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特色产业资源,培育新的消费业态和模式;针对居民和产业人群的消费需求;培育宜居生活、素质教育、体育休闲、商业社交等配套消费业态;完善与全球产业新城综合标杆一致的消费供给体系……亦庄新城距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还有多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提交答卷。
线上线下挖潜力
1-5月,北京经开区第三产业实现营收4433.8亿元,增速28.3%。其中,批发零售业在去年同期逆势增长17.6%的基础上,同比增长27.4%,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77.7%,第三产业实现全面增长。数据背后,是北京经开区消费经济内涵外延不断拓展的良好势头。
夏天来了,北京经济开发区某商业综合体的室外广场上,一个热带雨林般的绿色海湾悄然出现。郁郁葱葱的“绿色丛林”、清凉流淌的瀑布、可爱可爱的宠物公园、热闹的绿色市场,让消费者沉浸其中。晚上,记者看到,很多店铺几乎挤满了人,很多店铺已经排起了好几排前来就餐的游客。由于游客众多,许多餐馆的工作人员在入口处用栅栏围起了几条排队通道.此外,经济开发区新春券发放、“电子竞技北京2021”成功启动仪式、“大东东南”科技艺术节开幕等活动。对带动北京经开区整体消费形势起到了显著作用。
如果说线下消费体现了北京经开区的经济活力,那么线上消费则推动了经开区企业间新消费矩阵的创建。今年的“618”,包括小米、李宁等辖区多家企业组成的“国潮”品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目前,北京经开区正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希望吸引世界级消费品牌进入,帮助经开区知名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据北京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专班推动一对一
对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命题”,北京经开区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按照“协调国际国内市场资源,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供给,聚焦产业和居民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主体作用”的基本原则,编制了《经开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细化分解建设特色消费中心、助推消费品牌供给、引领数字消费创新、促进产业消费协同、示范智慧流通融合、升级消费体验服务、优化消费市场秩序、推进特色消费活动等8项行动,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高效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顶流”消费新地标、打造高品质超级商圈等核心功能,北京经开区聚焦龙湖亦庄天街、北京智慧电子竞技中心、南海子体育休闲产业园三大项目。建立“一对一”专项对接机制,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实施经开区商业品牌衔接计划,引进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吸引国际知名商业企业设立国家和区域品牌旗舰店、体验店,鼓励开设直营店或工厂店,提高高端品牌优先度。同时,利用大型商业设施、商业综合体的室外广场、室内中庭、外部c
布局社区商业中心、宜城家居中心和创新家居中心;聚焦智能信息、医疗健康、汽车体验、特色旅游、产业会展等重点领域.未来,北京经开区将着力构建以轴线引领、商圈联动、多点支撑的“14N”消费空间格局,坚持“产业端、消费端”协同部署,形成产业与消费协同互促的格局。同时,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区,聚焦未来消费模式演进,构建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体系,成为现代消费模式引领中心。
“坚决贯彻落实北京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聚焦全球产业新城全面对标要求,聚焦服务生产城市与宜居城市融合,努力打造北京东南部国际消费新地标。”北京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魏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