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8月9日讯(记者黄通讯员季亚梅)井井有条的生产车间和轰鸣的运转机器,谢像往常一样认真检查制簧机的运行情况,并不时调试机器和添加机油,这只是谢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
谢,50岁,从事家具行业27年,入行至今一直在晚安之家工作。从包装开始,我们一路做,冲内胆,做弹簧,调机器,开叉车,修机器。永远是公司需要什么,他学什么,什么都精通。对此,谢表示:“既然公司认可我,把任务交给我去做,那么我对这份信任就必须是正确的,不管有多难。”
样样全能的“多面手”
谢是湖南长沙人。1991年高中毕业后,他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继续读大学的机会,而是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打了几年零工,被介绍到晚安之家,现在已经这样了。贫困的家庭和母亲的早逝,使谢早早学会了承担重担,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正是这些宝贵的品质,让他在27年的夜不归宿中一步步成长,从一个毫无经验的“穷小子”成长为车间里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1994年,刚入职的谢,主要从事包装工作。虽然岗位的技术要求不高,但他从不懈怠,而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短短一个月,通过多学、多看、多练,在八小时制的工作条件下,刚开始打包不到10张的新手,逐渐变成了能做近40张的“老师傅”,每一包都能完美通过检查。在包装岗位工作近两年后,谢主动到包边、制春、弹线等岗位学习,以最快的速度胜任岗位工作,及时解决了良宵发展初期就业紧张的问题。更难得的是,他一个月左右就能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岗位。
后来,因为公司的需要,谢和公司的其他几名优秀工人去了浙江设备厂学习。除了学习机器调试,维修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学习,得益于扎实的技术和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谢成为了弹簧机的日常维护管理人员。同时,为了方便生产,谢专门学习并取得了叉车证,成为了公司里为数不多的拥有特种作业许可证的工人。而且,谢还多次获得晚安家园月度优秀员工、年度优秀员工;并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技术能手等荣誉。
事业、爱情双开花
谢从晚安之家进入家具行业,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担任了晚安床垫生产的样板班组长,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当时公司不大,只有十几个人,彼此都很熟悉。此外,我们在家里很亲密,经常在一起聊天吃饭,我们会一个接一个地在一起。”谈起和妻子的相识,谢开始害羞起来。他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母亲去世早,所以很担心这段感情。然而,谢的妻子并不在乎这些外在的原因,而是看中了他脚踏实地、负责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恋爱三年后,她步入婚姻殿堂,组建了一个小家庭。而且,在那一年的婚礼上,公司专门派人来祝贺,这让谢和他的妻子非常感动。
据谢介绍,他的妻子早在1992年就进入了晚安工作,并且是缝纫组的组长。他妻子的哥哥是晚安员工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从那以后已经32年了。而且,以工厂为家的员工不在少数。大部分都是工作年限长的老员工,大部分都是长沙周边的人,这让很多人实现了在自家门口工作的愿望
除了在良宵遇到许多亲密的朋友和工作伙伴,它还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在公司这么多年,和同事相处很愉快,工作氛围也很轻松。最重要的是,晚安的企业文化、企业福利、人文关怀都是同行业中最好的,让我们感到很温暖,有很强的归属感。”
"http://p5.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faNfIGINLf30r" />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
如今的谢学斌除了管理着整个制簧生产线外,自己还能做到不脱产,而且工作态度端正有担当,注重生产质量和现场安全。晚安生产部高经理介绍,谢学斌不但技术好,而且为人踏实、负责,只要是公司安排的任务,都能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他在公司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公司什么岗位缺人他就去学什么,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当时用工的需求,所以现在整个车间的岗位他都能胜任。”
从一线工人到生产组长,谢学斌勇用自己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完美的做好了身份的转变。现在,谢学斌每日除了做生产任务分解、监控、管理班组成员外,自己还在一线进行生产。在其他车间需要人的时候,甚至会不顾自己的利益,去给其他的车间帮忙。对此,谢学斌解释到:“自己的利益是小事,公司的事是大事,公司好了我们才能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已经是谢学斌在晚安家居的27个年头了,在这里他收获了成长与爱情,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从当初青涩的小伙子变成了独当一面的车间“多面手”。他说:“回顾这27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上班,让我既照顾了家庭又兼顾了工作。也感谢公司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信任,让我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晚安家居对有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但是在我眼里,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公司打造百年品牌贡献一份力,我也坚信在这里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