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山东玻璃水加盟大骗局 玻璃水生产需要啥手续

奈雪的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发酵。8月3日晚,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其官网上宣布,已约谈奈雪的茶,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报道称,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奈雪德茶食品安全事件,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奈雪德茶门店及相关线上名人饮品门店特殊风险隐患突击检查活动,并就奈雪德茶在深圳的总部情况接受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的采访。

截至8月3日18时,全省共检查“奈雪的茶”及同类门店1233家,发出现场责令整改通知书33份,警告2家.

相关报告发布后,奈雪的茶股价大跌。8月3日是公司股价下跌10.83%,市值一天蒸发20亿港元.唯一的一天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认为,这次在“曾经是特许经营模式的品牌出事了,但这次也发现了直销领域的问题,太震撼了,监管部门都震惊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象也会大打折扣。”朱对说道。

食品安全事故对于奈雪乃至于整个新式茶饮行业都影响深刻,为很多新茶饮企业敲响了警钟

8月2日晚,文章《记者卧底“奈雪的茶”: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标签随意换》报道“奈雪德茶”、北京西单欢乐城店、长安商场等门店出现食品加工环境脏乱、食品原料变质、标签被篡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8月3日凌晨5点,“奈雪德茶”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公司管理层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并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彻查整改。在道歉声明中,“奈雪得茶”公布了涉事门店的自检结果,回应了“地上蟑螂”“使用黑芒果”等问题,并表示涉事门店将暂停营业,并将邀请市场监管总局上门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当天,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相继发表意见。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在微信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媒体对奈雪茶叶食品安全的报道,行业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检查,责令企业停业整顿,立案调查,严肃查处。

广东市场监管部门约谈了“奈雪茶”公司负责人和食品安全负责人,要求其遵纪守法,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行自查自纠,立即整改;强化总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全国门店管理;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及时报送整改情况。

3日晚9时,“奈雪的茶”再次发布声明。声明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奈雪德茶186家门店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结果为合格。没有发现报告中提到的“地面蟑螂”等问题。同时,奈雪总部公布了全国592家门店的自检结果(部分门店因不可抗力未营业)以及在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方面的整改措施。

4日中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深圳南山滨海城探访奈雪梦工厂。现场,他看到店内人流明显下降。点餐区没有顾客排队,大部分订单都是自制或者外卖,但用餐区还是有很多顾客。

深圳奈雪南山的茅野店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即使是平日,店里的上座率依然不低,很多顾客在店里聊天、工作。

(奈雪深圳店屋翔摄)

在广州“奈雪德茶”琶洲保利广场店,记者看到店内环境干净,工作人员戴着口罩。茶区台面一般比较干净,没有杂物堆积,只有少量积水。工人只在接触食物的一只手上戴手套,而

添加榛果时,未戴上手套。面包区的柜台上张贴着“关注食品安全,请您随手关门”的标语。据记者观察,每隔一段时间店员会用纸巾或抹布对台面进行擦拭,用完的纸巾会丢弃,不会进行二次使用。


午餐时段,“奈雪的茶”客流量依旧较大,前来购买奶茶与面包的顾客排起了队,该门店似乎并未受到食安风波的影响。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位顾客,她们均表示不知道“奈雪的茶”近日被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但两名顾客都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奈雪的茶”的印象,一名顾客更明确表示,“以后可能不会再购买奈雪的茶”。


记者继续询问店内一位面包师,该面包师表示,对昨日的新闻有所听闻,但店内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也没有出台相应整改措施。


(奈雪广州门店 冯畅 摄)


“急刹车”


事实上,这并非奈雪的茶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2019年6月,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奈雪的茶门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负责配茶工作的部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口罩,并且门店后厨食品储存柜的玻璃门存在故障无法锁闭的情况。执法人员当即要求该店整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而放眼整个新式茶饮行业,奈雪也不是第一家。记者注意到,仅今年以来,包括茶百道、一点点、7分甜、熊姬、COCO、蜜雪冰城等新茶饮品牌都先后出现问题。


今年2月,上海奉贤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奉贤宝龙广场茶百道门店,发现部分半成品未用盖子遮挡、部分原料未封口、工作人员健康证不齐全、佩戴口罩不规范等食品安全问题。3月,一名消费者在福州东百元洪城“1点点”店内购买的奶茶中,发现一条黑色虫子。5月,蜜雪冰城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被曝存在使用过夜冰淇淋奶浆、切片柠檬、奶茶原料等问题,一度引发热议。


业内认为,新式茶饮企业频现食品安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没到位。


目前,新式茶饮品牌主要采取直营或加盟两种模式,前者以喜茶、奈雪、茶颜悦色为代表,后者则包括一点点、蜜雪冰城、COCO等。直营店模式,由总部投资经营,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统一核算。一般来说,会比加盟模式更容易规范管理。


随着新式茶饮近年不断扩张,门店数量众多,员工数量庞大,企业难以保证所有的员工严格遵守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因此,就算有统一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以这次出事的奈雪为例,其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底,奈雪的茶在全国66个城市拥有489家自营门店,并有9069名全职员工,每家门店平均员工数量为21位。其中,仅2018年一年,“奈雪的茶”新增门店179家,相当于“两天开一家新店”。


(奈雪官微声明)


此外,新式茶饮的供应链较长,供应商、加工商诸多,包括原物料供应商、原材料加工商、仓储空间及物流等。参与主体越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多,食品安全的风险越大。加之新式茶饮多使用鲜奶、新鲜水果等不易储存的原材料,产品配料辅料众多,制作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制作过程需要借助大量人力,加大了食品安全隐患。


据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表示,公司设有稽查部门,除了做线下稽查,还有专门的线上摄像头稽查团队,全天检查门店的标准落地情况。但就算这样,还是出现了问题。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尽管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新式茶饮仍保有1840.32亿元的市场规模,预计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会接近2800亿元。另有调查研究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超过60%的消费者每周饮用多次新式茶饮,新茶饮已成为不少年轻群体的日常生活一部分。


朱丹蓬认为,接下来新式茶饮品牌要“降降温”,重新审视和规范管理流程,尤其是在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门店操作环节,进一步加强员工日常培训和食品安全教育,才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保证食品安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作者:叶碧华,冯畅,房子翔 编辑:张伟贤 责编:金珊