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无论是流程制造还是离散制造,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的批量生产;制造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则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 实际上,采购部门的效率过高,仓库里囤积的某些材料10年都用不完,仓库库位饱和,资金周转很慢; 许多公司要用613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所需要得物料量,所以订货周期只能为613个星期; 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 财务部门不信赖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
不能否认,以上情况是工厂常出现的现象,具体可归纳为五类,然而,我们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五种现象呢?这些都可以通过ERP管理软件解决。不信你看:
现象1:盲目生产,料没来就先做已经来料了的产品。
(1)看到交货日期快到了,材料还是不能如期到达,最终交货日期已经到了,产品也不能如期交付,只能走空运路线,这就增加了巨大的金额。
(2)仓库里堆满了还没到发货日期的产品,仓库人员守着这些货苦不堪言。
这种现象在模具厂更为突出。他们的模具组装时,有些零件缺失,不能按时交货,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计划的生产。
现象2:责任不清。
很多企业管理者整天忙于各部门的监督工作,却找不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与客户讨论时,高管们只能感叹说,公司的流程太乱,没法梳理。然而,ERP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一个环节在ERP是环环相扣的,将各部门串联在一起,,做得不好,下一个环节就无法进行,这体现了各部门负责任的态度。当上一个部门已经工作,下一个部门无法工作时,管理者很容易发现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交货期越来越近,然后批量生产还没有进行。原因是什么?如果生产指令单(工单)没有到达生产部门,没有人敢生产。为什么生产指令单没有到生产部?原因是BOM没有出来。为什么BOM没有出来?原因是技术改造用全套纸板还没有发布,那么技术改造用什么不能发布呢?原因是开发的确认样本没有打出来?这时,管理者不难发现问题已经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调整,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现象3:库存不清。
当你走进仓库环顾四周,你只看到堆积如山的材料。问仓库工作人员,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料,都有哪些料,仓库人员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没有一个人员知道仓库的准确数量。这是因为工厂物料的叫法各异,生产部门拿着生指产指令表去领料,然而仓库却发现没有此料,又让采购购买此物料,然而仓库中该物料还有好几百码?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仓存的积压,因为没人能准确的知道库存,采购人员无法及时的了解到仓库的准确信息,无法将仓存及时的扣除。然而ERP却能觖决这一问题,ERP每个月强制要求做一次月结,做完月结,系统会清楚的告诉各部门,上个月各物料的库存是多少,本个月进、出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各种数据展现在大家而前。
现象4:采购数据难管理。
采购经理每个月要把各采购员的数据录入到EXCEL中,便于统计,这种打字工作相当费时,有时候加班到很晚才能把各数据统计进EXCEL中,还要担心电脑中毒问题。然而ERP又能解决这一问题,ERP及时的统计了各操作人员的数据,到月底,无论时想看那一位操作员的采购情况,还是整个部门的采购情况,只要5分钟就能把各种数据体现出来,比如:看张三的采购情况,只要输入张三就可以了,张三一个月或几个月的采购情况立刻出现在界面。ERP又解决了中毒的问题,因为ERP是基于B/S,各数据保留在服务器中,数据库每个月(自主设定时间)又会自动备份,从而又免除了害怕数据丢失这一恼心事。

现象5:流程不顺,手工的随意性太大。
然而ERP又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ERP将各部门串联在了一起,环环相扣,将公司的业务流程固化到ERP中。最后ERP正运作时,各部门人员想不按流程走都不行,因为上一环节的工作没做好,下一环节将不能运作,这就是为什么ERP能整理工厂流程的原因。
总之,ERP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统计,使用一个ERP系统,可使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拼颜值的时代偏偏得靠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