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旗县检察院检察长王东旭(左三)走访河南省九年食品公司,听取县人大代表尹鸿岱(左一)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河南省社旗县人大代表、河南九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宏达,身份多重。在工作中,她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管理者。在她的生活中,她是村里孩子们眼中的“慈母”。在曾经的犯人中,尹鸿达是一个为他重返社会带来希望的人。
努力工作,回家创业的梦想成真
尹宏达毕业于郑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前曾从事工商管理工作多年。2007年尹鸿岱和丈夫耿松恒辞职后,在禹州市注册成立了“醉香”食品公司,生产饺子、汤圆、馄饨、粽子等传统食品。随着对市场情况的准确把握和产品质优价廉,“香口子”速冻食品逐渐成为许昌市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
“回家投资创业,是在外打拼的最大心愿。”听说老家社旗县政府实施了“人才回流”的产业项目后,丈夫劝说尹鸿岱回乡创业。2015年12月,小两口花了5000万元回乡,河南九年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返乡创业以来,尹鸿岱带领公司团队主动承担帮扶任务,采取公司合作农户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增收机会。社旗县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2017年,公司种植土豆800余亩、紫薯200余亩、荠菜800余亩,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种植户500余人、贫困户150余户。
爱是沉默的,是孩子的“代孕妈妈”
乐于助人,扶贫济困,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尹鸿岱把目光转向了公益和教育。她致力于帮助学生,关心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
2008年汶川地震后,禹州市妇联发出关爱汶川地震孤儿的倡议,尹鸿达积极响应,成为30名孤儿的“代孕妈妈”。自从成为“代孕妈妈”后,尹宏达每年都会给孩子送去奖学金和学习用品,还经常通过电话和视频的方式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现在,这30个孩子中有22个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剩下的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回到社旗县,尹公达成了该县留守儿童的“代孕妈妈”。“社旗留守儿童多,照顾他们的‘特工’太多。其中六个刚刚好,所以我可以经常去拜访他们。作为母亲,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一定是最用心的!”她说。
下洼镇的贫困儿童小西和萧冰分别是14岁和11岁,他们的父亲因病去世。据我记忆所及,姐妹俩从未见过母亲,而是祖母带大的。为了让小茜和萧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尹鸿岱经常带她们回家几天,还经常带着孩子找她们玩耍学习。在尹鸿岱的悉心照料下,姐妹俩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有一天,小茜看着尹鸿宇说:“我这么大了,从来没叫过‘妈妈’。我能叫你‘妈妈’吗?”得到尹宏宇肯定的回答后,小茜激动地告诉姐姐:“我们以后会有妈妈的。”
结对帮助囚犯重新开始生活
采访中,尹洪军告诉记者:“前不久,我收到了曾经帮助过我的犯人小宇的一个好消息。”
话。没想到,11年前的那段不寻常的帮教工作,重写了小余的人生。”2010年,在尹红妲引导下,小余在改造期间学会了档发技术,2013年出狱后与人在山东开了家档发厂,生意做得非常好。如今,小余的档发厂每年赢利达430余万元。
时间追溯到2009年,河南省妇联挑选7名优秀创业模范组成事迹报告团,尹红妲作为报告团成员进入各大学巡回宣讲。第二年,河南省公安厅联合省妇联组织报告团深入劳教所、戒毒所、看守所,与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并作为社会爱心企业代表进监开展就业推介。
“我们了解到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检察职能后,与检察官们一起,结合实际案例告诫社区服刑人员遵规守纪,同时向他们详细介绍当前就业和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尹红妲介绍道。在检察机关的积极协调下,尹红妲主动联系其他企业负责人,与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进行结对帮扶,向结对对象介绍用工条件、专业培训、薪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同时结合他们的技术特长,了解其就业意向,架起企业与社区矫正人员双向选择的桥梁。尹红妲提到的小余,便是在结对帮扶中重新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结对帮扶搭起连心桥,让曾经犯错的人员重新振作起来,是我尽最大力量做社会公益活动的初衷,也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尹红妲感慨地说。
来源:检察日报 汪宇堂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