买房买车,让家人过上非穷人的生活(原因在于我也不知道现在富人的标准是什么)。我看到的仍然是他们的勤奋。我们身边的诱惑太多了,当我们一边抱怨命运、一边享受一个个小惬意、一个个悠闲的周末时;当我们一边感叹缺乏机会、一边浪费大好的青春时;当我们一边有一腔热情、一边却安于现状无法赶快行动时;可曾想过另外一些人正在奔跑,正在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一个产品设计的成功,需要做到极致。一个人的成功,也需要这种极致。
我面试过很多人,每当我听到大家说自己非常有热情做这个行业、这个方向时,我都会想知道,那么,你现在开始行动了么?已经做了些什么努力?我们能找到太多理由了,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没那么多人感兴趣你自己的理由,也许只有自己才会在意。
我不太同意“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并不比历史上其它时代在这方面差。出身寒门的人,有太多短板,没有家庭背景提供捷径、缺乏经济基础、要养家糊口甚至接济家族,但是勤奋是一个大补丸。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无法掌控,在这个时代,以及在任何时代。我们真正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勤奋。至少,我们还有这个选择。
我们就是寒门。(向范冰冰老师致敬:“我没有想嫁入豪门,我就是豪门”)
2、浪潮
《黑客与画家》里,保罗·格雷厄姆谈到的财富观很有意思(保罗·格雷厄姆是硅谷的创业大师,亿万富翁)。17世纪之前,富人们积累财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偷窃,例如战争、征税、贪污等,而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使得创造财富的速度能够超过以偷窃来积累财富的速度。
获得财富,除了在资源的分配上做文章,还可以创造新的财富,增加资源的总量。无论你是去煎饼,还是自己做个App,还是像袁隆平一样改进杂交水稻,这并没有损害到别人,但这的确增加了社会的财富,而你从中获得了收益。
创造财富本身并不是邪恶的事,也并不是只有通过邪恶的方法才能实现。尽管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并且将来会持续存在各种以损害他人或社会福祉而致富的例子(并且很多),但是没有一条路是完全封死的。企业家的才能并不应该被忽视,对风险的承担、对信息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价值,以剥削、坑蒙拐骗来给企业家贴标签,并不全面。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阿特拉斯耸耸肩》这部电影(或读原作)。
很多人只看到了财富所谓“原罪”的一面,看到了各种投机、各种阴暗,就觉得这似乎很神秘,觉得自己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甚至,脸皮还很薄,错过了各种能够发横财的机会(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例如各个阶段的权利寻租等等),是不是就没指望了?难道这个社会越往后发展,穷人就越没出路了?
看看人类历史,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变动、王朝更迭的时候。所以你能知道卖草鞋的刘备以及同样小商小贩出身的关羽张飞的创业故事,却不知道某个同样雄心勃勃励却恰巧只能继续卖草鞋的路人甲。
经济社会也是这样,只不过,像大海一样,有更多的浪潮汹涌而来。各种行业都在发展着,新技术的涌现、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改变、甚至就是人们口味的不同,都会让一个行业/领域兴起,而让另一个下降。创造财富的人(其实也包括掠夺财富的人),在勤奋之外,往往都是踏上了这样的浪潮。这样的浪潮,在各行各业都是存在的。机遇在变化和波动中,而非稳定中。
前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汽车销售行业,前几年非常好,因为需求刚刚建立起来,行业仍然在波动期,从车厂提到车,加价卖出去,收益很不错。而现在,形势就要差很多。实际上这也是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体现。
无论是做生意、选择一份职业、学习一种技能还是别的,都去想想,你所面对的那个或大或小的浪潮会是什么。如果你现在选择进入一个已经进入稳定器(甚至更糟糕的衰退期)的行业,也许短期有不错的收入和待遇,但是长期的发展会被限制住。
IT是一个大的浪潮,这背后是信息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所以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财富快速积累的例子在IT领域。事实上,IT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且这种改变未来只会更加剧烈。这种改变创造了波动,也就创造了机会。
很多人觉得IT是个独立的行业,其实不是。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你会发现,卖煎饼都可以搭上互联网的车(请自行搜索这个例子)。早期赚钱的淘宝卖家不一定懂技术,但会做生意,能够跟的上浪潮。所以,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股浪潮,就要会利用它,而不是总觉得自己是行业外人。
在IT业内部,同样有大大小小的浪潮(参见《浪潮之巅》),最近的一次是正在行进中的移动互联网,不断的有公司崛起、有公司消亡,也就会有新的希望诞生。
波动期并不见得是上升期,风险会很高,这也是壁垒,早进入的玩家就会有更多的收益。有些人踩到浪潮,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聪明,还有他们更愿意冒险(当然也许他们家底本来就够厚)。我们周围太多的人,接收到来自家庭的信号就是:稳定。想想20年前的国企和下岗职工吧。没有绝对稳定,只有动态稳定,这里的稳定,是你个人的能力。错过了这个浪潮,还会有另一个浪潮,这个世界是动态的。无论如何,不要认为穷人没有机会。
3、知识
知识不是只在书本上,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所谓“知识分子”给人的印象就是戴着厚厚的眼睛拿着厚厚的书本,但是,那些大字不识一个人往往也能告诉你他们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往往的误区就是认为知识只在课堂上,在教科书里,多少年高考导向的教育造成了这种影响。很多人工作后发现,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知识,是那些在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之外学到的。
前些天一位教授朋友来拜访,聊到他们的一个学生,当年拿到一个iTouch,兴奋的不得了,别人都在考研考托福时,他在拿着装备“傻乐”,吸收各种有趣、好玩的知识,后来还在读书便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现在在国内已经挺知名了。这里的知识,绝不是每天老师能在课堂上传授的。
我建议学生朋友们,去积极的学那些能够让自己变的强大的知识,无论是在图书馆、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在兼职实习中。分数无法表达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我的另一个亲戚,初中毕业,做过很多工作,后来在一些私营的铁合金工厂打工,这是我老家当地年轻人常见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很辛苦,想象一下每天在高炉旁边干活是什么感受。这里的知识,不仅仅在技术上,还在管理等诸多方面。这样的知识积累,前几年他做到了厂长,每个月收入一万多,在当地那样的四线城市已经很不错。不是富翁,但已足以归入有产者的行列。
知识是寒门子弟能够拿起的少数武器之一,是我们最容易获得的内在财富。
“希望”永远在那里。我的希望,就是大家看到这篇文字,能够燃起自己的希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无论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