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阅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鞋类产品按鞋底和鞋面材料分为布鞋、皮鞋和胶鞋。布鞋是指外底由多层布料制成的手工制品,主要由家庭主妇自己缝制。皮鞋是工匠制作的,也属于体力劳动产品;这时,胶鞋已经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
我国胶鞋标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鞋业大致分为皮鞋、胶鞋、布鞋和塑料鞋(凉鞋)。此时胶鞋划归橡胶工业局和化工部。胶鞋是鞋类中技术比较先进的行业,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很多工序都是用标准模具生产,产业化程度比其他鞋类要高。在这个时候,胶鞋可以说是奢侈品,也是各类职业运动员的球鞋。直到20世纪80年代,胶鞋仍然是运动员的主要鞋子。
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发展,胶鞋生产逐渐成为当时工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胶鞋产业的技术发展也拉开了我国胶鞋标准化发展的序幕。1964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鞋类标准GB/T 318-1964 《布面胶鞋》,1974年和1983年两次修订。在1983版标准中,带布面的胶鞋包括普通运动鞋、排球鞋、羽毛球鞋、篮球鞋、足球鞋、劳动鞋、轻便鞋、防寒鞋、童鞋等。可以认为,带布面的胶鞋统称为运动、日常穿用鞋。
1985年,中国成立了全国橡胶和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工作组,1987年成立了全国橡胶和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9)。胶鞋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后,胶鞋标准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对提高我国胶鞋产品质量水平、发展国际贸易起到了显著作用。
标准推动胶鞋技术进步
随着制鞋科技的进步和改革开放,化工部橡胶制品司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部署胶鞋企业向国外学习冷粘、注塑等新技术,并在全国制鞋行业率先攻克了这些新技术的技术难题。在1983年编制的《胶鞋企业技术大纲》中,重点推广了冷粘注等新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引进生产线,结束了传统胶鞋单一热硫化工艺生产、橡胶和棉帆布使用受限的历史,形成了由热硫化布胶鞋、全胶鞋和冷粘/注(塑)工艺橡塑鞋三大系列产品组成的新结构。
1986年受化工部委托,上海胶鞋研究所组织各大胶鞋厂编制GB/T 9883 -1988《胶鞋名词术语》国家标准(现为GB/T 33384-2016《胶鞋术语》),在此标准中将冷粘工艺鞋改称为橡塑鞋,与布面胶鞋、全胶鞋一起列为胶鞋产品。并于1989年发布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编写的国家标准GB 10507《橡塑冷粘鞋》、GB 10506《注塑鞋》和GB 10508《橡塑凉拖鞋》。1991年按照当时国家标准清理整顿的工作要求,布面胶鞋有关的国家标准转化为了行业标准HG/T 2870《乒乓球运动鞋》、HG/T 2016《篮、排球运动鞋》、HG/T 2017《普通运动鞋》、HG/T 2018《轻便胶鞋》、HG/T 2182《棉胶鞋》,橡塑鞋相关的国家标准转化为了HG/T 3084《注塑鞋》、HG/T 3085《橡塑冷粘鞋》和HG/T 3086《橡塑凉、拖鞋》。这些标准的转化说明胶鞋行业已经从简单的帮面帆布外底橡胶的布面胶鞋发展成为品类丰富、广泛适用于各项运动的专业鞋和日常穿着使用鞋。标准的发展也使得胶鞋行业在劳动、防寒、体育运动、日常穿着等用鞋方面不断扩展,为胶鞋持续发展提供了质量保障。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根据胶鞋行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结合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对各类胶鞋标准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修订要求,以期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体系。今后,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将继承和发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精诚合作、积极探索的传统,不断提升胶鞋产品质量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国家标准委网站
供稿 |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