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7年富豪榜。王健林是中国大陆首富,其次是马云、马花藤、王伟和丁磊。前五大富豪的资产加起来超过1100亿美元。在赞叹人们赚钱能力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就在前几天,胡润研究院的报告提出:中国财富自由门槛一线城市达到,2.9,亿元,二线城市达到了1.7亿元。,所以王健林的1亿元确实是一个小目标。
我们知道,资本需要原始积累。我们经常强调“第一桶金”的概念,因为这第一笔收入往往是后来巨额财富的种子。但在收集和分析了富人或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数据后,我们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攫取自己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时间段具有非常有趣的共性。
我们专门收集了一些熟悉我们、赚到第一壶金的当代富豪的年龄,制作了如下分布图:
我们熟悉其中很多人的经历:比如比尔盖茨20岁的时候,写节目赚了18万美元的版税;李嘉诚29岁成为香港“塑料花王”;马云在中国黄页赚了700万的营业额;王健林万达的第一个项目,旧城改造等等。
当然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和创业的第一桶金是有差别的,有些人的创业第一桶金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有些人则不是。,但是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财富故事放在一起时,一个有趣的定律浮现在我们眼前:
排除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发现在这些富豪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经历完人生了第一个,20年时,成功的挖掘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桶金的来源往往来自于一个从小兴趣和天赋培养出来的杰出专业技术,比如盖茨、扎克伯格、雷军;或者是来源于一个商人的天赋,让他能够把握市场需求,完成一个暴利的生意,比如从小做生意的巴菲特、索罗斯,甚至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成功的电商公司和微信业务。
第二
财富创造的黄金年龄在30岁左右,这可以说是我们统计里表中的一个最高峰。在这个年纪完成财富做的富豪们数不胜数。相较于那些20岁的年轻富豪们,30岁左右的人在成功属性上往往具有极强的企业背景。不管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还是第二桶金,在这个年纪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往往不再是个人的财富创造,而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共同体的代表。我们在三十多岁的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中能看到雷军的小米,马化腾的腾讯,马云的阿里巴巴,李彦宏的百度,柳传志的联想,刘永好的新希望,王石的万科等等。过了30岁这一创业的黄金时期,我们看到成功的“高龄”创业者数量在急剧减少。此时人们创造财富的主要途径开始变得和年轻人大不相同。我们更多看到在35岁之后的成功人士他们往往具有知名企业高管的背景属性。就像苹果的库克、联想的杨元庆。
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群体,他们的“30岁黄金期”往往会来的比较晚。那就是军队里出来的复员兵们。他们从军队中历练归来,具有一个成功创业者所需的很多优秀品质。在这些人中我们看到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万达的老总王健林等代表人物。
在这些人中我要着重讲一下小米的创始人,“互联网教父”雷军,他在20岁的时候靠给软件写加密软件赚了100万,这是他的第一桶金。随后雷军进入了金山公司,并在31岁时当上了金山公司的总裁,并在随后任金山软件董事长一职。在执掌金山期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广泛活跃在一级市场上,他的第一笔巨额收入也是在这段时间大概在他36岁时产生的。随后他在41岁独立创业,开创了小米科技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教父”。他在20岁,30岁,35岁以及40岁这四个黄金时期完成了对自己人生非常关键的四次大跨步,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创业者形象。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这些黄金的时期抓住机遇,让自己不在财富上掉队呢?最大的一个因素也许就是积累。雷军曾经提出过一个“飞猪理论”。很多人认为雷军的意思是“只要风口来了,哪怕是猪也能飞到天上去”。还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为成功的创业者们蒙上了一层投机的色彩。但在一次被潘石屹拉去为新落成的创业孵化园站台时,雷军做出了解释,他说:“你们所看到在天上飞的那些猪,在背后都起码有最少一万个小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